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_二汀【完结+番外】(172)

  王念已经走进厨房,透过灰蒙蒙的天看向院子。

  何亮出面当了这个恶人,明确表示半分钱都不会出,岳父也没有长期住在女婿家的道理。

  哪怕背上不孝名声,回程火车票也在罗翠芬谩骂中塞到了他们手里。

  五千元,周山秀代替连雪花赎回自由,也让周大南一家彻底歇了要在城里扎根的想法。

  所以周大南一家走得干脆,从头到尾都没过问一句还在医院治病的连雪花情况。

  王念没有好奇周建军到底有没有得淋病,只是提出连雪花出院后可以来饭馆帮忙。

  第一次出远门的连雪花自此便可以真正为自己而活。

  “王念姐,那我开始蒸包子了。”

  短短个把月,那个怯懦胆小的农村姑娘脱胎换骨,鹅蛋脸笑容明媚,瞧着整个人都漂亮了不少。

  “忙完你就先回去吧。”

  “山秀姐说中午回去打扫卫生就行,一会儿我把碗洗完再回。”

  声音越来越远,端着蒸笼的人早已走得没影了。

  早上连雪花在王念饭馆里帮忙,在九点前就回录像厅那边打扫卫生,弄完再回饭馆里忙活中午饭。

  两份工资足够连雪花在安怀租房生活下来,上个月听说还攒了八十元钱。

  “何亮的录像厅生意怎么样?”

  王念用筷子沾了点大锅里熬煮的骨头汤,觉得盐似乎不够,又撒了两勺雪盐。

  “生意没以前好。”连雪花快步走进厨房,边回答边把面碗从碗柜里抱出来摆到灶台边:“录像厅晚上放一部电影就关门,来看的人少了好多。”

  “钱是赚不完的,身体要紧……”王念意有所指地笑了笑。

  汤锅里肉汤翻滚,香气透过砖缝飘向四邻。

  “排骨汤的香味!”

  一阵微凉秋风拂过,正好走下公用汽车的人群里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耸了耸鼻子,跟老伴感慨。

  “难道就是老许说那家面馆?”大娘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

  相反嗅觉很好的老爷子却早已穿上了军大衣,身躯微微佝偻,右手还杵着根看不出材质的拐杖。

  “那里离着好几百米……怎么可能飘那么远。”老爷子不相信,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提起拐杖往路边指了指:“应该这附近的哪家正在炖排骨。”

  “跑那么远就为吃碗面条,咱们真是闲出屁来了。”大娘不满大爷的反驳,转身都瞪了眼大爷。

  大爷还是乐呵呵的,背着手慢吞吞地往路边走。

  “几年没来,这光华街都大变样了……”

  “国家要发展,哪能跟你我一样越活越老,肯定是越来越新。”

  “怎么还有唱戏的店?”

  “那叫音像店,让你平时没事多学学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一天天的只晓得听戏。”

  “我喜欢听戏,这什么流行歌一点都不好听。”

  “老古董,不懂进步。”

  大爷说句大娘就回怼一句,两人脸上却都带着笑容,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

  走着走着,一道同样颤颤巍巍的身影走近,大爷瞬间眉开眼笑。

  “老许。”

  “老李,老张。”许大爷从臃肿的棉袄中抬起头,笨拙地朝两个老朋友走来。

  三人曾经是住同个部队家属院的邻居,相处了快十几年,只凭一个背影就能认出彼此。

  三人碰头,难免互相又是一番叙旧。

  许爷爷本名许成海,退伍后接受部队安排来到光华街街道办事处工作,另外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

  男人叫李茂华,妻子张玉,同样也在街道办工作到退休。

  “你说的面馆在哪?”说了半天,李茂华饿得胃都有些抽抽,摆手打断两人:“好歹得先吃饱再吹牛。”

  老两口家离光华街得坐半小时公用汽车,要不是老友极力推荐,平时一年半载都不会往这边来。

  “就在对面,没瞧见那么多人排队?”

  随着许成海往街对面抬了抬下巴,李茂华跟着顺势看去,不由“噢哟”感叹了声。

  那淡蓝色的门窗前,排着长长一条队伍。

  有戴红领巾的学生,也有耄耋老者,其中还夹杂着几个端锅捧碗的成年人。

  “才八点就这么多人?”张玉抬手看了看时间,略有些吃惊:“你不说饭馆我以为单位食堂呢。”

  “咱们单位食堂可没人家做的饭好吃。”许成海对此胸有成竹。

  “那还等什么,还不去排队。”

  日子富足起来不再愁吃穿,他们这辈人刚好又退了下去,李茂华没事就喜欢琢磨吃点喝点。

  三人加快脚步,走到队伍后排了起来。

  刚站定就听见前边几个小学生在讨论早上吃包子还是面条,看来喜欢吃喝的也不止是老人。

  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已经有桌前有不少人吃早点,看年纪还都以老年人为主。

  “最后一笼包子了,后边来的只有面条和米粉啦!”

  许成海还想跟李茂华介绍介绍早点的的选择,这话还没开口就听见饭馆里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

  “只能吃面条。”许成海叹气:“要不是等你们我早吃上了嘴。”

  “这就卖完了?”张玉探头往饭馆里瞧。

  “饭馆瞧着普通,在咱们光华街那叫一个有名,家里手头松快些的谁没来这吃过。”

  别看王念开饭馆才开几个月,那基本来过一次的都会成为回头客,名气自然而然地就传了开去。

  “你们是没瞧见中午人更多……”

  第二句还没说完,门口突然又有人探头出来。

  “大家别排了,面条和米粉也没了。”

  好歹新房子是从许成海手里买来的,胡文丽一眼就瞧见人群中垫着脚尖往这边看的三个老者。

  “许大爷。”

  “什么都没啦?”许成海问,像是个小孩儿似的撇嘴,满脸的不高兴:“我还专门带了老伙计来,你们倒好……下我面子。”

  胡文丽没接话,只是左右瞧瞧,冲其他人摆手。

  “明天赶早,今天真的是什么都没了!”

  排队的人不甘散去,好在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大家都没生气,反倒是扯着嗓子让王念明天多准备些。

  王念还真听见了,端着个空蒸笼走到门口。

  “明天一定多准备点,大家慢走啊!”

  目送食客们走远,王念笑看向许成海三人:“许叔,今天怎么这么晚?”

  “真的什么都没啦?”许成海只问。

  “其他人那肯定是没有,您一定得有。”

  许成海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拍拍老友的肩膀介绍:“我今天专门喊老朋友来捧场,你可不能给让我丢了面子。”

  “叔叔婶子进来等。”

  饭馆里香气四溢,正是下车时李茂华闻到的肉香,而且其中似乎还夹杂了一律微苦的药材苦涩气息。

  随着王念刚走进厨房,没多会儿就有个少年端着碗走到大堂。

  少年个头高挑,五官俊朗,要不是校服彰显其学生身t份,外人怕都会以为是个青年人。

  “瞧这大高个。”张玉笑着感叹。

  她家里也有两个孙子孙女,跟人家个头一比,可真是不够看的!

  许成海对饭馆很是熟悉,环顾一圈找了个靠窗的桌子把拐棍挂在椅背上,听老友感慨,不由笑道:“也不看看人家孩子吃喝的什么?”

  施书文似乎早已习惯了每天早上一碗药膳汤,仰头痛快的喝了个干净,出门前还从嘴里拽出根根须一样的药材扔进垃圾桶。

  “小宛,飞英。”

  “来了来了。”

  两道身影从厨房门口飞奔而出,快得其他人只能看到个背影。

  饶是如此,张玉还是被那两孩子的个头吓了跳。

  王念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问道:“叔叔婶子吃宽面还是细面?”

  “细面就成。”

  “三碗榨菜肉丝面?”

  “没有牛肉?”

  “早卖完了,榨菜肉丝都得现炒。”

  “那就肉丝面,给我们多放点青菜。”

  “前些天酿的美人醋能喝了,给您打点尝尝?”

  “快倒点来尝尝。”许成海急不可耐地站起来,刚才还颤颤巍巍的脚步这会儿倒是走得麻溜,几个大步就进入了厨房。

  “老李……我怎么觉着饭馆老板娘长得这么像一个人呢?”

  此时买早点的客人都已经散去,饭馆大堂里就剩下两人,张玉近乎呢喃的自言自语立刻就让李茂华听个正着。

  “像谁?”

  “像不像雪梅那姑娘?”

  “老罗的姑娘?”

  妻子说的那个姑娘李茂华记忆早已模糊,只记得孩子命苦,时隔多年哪里还想得起长相。

  “像不像?”张玉问。

  李茂华摇头:“我看你就是前几天去给老罗一家子扫墓胡思乱想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美食文 种田文 先婚后爱  轻松  二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