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有童养媳_长袖不善舞【完结+番外】(59)

  马氏见了也忙回屋去拿东西。

  夏娘子人不错,他们都给她家买了包糕点。

  马氏也给了夏娘子一包,三人说说笑笑,夏娘子客气了几句,就收下了。

  “剩下这包我们给隔壁余阿婆送去。”

  夏娘子跟着马氏还有袁婶子过去敲开了余阿婆家的门。

  这次袁婶子连比划再加上吼,余阿婆终于听懂了,她笑容满面地收了果子,嘴里连连说:“老婆子不中用了,也帮不到你们什么。”

  也不知道她听没听到,反正大家又客气了两句。

  果子送了,袁婶子笑了笑,让余阿婆回去休息。

  门外就剩下他们三人,夏娘子拿着糕点,道谢:“多谢两位嫂子,我跟舟儿也不打扰你们了,你们快回去收拾收拾吧。”

  她招手叫回舟儿,舟儿有几分不舍,石头说:“哥哥一直住在这里,明儿你还能来玩。”

  石头这样说,舟儿才乖乖跟着他娘回了家。

  家里也没有什么要收拾的,就是买的锅碗瓢盆,要洗一洗。

  马氏跟着香穗正在灶房里洗刷,袁婶子过来了,她拿起香穗手里的碗就洗,边洗边对马氏说:“姐姐,严阿翁跟严雄都在山上不回来,我一个人做饭,还不够费柴火的。

  以后我将我的粮食拿你家来,我就在你家蹭两顿饭吧?”

  马氏笑了,“那有什么不行的,以后你一天两顿就在家里吃。”

  因着要开锅,马氏狠心割了半斤肥肉,袁婶子也割了半斤。洗刷过后,两家就开始烧火开锅。

  家里难得吃只吃肉,马氏不舍得多用,只切了一小半。剩下的,她想拿来炖萝卜给孩子吃。

  这次去镇上,他们买了高粱麦子,马氏想着香穗说,还要生豆芽卖,在买粮食的时候,她就捡着好的黄豆买了半斗回来。

  马氏拿出荷包算这一天花了多少钱,算来算去发现也没有买多少东西,竟然花出去近千文。

  钱是真的不经花呀,马氏念叨。

  香穗计划生豆芽的事,“阿娘,生豆芽还跟之前一样,做两个架子,架子上放木盘,这样省地方。明儿我就去木匠家,找他做架子跟木盘。”

  “好,你去吧。咱们之前带过来的面粉也快吃完了,娘明儿也得找磨盘磨些面粉,就不陪着你去了。”

  这点儿小事儿,自是不用麻烦她娘。

  他们两家院子里都没有磨盘,要磨高粱跟小麦还得去别人家借用磨盘,也麻烦着呢。

  睡下之后,马氏还想着要给程乾做鞋子,这次去镇上也买了布回来。

  说到布,她猛然想起这次买的东西太多,她都没有机会去绣坊看看,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活?

  不如,过几日找个时间再过去一趟。

  翌日,舟儿一大早就要来找石头,夏娘子听马氏说要磨面粉,就说余阿婆家院里有个大磨盘。

  马氏背着高粱,小麦过来敲门,余阿婆一开门,看到马氏手上的炊帚,袋子还有放在脚下的两半袋东西,就知道她要干什么。

  也不用过多言语,反正说了她也听不清。打开门,就让马氏进来了。

  余阿婆开了门,就回了堂屋,她家堂屋门口有个竹椅子,她就坐在竹椅子上,抄着手闭着眼睛小息。

  马氏也不打扰她,拿出炊帚扫了扫磨盘,倒上麦子就开始推磨。

  一家人,各有各的事儿要忙。

  袁婶子想着今儿就开始在香穗家蹭饭,饭后洗刷一番锅碗,就拿起扁担水桶去村口打水去了。

  香穗用过饭去了赵木匠家。

  香穗在地上拿树枝给赵木匠画了个样子,“赵大伯,按着这样做两个架子,再按着这样做六个木盘,木盘下面留空隙,不用太密。这样要多少钱?”

  “这个你要自己拿木头还是用我这里的木头?”赵木匠看着眼前的小女娃,一个人找来做东西,真是能干。

  “自己拿木头能便宜?”香穗问。

  赵木匠回:“能便宜。你自己拿木头,就只用付个手工费。”

  香穗不好意思一笑,“我家刚搬来,家里没有木头。”说着她手往东北方向一指,“水泽山上的木头能砍吗?”

  这孩子胆子不是一般大。

  第77章 买肉

  水泽山的树木,可是不能随便砍的,夏当家占了水泽山,那山上的一草一木也都是他的。

  赵木匠笑了,“那山上的东西可都是大当家当家,这得去问问大当家哩。”

  “哦~”

  原来不能随便砍呀,香穗有些失望。

  见香穗有些失望,赵木匠咧嘴笑了。

  香穗看向,赵木匠棚子下面的棍棍条条,说:“赵大伯,我家没有木头,你就按着包工包料算吧。”

  赵木匠又低头看了看香穗画的图,又问她要做多大。

  香穗一一说了,赵木匠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最后给她报了一百六十文。

  一个水桶还要二十文呢,一百六十文也不多,香穗痛快地应下了。

  一切都说好,赵木匠让她过两天来。

  香穗蹲身一礼,对着赵木匠大声道谢:“多谢,赵大伯,大后天我过来拿。”

  赵木匠笑着点头。

  香穗心中美得冒泡,过两天就能生豆芽了,她雀跃着跑出了赵木匠家,也忘了问一声赵木匠要不要付定金。

  寨子里的人不回来的时候,夏娘子家中好像只有她跟舟儿两个人。

  舟儿喜欢跟在石头屁股后面跑,夏娘子就常常跟来香穗家玩,袁婶子在这边吃饭,也是一整天都待着这边。

  两天之后,香穗带着她娘跟袁婶子过去赵木匠家将东西拿了回来。

  三人在灶房里腾出地方放好之后,就开始铺沙子,豆子也泡好了。

  因着头一次在李家庄卖豆芽,头一天就盛了三盘子。第二天又生了三盘子。

  这些东西,香穗一个人就能收拾好,马氏跟袁婶子就在院里坐着做鞋子。

  原本马氏想着先做两双,程乾跟严雄一人一双,问袁婶子严雄的尺寸时,袁婶子便帮着她一起做。

  用袁婶子的话说,她闲着也是闲着。

  最后鞋子做出来,基本就是马氏出的布,严雄的鞋子最终是袁婶子做出来的。

  他们两人做鞋子的时候,香穗的第一批豆芽也生出来了,家里没有井,淘洗豆芽不方便。

  马氏早早地就去溪水里打了四桶水回来,香穗怕浪费水,总是用的很小心。

  李家庄头一份买香穗豆芽的是夏娘子。

  香穗出门吆喝卖豆芽,夏娘子推门就出来了,“这么快就生好了?”

  香穗笑意盈盈,掀开白粗布给夏娘子看,“白白胖胖的,看生的多好。”

  “那我买一斤,今儿尝尝你的豆芽。”

  “婶子说什么买,我给你拿一斤,你尝尝。”香穗说着从篮子里掐出一把,边掐边介绍说:“我这样一把掐出来就有一斤。”

  夏娘子用汗巾子兜住,从手里拿出两文钱,“穗儿,多少钱一斤?”

  “婶子,你拿回去吃,不用钱。”香穗盖上篮子就走。

  夏娘子拉住香穗,将两文钱塞到了她手里,“卖出去的头一份,怎么能不收钱呢,快拿着。”

  夏娘子说得也在理,香穗弯起眉眼,捏着铜板对夏娘子说:“下次不收婶子的钱。”

  说着就去村里卖豆芽去了。

  李家庄村子大,住户多。

  香穗回来补了几次豆芽,卖完都不够卖的。没有买到豆芽的可以等一天再买,她想,这样很好,这样每天都能将生好的豆芽全卖出去。

  香穗在村里卖了一阵子豆芽,村里人都知道东南头村口上多了两家人。

  转眼到了月底,天气也慢慢冷了起来。

  寨子上的人,月中跟月末可以回家一趟,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特权。

  只有有官职的才可以回来,还不能都在同一天回来,基本上若是有事就换着回家。

  夏百户跟夏娘子是刚刚成亲没几年的小夫妻,他基本上一个月都会回来一次。

  这次月末他回来了,严老翁也回来了。

  程乾跟严雄没有回来,马氏看着她特意包得豆芽包子,纳闷怎么人没有回来。

  翌日,跑去严家问严老翁才知道,寨子上的青壮没有一个月回来两次的规定。

  人没有回来,马氏将给程乾和严雄做的鞋包好让他给带上山去。

  她还包了几个包子,被严老翁一句山上不缺吃的,给拒绝了。

  在李家庄稳定下来之后,日子过得很异常平顺。

  转眼两个月过去,香穗卖豆芽挣了钱,马氏从镇上绣坊里拿了点儿活,也挣了几个钱。

  他们家有好几年过节没有热闹过来。

  虽然他们离井背乡了,可日子还过得去。马氏就想着掏出五百文好好采买些吃的,好好的过个肥年。

  去岁,香穗拿回来的猪下水炖萝卜,不贵又好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yanqing/04_b/bjXRm.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