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店铺通小说_金刀裁素【完结】(140)

  可如果展柜里的玉瓶是真的,博物馆那件算怎么回事?她手里那件又怎么说?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萧妧妧已经糊涂了。

  除了自己手里那件有系统担保,其他三件,她可不敢乱说。

  趁着孟有树不在,萧妧妧赶紧收了手机,强忍心痛,给面前这件……姑且叫它3号玉瓶吧,开启估价。

  黎行聿双手环胸,微微俯身,仔细观察3号,对比图片上的细节。

  略等了一会,图片弹出,萧妧妧看到180万的价格,心里便有了把握。

  面前展柜里的3号玉瓶绝对是仿制品。

  估价功能开启后,她特意翻出那件博物馆同款玉瓶,系统给的价格在750万。

  料子值二百五十万,雕工值三百万,还有二百万给时间。

  而这一百八十万,起码有一百二十万属于雕工,剩下的六十万是看在料子足够大的份上。

  “这件是仿的博物馆馆藏。”几乎同时,辨认了一会的黎行聿笃定开口。

  那么问题来了,孟有树不会看不出来,他图什么?

  或者说,老收藏家也有打眼的时候?

  两人面面相觑,恰好这时传来脚步声,孟有树安排完杂事,径直朝着他们走来。

  萧妧妧收敛神色,若无其事的样子装作认真欣赏。

  孟有树见两人一直盯着玉瓶,眉眼来来去去,不知道商量什么,走上前一看,原来是这件。

  “这件可有不少故事呢。”孟有树笑呵呵地讲解:“老掉牙的你们不想听,我也不说了,单说它的雕工,那可了不得,我请的裴望山裴大师,花了两年时间打造。

  说句不中听的话,料不抵工。但是没办法,家里长辈喜欢。”

  萧妧妧哦嚯了一声,孟有树好坦荡一人,三言两语承认了它的来处。

  “那您为什么展示出来呢?毕竟是仿品,还是仿的博物馆馆藏,即便雕工出色,让人看出来难免有些不好的议论。”萧妧妧好奇追问。

  孟有树愣住片刻,大约是没想到萧妧妧问得如此直白。

  “妧妧年纪小,说话没遮拦,孟董不必放在心上。”黎行聿清清嗓子,歉意微笑。

  萧妧妧缩了缩脖子,抿紧嘴唇,偷瞄黎行聿。

  孟有树回神,连连摆手:“你们误会了,我不介意这些,我没想到萧小姐能看出它是仿的,甚至看您的意思,还知道仿的哪一件?”

  萧妧妧点头,粗略的解释道:“我在京城读的书,偶尔去博物馆逛逛。”

  博物馆那件就叫1号吧,因为精美又大气,其实挺出圈的,照片每每在网上流传一遍,网友就要惊叹一遍它的美貌。

  这也是萧妧妧不敢把苏娇娇带来的那件2号拿出来展示的原因,太扎眼了。

  不识货的人当它是假货,碰到识货的人那更完蛋,解释不清。

  孟有树又一次打量萧妧妧,这么一看,确实有点混古董圈的样子。

  因着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去他家里参观的朋友们,潜意识认为他手里这件玉瓶才是真货,用了点旁门左道换来博物馆那件,绝不多问。

  孟有树倒是辩解过几次,大家一副*“我懂我都懂”的模样,他懒得再说,后来便很少带人参观。

  黎行聿能看出来不意外,家学渊源在那摆着,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如果真是自己看出来的,确实有眼力。

  “萧小姐是怎么看出来的?”孟有树有心试探。

  萧妧妧腹诽,当然是因为真的在她手里啊。

  就在她琢磨怎样回答,才能装逼立人设的时候,和孟有树争执过的陌生男人以及工作人员从身后走来。

  两人戴着手套,步伐轻缓,格外谨慎地托着玉瓶。

  “老板,玉瓶清理过了,也登记了,您看放哪啊?”

  他们询问孟有树意见,打断了交谈。

  孟有树冲黎行聿和萧妧妧笑了笑,示意稍等,转身对守在暗处的工作人员招手。

  “把柜子打开,东西并排放,”孟有树半蹲下,盯着展柜观察,“往左边挪点,把好看的那面露出来,对对对。”

  工作人员配合孟有树的指挥,在展柜里几次调整玉瓶,调整灯光。

  萧妧妧傻眼,这是仿了两件一模一样的,还把两件仿的全搬出来展览?

  看不懂。

  新来的算4号吧,3、4号摆在一起,粗略看去,就是一对一模一样的玉瓶。

  器型一样,材质差不多,高低大小肉眼看没多少差距,唯一不妥的是雕工。

  两件玉瓶所雕花纹图案完全一致,雕工便对比出优劣。

  倒不是说4号的雕工不好,两件的手法其实很相似,而是存在些许差异。

  萧妧妧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情感,可能是风格,总之,她直觉不像是同一人所作。

  “新来的这件是裴大师的徒弟作品,”孟有树无奈摇头:“到底是不如师父,可惜裴大师年纪大了,不接单,不然这对仿的玉瓶也不算太差。”

  没办法,只有裴大师师徒愿意接单,其他大师不是不乐意仿制,就是技术不过关,孟有树虽遗憾,但也知道只能如此了,谈不上多失望。

  萧妧妧闻言,暗道一句果然。

  孟有树亲自上手,两件仿品调整到满意角度,让工作人员锁了展柜,欣赏片刻,对陌生男人说:“我回头和助理说一声,尾款工作日给你们老师汇过去。”

  陌生男人安心了,咧着嘴笑完,冲他们几人鞠躬,乐呵呵离开。

  等到周遭只剩下三人,萧妧妧不解追问:“一样的瓶子,为什么要仿两件?”

  孟有树好脾气的说:“说来话长,萧小姐看过博物馆馆藏的那件正版玉瓶,但是一定不知道,正版的玉瓶其实是对瓶,也叫双瓶,必须取自同一块玉料,打造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象征同根同源。

  也不能说完全一样吧,它们刻字不同,在瓶耳的外侧,一瓶刻福字,一瓶刻寿字,寓意福寿双全。”

  “博物馆那件是对瓶中的福瓶。我让人仿的这两件也是照着做成一对,一瓶福,一瓶寿。”

  萧妧妧根本不清楚这些细节,甚至第一次听说这是对瓶,它还有一个搭档。

  她俯身在3、4号的瓶耳部分寻找,果真有刻字。

  “所以,博物馆那件是真货?”

  孟有树被萧妧妧的问题逗乐,哈哈笑。

  “自然是真的。不止你一个这么想,我解释了,可大家不信,都以为我把博物馆的东西偷回来了。”

  萧妧妧彻底放心,御制青白玉透雕花鸟纹福寿对瓶,福瓶在博物馆,另一件寿瓶则是在她手里。

  两件同根同源,真得不能再真得古董。

  差点冤枉博物馆了,以为展出的是假货。

  孟有树拐回话题,继续讲故事:“你们不知道,博物馆那件福寿对瓶其实是宫廷玉器,后来成了我太奶的陪嫁之一。

  按照那个年代的说法,我太奶是皇室的宗室女,和皇帝血缘比较近的那一支,族谱往上查全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所以我太奶的陪嫁,有很多是从宫廷里流出来的。”

  “后来打仗了,太奶太爷做主躲出国,于是把家里带不走的东西变卖出去换盘缠,福寿对瓶就是那时候没的。

  等后面安稳了,一大家子搬回来,当时家里条件还不错,想着把以前卖出去的东西赎回来,毕竟是传了几代的物件,真舍不得,而且以后也会越来越值钱。

  我们一家子托人搜寻了好几年,只找回来十几件,剩下的不是没消息,就是在战争里毁了。要么跟福瓶一样,辗转换了几个主人,最后被人捐到博物馆去。”

  “进了博物馆那肯定买不回来了,再说,留在博物馆挺好的。

  我们当时联系找到捐赠人,想打听另一半的消息,得知另一半寿瓶让不懂事的子孙给卖出去了,下落不明。

  家里人惦记得不行,我这才想着仿制出来,好让家里长辈高兴高兴。

  等媒体场展示结束,它们就要送回去。”

  萧妧妧恍然大悟,先前还以为孟有树把替身文学玩到了古董上。

  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见证了一个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根本听不完。

  “你们别看它是仿的,以为多轻松,可不容易了,光是找到这么大的料子就花了几年,一件不够,得多找几件,防止中途出意外,随时换。

  料子这一步解决了,联系师傅到真正动工这步,又是一两年过去,光是在料子上勾勾画画,起码小半年。

  从收料子到放在展览厅、出现在你们面前,满打满算,八年过去了。”

  萧妧妧瞪大眼睛,花八年时间投入大几百万,只为复刻一对玉瓶,这才是有钱烧得慌。

  孟有树笑了:“正常,一般人都能不理解。我们主要图个高兴,也可以理解为,弥补遗憾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爽文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