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碰见,两人索性结伴,孟有树笑呵呵问:“萧老板看上哪件了?”
萧妧妧:“随便看看,书画不是我擅长的方向,主要是来感受一下。”
佳博秋拍的书画藏品可不简单,不少名家珍藏,还有海外回流的藏品。
前者不必说,价格居高不下,后者真假难料,赌的成份很大。
黎行聿提前透露过,不建议她冲动消费,买点百来万的藏品练练手足以。
萧妧妧也确实没打算买什么书画,一是她目标高,想买个唐伯虎真迹狠狠出风头,其他的完全看不上。
二是她对书画没兴趣,更没研究,俗人一个,只爱珠宝翡翠。
孟有树一想也是,不破斋金银器物和瓷器最多,再是一些杂项,似乎没见到书画古籍。
“你要想感受啊,回头去杏问看看,这是一家专做字画书籍拍卖的,咱们南市本土的小拍卖行,大众知名度不高,说出去都没人听说过,圈子里倒是小有名气。”
萧妧妧意动,大拍卖行捡不到漏,小拍卖行可以试试。
孟有树见她感兴趣,顺势邀请:“正好,我下午要过去一趟,一起?”
萧妧妧神情微囧,果然,大小拍卖行一窝蜂举行季度拍的时候,收藏圈像赶场子一样。
孟有树用了三天时间把佳博的预展逛完,之后是其他拍卖行的预展,行程紧凑。
萧妧妧欣然同意,两人午饭都没顾上吃,逛完书画区直奔杏问。
说来巧合,杏问的预展展厅并不算远,严格说起来属于月牙巷范围。
整个拍卖行藏在一座古朴小院里,隔壁有一座民俗博物馆,街巷商铺、公司多是文化行业相关,浓浓的艺术文化气息。
原来这么近啊,难怪孟有树会把这两处行程安排在一起。
进了院子,萧妧妧首先拿来一本图录。
比起佳博的秋拍,杏问无疑是小规模,拍品总共120件,海内外藏品都有,书画圈稍微有点冷门的品类在这里都能找见。
知识不够深厚的藏家还真不一定能笑着脸走出去。
杏问专做书画拍卖,具有很强针对性,前来参观的藏家多数在此领域深耕,彼此熟得不能再熟,孟有树一进院子接连和三四位老朋友打招呼。
“刘老师好久不见啊。”
“真巧,秦教授也来了,您们约着一起的?”
“二位这次打算买几件啊?”
“我刚从佳博过来,正好给你们介绍一下,刚踏入收藏圈的新人,萧妧妧萧老板,佳博碰见了一起过来逛逛。”
“萧老板可别小看几位老师,都是咱们书画这个圈子的名家呢。”
萧妧妧惊讶不已,又遇见活着的名家了。
她笑容谦虚,一一握手打招呼。
托孟有树的福,萧妧妧接连认识不少书画收藏家,只可惜她太过年轻,相互介绍后,并没有多少人把她当回事,态度冷淡疏离。
对上孟有树安慰的眼神,萧妧妧耸耸肩,无所谓的笑笑。
这种场面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年轻的陌生女性,出现在专业性质较强且以男性为主导的圈子里,被轻视乃至无视都是家常便饭。
尤其在收藏圈子里,像萧妧妧这个年纪的,不论男女,老藏家一致的俯视姿态,认定年纪轻的阅历、经验、学识无一拿得出手。
当然,萧妧妧对书画方面也确实没有太多沉淀。
萧妧妧单纯的想捡漏,没打算社交,对他人的态度不以为意,自顾自闲逛。
偶尔碰到一处,她大大方方跟在他们身后听他们交流,姑且算偷师吧。
可惜萧妧妧对书画研究不多,底子不够,听不太明白,但这些并不妨碍她什么。
老藏家一致认定假货的东西,自然不用再确认,拿不准的她才舍得用一用系统估价。
“这件看起来有点像,但是名字糊了,不好说啊。”
“纸是对的,字迹风格也对,我看有点真。”
几个老头子老花镜一戴,放大镜紧攥,各自表达意见。
萧妧妧出于好奇,扫描他们手里研究的某本海外回流藏品,看到系统给出30000块的价格,她默默撇开目光看向别处。
孟有树对古籍没什么偏好,只看字画,往旁边迈一步看另外一件藏品。
“呦……又是文徵明的,我来瞧瞧是真是假。”
闲逛中,孟有树看到熟悉工笔风格,目光顿住。
萧妧妧跟上去凑热闹,看清标牌上的介绍,暗暗说一句好巧,今天好像和文徵明杠上了。
不止这一幅,旁边另有三幅扇面同为文徵明作品,水墨金笺,尺寸均在18×50cm左右的山水画。
比起佳博那件画作,面前钤印徵明二字的扇面属于小品类,可就算小品类,表现依然不俗。
小尺寸的扇面几万几十万不等,大尺寸的上百万,精品大尺寸扇面迈入千万门槛的情况也不少见。
至于到底能卖出什么价,因素太多,主要还需看藏品具体情况。
孟有树看中的那个尺寸不大不小,略微斑驳,非常明显的古旧气息。
萧妧妧看不出哪里好,反而喜欢旁边品相更好的那副。
钤印徵明,题识:嘉靖丙午九月。是一幅字画合璧的泛舟山水图,有徐邦达题跋,没有霉斑、折痕,保存完好。
至于真假,那可说不准了,哪怕有九成真,在看到四幅文徵明的扇面同时出现,又出自同一送拍人,九成也得降到五成。
萧妧妧翻开图录,一看信息又是海外回流,与前面看的几件存疑书画出自同一人,骤然失去兴趣。
展厅逛到出口位置,这一圈下来没见着多少值得出手的好东西,萧妧妧不死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面前的扇面做了系统估价。
“这可难选了,四幅呢……”
孟有树在展柜前徘徊,瞅了好一会,翻开图录一看,暂时歇了心思。
生货,从未在国内市场出现过,风险太大。
这种情况一看就是遗产继承了长辈手里的老旧玩意,后代不识货或者不愿意留,通通拿出去清仓大甩卖。
把这次预展看好的几件编号记下发送出去,孟有树打算离开,回身和萧妧妧说话时,身后空无一人。
孟有树四下寻找,冷不丁看到萧妧妧在和工作人员询问什么。
“怎么了?”他上前询问。
萧妧妧通红着脸,腼腆微笑,“看到一个还不错的扇面,我想提前洽购。”
孟有树嚯了一声,竖起大拇指:“萧老板够果决,我看看是哪幅?”
萧妧妧迟疑了两秒,如实说道:“您肯定知道,就在您刚刚看到的文徵明扇面旁边,第四幅。”
孟有树有印象,四幅扇面只它一个保存完好。
他顿时失去再看一眼的兴致,考虑到萧妧妧投资自家侄子的产业,算合作方,出于老玩家的友善关照,多嘴劝几句。
“风险可不小,你当心着点,别冲动,市面上好货很多的。”
对于新入市场的藏家,孟有树和黎行聿保持一致态度,都建议理性下场。
几万十几万是大多*数新藏家的选择,大几十万至百万勉强能说一句合适。
在收藏决策中,二人看法出奇的相似,新兴的艺术品不推荐,当代艺术品有起有伏容易爆雷,爆火的行情虚高,同样不推荐。
传统的书画、古董、雕塑等表现更为稳健,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萧妧妧认同他们的观点,也接受了他的好意,但这一次不打算采纳,恳切道:“谢谢您提醒,我就是单纯喜欢它,而且才80万,不贵。”
萧妧妧这么回应,孟有树无话可说,千金难买喜欢,人之常情。
两人说话的工夫,杏问的客户经理找来,引萧妧妧去会谈室。
孟有树另有行程安排,不可能等她,临走前嘱咐她多还价。
萧妧妧笑眯眯应声,挥挥手目送他离开,忙不迭和客户经理去了隔壁。
除了公开竞拍,提前洽购是另一种常见的交易选择,对买卖双方来说更隐秘、灵活。
为保证藏品顺利出手赚取佣金或差价,拍卖行甚至会协助促成交易。
萧妧妧屁股刚落座,不等经理询价,她径直开口。
“069的估价在50-80万,我愿意出80万买下它。”
头一回有人洽购没往下砍的,客户经理差点整不会了。
他翻开图录推过去,按照流程提示:“您再看一下,069号为争议性藏品,我行不对真伪进行担保。此次洽购需出示资金证明,还需要您在签订协议后快速支付。”
萧妧妧不想表现得太急切,老老实实听完,依旧果断点头。
客户经理愣了片刻,表示需要打电话请示一下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