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处去找阿黄的时候,见过一堆柴火,还见过一些散落的骨头,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
那一瞬间,我就怀疑——那便是我的阿黄。
只是他们人多势众,当时又在逃荒的路上,我怕说出来之后跟他们起了冲突。
那时候他们或许不只要吃阿黄,还要害了我们全家的性命,所以我便都忍了。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的人,我总是遗憾,要是我会武功就好了。
那样的话,我在当时就可以一个打十多个,把那些吃了阿黄的闲汉们全部都教训一顿。”
一瞬间,祖洪才便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
他忽然对于小英说道:“小英,你想不想学武功?日后做个侠女?”
于小英冷不丁的听到祖洪才这句话之后,惊讶得半天都没合拢嘴。
良久以后,她才对祖洪才说到:“才哥,你是怎么了?怎么忽然说这种话?”
祖洪才只得打了个哈哈,现在没有发生阿黄那件事,不会是小英还没有学武的想法吧?
但是话已说出口,他只能抖个机灵说道:“小英,这一路过来,我发现你的力气比常人大。
而且你身体比较灵活,动作很协调,我就一直在想着,要是你学武功的话,肯定会有非常大的进步,说不得日后会很厉害呢。”
于小英一惊,她也发觉了自己的力气比旁的女子大,但是没和一般的男子比过,因为一般也用不到这样的机会。
此时听到祖洪才说了以后,觉得这确实是个优势。
但是于小英很犹豫,说道:“才哥,老辈人都说穷文富武,学武艺要花很多钱呢。”
祖洪才摇摇头说道:“小英,你别这么想,这些钱花得值!
你想想啊,日后我肯定要去考科举的,若是侥幸中得举人,倒是在旁边的燕京城里考试,便可以了。
但我若是想要得中进士,便必须千里跋涉回到南京那边去考科举。
到时候山高水长,我又是个文弱书生,若是遇到马贼,别说考科举了,便是性命都没了。
你是我的妻子,若是你武功高强,便可以沿途都护着我。
与我们二人的性命相比,你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吗?”
于小英闻言之后若有所思,可是最后,她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才哥,我知道你是有大本事的人。
我也知道,想要做好你的妻子必须要学点东西,和你一起共同进步。
否则,日后你发达了,一定会看不上我,或者是没话可以和我讲。
但是学武功真的太贵了,我还是跟着你一起读书识字吧,你每日里抽空教我几个字,我可以不用纸笔,只用树枝和沙盘练字。
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这样一来,岂不是一点儿钱都不用花,我就学到了真本事,其他人想羡慕都羡慕不来呢。
等我有了学问,日后,我就可以给你红袖添香了,不也挺好的吗?不一定非得花那么多钱去学武功啊。”
祖洪才无奈的叹了口气,现在家中银钱不多,况且真正的家主也不是他,他还没能掌握财政大权,想要让于小英学武,确实比较困难。
那就只能把这个计划暂停,待到考自己日后考中秀才,家中有钱了之后再说。
既然这样的话,就先做一件简单的事情让于小英开心,给她送一直可爱的小狗崽,一定能瞬间俘获小英的心,让她的心都萌化了。
第8章 阿黄进家有了小狗之后,于小英眼见得……
张嫂家人很好,在听到祖洪才说想要给于小英养一条小狗之后,一分钱都没收,就让祖洪才自己挑了一只小狗。
用张嫂的话来说就是:“嗨,咱们都是一个村儿的乡邻,拿我家狗子咋还能收你的钱?你带回去好好养活它就行,我家也没那么多米粮养活这么多只小狗崽子。”
于是祖洪才挑了一只最可爱、最像阿黄的小狗崽子,放在篮子里悄悄带回家。
那天中午,于小英回家送午饭回家后,祖洪才便将小狗崽子从篮子里拿出来送给于小英,于小英真的是惊喜万分!
她对这只小狗崽照顾得无微不至,拥有惯性的是,于小英这辈子也给这只小狗崽取了一个同样的名字,叫做阿黄。
祖洪才甚至有些惊讶,因为他确实一点儿都没有提示过这个名字,完全是于小英自己取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只小狗崽和前世里的阿黄一样,全身的毛是黄色的缘故。
于小英现在比起之前来说真是笑容也多了,事情也多了。
每天早上她起来之后,都要跑到小狗的狗窝那里去看看阿黄,摸摸它的毛,逗弄一会儿它。
然后积极地做饭、做菜。除了让祖大寿、祖刘氏、祖洪才几人吃饱吃好后,还要让阿黄也吃饱吃好。
然后她便欢快地洗碗、刷碗,期间啊黄就在那里围着于小英转圈、摇尾巴,又叫又跳。
惹的于小英经常传出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听得祖洪才等人心情舒畅。
祖刘氏还悄悄夸了自家儿子祖洪才几句,说道:“儿子,行啊!自从于家嫂子和于老哥过世之后,我就看着小英常常闷闷不乐的。
嫁进我们家这么久以来,虽然她脸色看起来好*了很多,身子吃得圆润了些,看着有力气,但总感觉还是很怕生,与我们家有些距离,总是谨小慎微的,从没看到她这么开怀大笑过。
现在你这个小狗子一抱过来可是不一样了!
小英笑容也多了,家里也热闹起来了,日后它长大了还能好好看家,真是一举多得。
不愧是我儿子,脑子就是聪明,就是想得深、想得远、想得好。”
祖洪才得意一笑,“娘,你儿子可不是一般人!”
可是小狗崽回家后,祖洪才却惊讶的发现——于小英虽然很喜欢阿黄,但是她似乎更喜欢学习。
上辈子的时候于小英识字不多,对念书只是略通一些皮毛,不能说有多深的文化水平,仅仅只是不做一个睁眼瞎罢了。
可是这辈子的于小英因为有了祖洪才的鼓励和询问,下定决心要学习文化知识,很珍惜祖洪才给她的这个学习的机会。
祖洪才作为一个前世曾经给几个孩子启蒙过的人,对于教授学生新知识,给人启蒙也非常的在行。
于是他们师徒两个,一个认真教,一个努力学,相得益彰,非常的难得。
祖洪才惊讶地发现于小英除了力气大之外,脑子也很灵活,自己教她识字她很快就能学会,自己教她练字她在沙盘上也写得很好。
比前世里自己那几个小崽子,可聪明多了,实在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学生。
于是祖洪才非常的惊喜,觉得上辈子自家媳妇都被自己给耽误了,这辈子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自己一定要更加的发奋努力,赶紧考上秀才,在燕地获得更多的田地和优待。
这样就能有更多的银子可以折腾,不仅可以给于小英买笔墨纸砚,正式教她写字、练字。更可以给她习武了。
祖洪才总想着,有钱以后一定要让于小英实现自己习武的愿望,弥补她前世的遗憾。
只是现在他只能将这个愿望悄悄藏在心底,准备攒够了钱财之后再给余小英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两个月之后,于小英已经学完了千字文,祖洪才便开始教她念唐诗了。
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诗句,但却很打动于小英,让她学起来更加的认真了。
她对这些诗句的含义以及这些诗人的生平,都有着极大的兴趣,随时对祖洪才问很多问题。
他们二人已经很能在文学方面聊到一块去了,一个说、一个听,非常的融洽,也有了那么几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
于小英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偶然间会有感而发,背诵几首唐人写的悯农诗,觉得那些诗句写的就是此时、此景、此事。
这让祖大寿等人非常的惊喜,对于小英夸奖万分,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于小英学习的兴趣,让她对学习这件事情更加的上心了。
于小英有了奋斗目标之后,每天都有了更大的干劲。
她不仅是在插秧、除草、下田干活的时候更有干劲儿,学习起来也是不惜力气、不惜脑力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和祖洪才每天不只是在聊天,还抓紧一切时间请教祖洪才问题,多加深一点自己对知识的了解。
于小英非常的识大体,也知道学习机会的珍惜。她知道祖洪才现在的时间很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该花在备考秀才试上。
所以她不想侵占祖洪才太多的复习时间,就想着要利用他们二人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吃饭的时候这个珍贵的聊天时间,自然就是于小英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时间。
于小英就像一块干涸的土地,贪婪的吮吸着每一滴知识的水珠。
祖洪才都惊讶于于小英的这种学习的劲头和品质,这样的于小英是他从来不曾认识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