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续春_神婆阿甘【完结】(155)

  一条船,顷刻间,两条人命。

  桑落看看窗外,暮色之中,四周已没有了船只,连呼救都未必有人能听见。

  今日的确是大意了,不怪颜如玉刚才那么生气。

  颜如玉将二具尸体踢到船头,就着湖水洗了洗手,见桑落一言不发,又担心她被吓着了,走进舱内想宽慰她两句。

  桑落没有他想象的那般惊慌,反而率先摊开手:“火折子。”

  蜡烛被点亮了。

  残余的一点杀意和血腥,顿时被逐出了船舱。

  她将蜡烛固定在窗内的小台上,秋夜的风带着凉意灌进了船舱。那火苗带着暖意轻轻地摇着二人的身影。

  漠湖夜色,窗边对影。

  她拉起他的手,勾着头,仔仔细细地替他清理伤口,刚才寸长的伤口,此刻又长了几分。这个人是当自己手掌是铁做的吗?

  她用手指挑开伤口里的杂尘,一边挑,一边轻轻地吹着。

  这不是专业医者该有的动作。但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对着伤口吹着凉气。

  烛光柔软了她最清冷的壳。

  颜如玉并没有多痛,许是习惯了,又许是被那一丝丝的凉气安抚了。那是这世间最好的良药,能治愈他的一切疾苦,能抚平他的所有伤疤。

  好几次,他抬起手想要去撩开她鬓边的发丝,却又都忍住,手指暗暗地捏了捏。

  桑落没有察觉他的意图,只是撕下布衣的一角替他压着伤口止血:“这两个是什么人?不会还是鹤喙楼的吧?你不也是鹤喙楼的吗?他们为何要杀你?”

  颜如玉不想说莫星河。一提起那个人,会坏了此刻的静谧和柔情,模棱两可地答了一句:“兴许是吧。我如今身在朝堂,已经算不得鹤喙楼的人了。”

  桑落见他别过头望着窗外,也不再追问。

  两个人,一人埋着头,一人望着窗外,谁也没提刚才那一个似有似无的亲吻。

  像是没有发生过一般。

  好半晌,颜如玉忍不住还是问出了口:“你可知顾映兰弹的是什么曲子?”

  刚才他赶到漠湖边,就隐约听见琴曲从湖心的小扁舟上飘来。顾映兰奏的是《凤求凰》。

  这是在表露心迹。

  若是莫星河,颜如玉还没有那么不安。

  可顾映兰不一样,他是与桑落相看过的人。名义上,情分上都是不同的。

  “不知道。”桑落摇摇头,“什么曲子?”

  “那曲子叫《平湖秋月》。”

  桑落哦了一声,她只听说过《二泉映月》,再一想,那好像是一个盲人拉的二胡:“名字很是应景。”

  闻言,颜如玉低声笑了。

  桑落再次抬起头看他:“笑什么?”

  颜如玉摇摇头:“没什么。”

  他笑自己刚才心急少智,又笑顾映兰用错了招数。

  桑落不通音律。上次在三夫人的庄子上冒充婢女跳舞时就看出来了。她怎么可能知道顾映兰刚才弹的是男女定情时的曲子。

  她越这般木讷,他越欢喜。

  桑落被他笑得心里发毛,不悦地推开他的手,决定再不管他,让他血尽而亡。

  手反被他抓住。

  颜如玉正了正神色:“桑大夫可还记得答应过本使要做三件事?”

  桑落抽不回手,只觉得手背被他摩挲得一阵阵地发痒发麻。

  “记得。第二件事是什么?说吧。”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颜如玉的手轻轻一拽,将她拉到眼前。

  桑落被迫仰头,望进那双溶了暮色的眼。方才杀人时的戾气早已化作潋滟秋水,倒映着她鬓发散乱的模样。

  “你就一直愧疚下去,从此只对本使一人愧疚,如何?”男人如是说。

  远处忽然传来夜鹭啼鸣。

  船灯忽明忽暗。

  她被烛光摇得心旌荡漾,甚至忘了自己该说什么。

  ---

  鹤喙楼小院。

  “啪——”地一声。

  耳光的声音响彻整个午夜的院子。

  昏黄的烛光下,莫星河跪在屋内,一动不动。

  这一记耳光,打得他眼冒金星,右脸很快就肿了起来。

  唇角挂着一丝鲜红的血。他没有抬起手去擦拭。只是抬起头痴痴地望着眼前的黑衣人。

  黑衣人一身拖地的斗篷笼罩了全身,再用风帽遮住了脸,但枯黄的手指

  已暴露了她的年岁。

  “谁让你去杀颜如玉的?”黑衣人的声音像是被猛兽抓过一般,带着千疮百孔的斑驳,“谁给你的胆子?!”

  莫星河眼尾泛红,眼睛里满是可怜委屈,嘴上却又咬牙切齿:“他是个叛徒!他是鹤喙楼的叛徒!”

  枯黄的手一把抓住莫星河的衣襟:“林家是他杀的,勇毅侯府是他灭的,就连肃国公府也是他一人之力查抄的,叛徒?我看你才是叛徒!”

  莫星河跪在地上,卑微地揪着黑衣人的衣摆:“本该鹤喙楼杀的,他一人杀了,还要鹤喙楼何用?鹤喙楼的孩子怎么复仇?今日能撇开鹤喙楼,将来呢?说不定就要投效宫里的那寡妇了!”

  黑衣人抬起脚,狠狠踹在莫星河的胸口:“你若再坏我的事,你也别当这个楼主了!”

  黑衣人的力气并不大,莫星河不过是顺着被踹倒了,但他借力将头磕在了一旁的椅角上,鲜血很快就流了下来,撕碎了他光风霁月的脸。

  他任由那血流着,跪在地上,再次抓住黑衣人的衣摆:“颜如玉究竟有什么好?!你们都向着他!都想要他!”

  黑衣人察觉了这句话的意思,弯下腰来:“还有谁想要他?”

  第161章 宫里来人了

  许是在船上站太久了,顾映兰从扁舟上下来时,脚步也有些虚浮。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公子——”艄公喊住他,捧着那把琴过来递到他手里,“你的东西可别忘了。”

  顾映兰接过琴,点了一下头,再道声谢。

  艄公见他失魂落魄,想着刚才那个小娘子被另外一个好看的男人给带走了,不免劝了一句:“公子,看开些吧。”

  顾映兰笑着应下,趁着月色降临之前,再次入了宫。

  颜如玉劝了圣人一整夜,今日早晨圣人就来认错了。顺道太妃将圣人身边的侍墨和侍笔两个内官都打发了。一时间新的小内官还没挑选上来,就让元宝先充着常侍一职。

  元宝这个孩子还是妥帖的,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做事也勤勉,关键是没有读过多少书。

  圣人与太妃在里面说话,元宝就站在昌宁宫门口。平日那些小内官和宫娥们都来套近乎。

  小内官们不好打听圣人的事,便开始打听他的事:“霍内官,你为何身上不带香,也没有气味呢。”

  “对呀,说说,说说。”内官们低声央求着。

  元宝只握着拂尘垂首站着。他谨记着胡内官的话,少说,少听,少看,少交。

  胡内官说,你只要有近的人,就一定有人觉得你离他远了。心中不衡,则要坏事。你有了近的人,圣人和太妃就会觉得你远了。

  这一幕落在顾映兰眼里,心中微动,叶姑姑询问元宝的来历。

  叶姑姑将元宝的身世说了。顾映兰神情微微一顿。

  又是桑落。

  好像到哪里都逃不掉。

  叶姑姑没有察觉他的异样:“太妃召你进去呢,顾大人。”

  顾映兰进了内殿,太妃让圣人退下去,这才说道:“顾卿可是有要紧事?”

  顾映兰跪在殿中:“据微臣暗查,接二连三的这几桩案子,并无不妥之处。案情、证据、证人都是齐全。罪名也都定得合理。”

  太妃似乎松了一口气。

  “不过,”顾映兰将拟出的名单提了出来,“这些案子单独看并无不妥,可微臣将所有案子都并起来,从林家到石家。再到勇毅侯府和肃国公府。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太妃垂着凤眸看那份名单。

  心中骤然一紧。

  云锦绣坊的林家和三元堂的石家当年都资助过先圣,捐钱捐物还捐兵器。

  至于勇毅侯府和肃国公府,都与广阳血案有关。

  太妃是记得那个血案的。

  她的父兄当时还未起势,所以未参与屠城。可作为将门之后,她也清楚,非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屠城的念头。

  如今她稳坐昌宁宫,虽无太后之名,行的却是监国理政的太后之权。理政七年,她更明白天下事难不过“人心”二字。

  “你是说......”她拖着长长的丝袍在殿中踱了几步,“主导这些事的,很可能是大荔的旧人。”

  顾映兰说道:“微臣以为,此事绝非巧合。”

  是了。如果只是两个勋贵,太妃还觉得是整件事都顺了自己的意。可若将林家和石家的死连起来看,就值得商榷了。

  “微臣调阅了巡防的卷宗,仔细查看,这几桩案子之中,都有一个共同出现的人。或是偶遇,或是路过,或是主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