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笑吟吟地迎上前来,"螃蟹都蒸好了,月饼也刚切好了,就等你起床开席。"
周叔笑道“我们今儿沾婉宁的光了,月饼和螃蟹,菊花都是你才有的。”
婉宁笑得甜糯撒娇道“叔祖父今儿晚上你把榜眼的才华亮出来,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小桃打趣道“光你叔祖父亮出来不够,这里还有人当初想我孝敬他的,要比他父亲还有才的。”
三丫夫妻和水生娘都笑看着景宇,景宇涨红了脸,小声道“小桃姐,这多少年前的事了,你还要翻出来取笑人。”
周叔抬头望天,暮色已深,一轮明月挂在边境的天空,撒下清清冷冷的一地银光,举着一杯黄酒满面笑容,拿着黄酒道“我们几家共庆佳节,争取把以后日子越过越好。”黄酒入口,泛起一阵涩味,差点呛得他眼泪流出来,他的言秋啊这辈子他和她只有在地下才能相聚了。
周叔连咳几声掩饰道“咱们头回喝这黄酒,还是有些不习惯。”
水生娘吃着膏肥黄满的螃蟹抿了口黄酒满足叹道“王爷家的螃蟹是不同,我原以为是没啥肉的,没想到还挺好吃。”
说完还大方的起身给大家分月饼忍不住的夸赞“吃,大家都吃,这是婉宁去王爷府上王爷赏的,主要是王爷看我们婉宁聪明可爱。周叔你懂的多,我家婉宁出生的时候,是不是有啥讲究?我就觉得吧,我这孙女打小就不一样,她爹小时候傻不愣登的,婉宁小时候就学啥会啥,三岁多就会帮我埋丝瓜窝,我教啥会啥……”
小桃和水生听得脸红,这自家人这么个夸法真有些不好意思。
大家都在憋笑,周叔稳住一本正经的道“婉宁这八字是好,带了贵人相助。”
水生娘一拍大腿道“肯定是八字生的好!”
婉宁一看祖母已经喜的找不着北了,点点头道“我聪明主要是我祖母教的好。旁人祖母哪有像我家祖母这么用心教孙女的,所以她们就没我聪明,我主要是赢在我祖母上,还有我祖父在地下也比较管用。我祖母经常烧钱的时候都交代祖父在下面的任务就是保佑我们,看来我祖父还是完成了任务的,看这势头估计在下面没有做木匠,在做官,能说话管用……”
水生娘高兴得眼角尽是褶子。
话未说完,瞅着她爹爹青黑的脸,赶紧的闭了嘴。
待到夜朗星疏,大家该散了回家,婉宁让春月和明双给搬出了两盆菊花,甜甜笑道“一盆送给炤炤姐家,一盆送给清雅姐家。”
怀庆打趣道“婉宁这么贵的花怎的不都搬了去今儿卖钱?”
婉宁认真道“就是因为是好东西,才要分给炤炤姐和清雅姐家啊,我们几家我爹娘说了不是旁人。”
水生也要在心里叹道“他这闺女自家老实老娘天天带着都还能这么伶俐。难怪把他老娘哄的找不到东西。
炤炤趁着大家没注意着她的时候,偷偷瞄了眼景宇叔叔,景宇一收到炤炤的目光,赶紧装作不知的移开了,忙上前去和崇仁说话。
炤炤忍了难过,带着晨熙和云谨去看婉宁送给她们的菊花。
把大家送走了后,婉宁对景宇叔叔道“景宇叔叔,王爷给了两盒辽参,一盒给师祖,一盒留给你补身子。我还给你和叔祖父一人留了盆菊花。”
景宇摸着婉宁头“多谢婉宁想着我。”
小桃这下不担心了,自家闺女眼明心亮。
等到晚上昊良睡着了,婉宁拉着祖母去了爹娘屋子,拿出一盒宝石出来,把水生娘差点没晃花眼惊道“哪里来的?”
婉宁小声道“今儿王爷和辽参一起给的。”
水生娘紧张道“祖母拿来看看?”
婉宁拿出一颗来,水生娘对着灯火照着叹道“当真是发光。”
小桃和水生也抽了口凉气,全是拇指盖大的,这六颗不得值好几千两。
水生娘把自己手上的宝石递给小桃,小声道“你们也看看,长长见识。”
小桃和水生拿着色红如血,璀璨夺目的红宝石看了半天小心放回盒子。小桃小声道“首饰铺子轻易见不到这样的极品宝石。”
水生道“王爷手里的怎可能是随便就能见到的。收好了以后给婉宁做嫁妆。”
水生娘只要知道这东西值钱就行了,盖好了盒子,小心的揣在怀里,“我一会儿给婉宁藏起来,等婉宁成亲的时候给她。”
婉宁小声道“祖母,我卖花的银钱呢?”
水生娘摸出来给婉宁摸了摸,然后又收了起来,小声道“人家炤炤她娘已经给买了一千亩地,我们婉宁也要有一千亩才行,今儿婉宁卖了两千一百两,先给婉宁买五百亩,到时候攒了钱再买。”
小桃也觉得买地好,点点头“就买地。”
婉宁道“爹爹买白月湾老村河边的地,我要挖来种稻子。”
小桃笑道“稻子是咱老家种的,北地种不了。”
婉宁道“书上说稻子适宜温暖湿润的地方,需要水,河边就不缺水,我就等天暖和了再种,娘我们这里不是卖大米的少么?我先挖一小块放了水种,我祖母会,我跟着祖母回白月湾种,种不活再改了种玉米小麦。”
水生娘一听孙女要种稻子,这个她会啊,忙道“挖一小块放了水,给孩子试试。我帮她种。”
小桃不好和婆母对着来,只得道“先把地买了再说。”河边地让景宇家买了估计不算多了,让孩子挖一小块试试好死心。
第196章亲事
过完中秋节,周叔就和水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沐阳江,这第一批服役期满落户的士兵过得好不好,会影响以后役满士兵落户的选择,直接影响辽东人口增长,更会影响王爷大计。
小桃带着婆母孩子回了白月湾,景宇因为父亲在边境就留了下来,来了边境他已经两年没有犯病了,也想早日病愈,三天一次雷打不动的去叶太医处疗治。
从叶太医处出来,边境九月初的风已经带了凉意,景宇拢了拢身上的披风,景宇习惯带着随从去书铺逛逛。
“周公子,您要的《水经注》,给您留着的。”书铺掌柜满脸堆笑地捧着一册装帧精美的书籍走来。
书铺角落里的苏敏月偷偷打量着这个辽东巡抚周公子,今日穿了一袭天青色长衫,腰间悬着一枚白玉坠子,整个人如一株青竹临风而立,与这粗犷的边城格格不入。
只见他接过书,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摩挲,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眉如远山,眸若点墨,容貌过人。只是面色有些苍白,唇色也有些淡,显出一种病态的俊美。
“多谢掌柜,这水经注做得倒是精细。”说话温文尔雅,谦谦有礼,如同边境九月秋风般让人舒服。
掌柜躬身笑道“应该的。周公子可要坐会?”这公子哪怕父亲升了辽东巡抚,这是辽东文官第一了,对待他这书铺掌柜仍是彬彬有礼。
景宇笑道“不用麻烦了,我站着看会书书就行。您老忙您的。”
掌柜热情道“周公子有啥需要,喊老夫一声。”
景宇笑着点点头。
角落里的苏敏月给自己鼓了鼓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她必须得为自己争取一把。
她大伯是指挥使佥事,爹爹是进士,可惜爹爹在南边任上当县令,在她五岁的时候就走了,她娘在父亲走后,缠绵病榻没两年也走了。
在家中,堂姐妹欺辱她无依无靠,无兄无弟,她大伯母嫌弃她克双亲,她又不是孙子,祖父母也不在意她。大伯只挂心军中事务,知道她有吃有喝哪会管些小孩之间鸡毛蒜皮的事。
她偷偷给在京城中的姨母写了信,姨父是工部下面都水司六品主事,姨母怜惜她,在她八岁时接到姨母家中,得姨母精心教养。
在京中她也是见过周公子的,周大人得皇上器重,周公子又是独子,京中想结亲的多,更何况周公子神仙姿容,京中不知多少小姐芳心暗许,只是周公子有严重心疾,这事传出来很多人家才歇了心思。
姨母原打算在京中给她找户简单点的小户人家,没想到她祖母让她回边境,有祖父母在,轮不到她姨母一个外家人替她婚事做主,只能无奈让她回了边境。
回了边境她大伯母就不让她出门了,她丫鬟花了半年时间,又花了银钱才打听到大伯母她们想把她送给宣王爷,听说宣王在这边境身边没个枕边人,而且宣王还没有孩子,也才二十五岁,人也长得气宇轩昂。连祖母都劝她要知大伯一家恩情要惜福。
丫鬟还打听到,大她两月的堂姐看上了巡抚大人家的周公子,听说心疾已经基本好了,正想法子从张千户大人那里走路子,想和巡抚结亲。
她自己也是读书习字下过功夫的,求的就是将来有个好前程,比起做王爷家小妾,她更想做正头娘子。她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妈妈,才从京中回来,不认识旁人没有办法求的别人帮忙搭线亲事,再说知道大伯家的打算,谁也不想多事得罪她大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