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_十月在奔跑【完结】(255)

  玉姨娘一怔,“厉害”?随即展颜一笑:“是啊,所以你要好好学,别到时候比不过我的学生。”

  云湛用脚尖蹭着石板,咕哝道:“比不过也没法子,娘说山外有山。”

  玉姨娘柔声道:“那些聪明人最会骗人,总在你看不见时拼命用功,让你以为他们是天生聪明。你大姐那么厉害,也是因为她努力啊。你也努力,就会变厉害的”。

  三丫昨晚就和云谨说了已经放了姨娘身契,姨娘今儿要走,云谨是长子,一个姨娘他自是不怕,但是世事无常,说两句暖人心的话结个善缘他是会的,见姨娘和小弟在廊下说话,忙从自己屋子里出来,认真道:“李姨,今早听我娘说您要走了,所以我就没去私塾,特意留下来送送您,您出去好好过日子,往后我们兄弟大了,有难处尽管和我们说。终归是一家人。”他伸手接过姨娘包袱。

  玉姨娘连忙推辞,云谨恭敬道:“您也是我长辈,我送您是应该的。就是以后您老了,我们也不会不管您。”只要不插在他爹娘中间添堵,给她在外面置个小院,雇个婆子照顾,一点银钱就能把事解决了。

  玉姨娘心下感动:“谢谢大少爷。”

  云谨温和道:“叫云谨就好。”这便是以长辈之礼待之了。

  他将玉姨娘送上马车,叮嘱车夫:“赵叔,等李姨在沂州安顿妥当了再回。”又对玉姨娘道:“李姨保重,遇事记得来信。”

  送走了玉姨娘,云谨回了厅堂,晨熙不满道:“一个姨娘,你捧着她做甚?没有打杀她就算好的了。”

  云谨淡然一笑:“二姐,她走了,我们自己一家人过安生日子多好,她临走时结份善缘,让她别记恨我们,于我们来说并无损失。”

  晨熙撇撇嘴,气愤道:“什么善缘不善缘的,一个戴罪之身的姨娘罢了,爹娘能容她这些年已是开恩。我就是看不惯你这般给她脸面。”

  三丫趁机教导晨熙“熙儿,你方才的话,你再好好想想。”

  晨熙见母亲不赞同自己,心知自己刚才言语失当,有些讪讪地低下头,小声嘟囔:“女儿只是觉得她从前那般恶毒……”

  三丫轻叹一声,语气温和却透着深意:“熙儿,你年纪小,性子直,这是你的好处。但为人处世,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人家,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身份贵贱,也不能只凭自己一时好恶。玉姨娘身份是低微,可她也曾是你爹的枕边人,伺候你爹多年。今日她走,是你爹和我共同的决定。云谨以礼相送,称她一声‘李姨’,不是抬举她,而是尽量少树敌。”

  她顿了顿,看着晨熙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你也是知道的,可要记在心里。她被兄长送来我们家,她也是身不由己。如今她求得自由身离去,我们放她一条生路,还予几分尊重,说不定她心里认为我这主母大度,公子仁厚。云谨行事你也得学着点,别人做的事别先急着反驳,先想想别人为何要这样做。”

  晨熙听了母亲的话,细细琢磨着其中的道理,脸上那点不忿渐渐消散,浮现出几分羞赧:“娘说的是,女儿想得浅了。”

  三丫欣慰地摸摸晨熙头,柔声道:“明白就好。”

  第286章侄儿

  昔日的玉姨娘如今的李玉娘在街上匆匆买了十个肉包子、一只烧鸡、六双布鞋和四套衣衫,便心急火燎地赶往矿山。到了矿场,车夫赵叔上前与守门士兵说情,塞了个装着二百文的荷包。士兵见是张千户家的车夫,收了钱,热心地跑去找监工头领。

  监工头领一听是张千户的人来探视,不敢怠慢,立刻叫了李玉娘的两个侄儿出来。

  当看到两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侄儿时,李玉娘心疼得直掉眼泪。两个少年,一个十七,一个十六,本应是生龙活虎的年纪,却已被矿山的劳苦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看到姑母穿着普通的棉布衣衫,头上腕上全无半点首饰,眼中顿时闪过失望——姑母这副模样,分明是失宠了。

  李玉娘强忍心酸,压低声音道:“快转过身,让马车挡着你们!姑母给你们带了肉包子和烧鸡。”

  听说有吃的,兄弟俩才露出点喜色,忙在破衣上蹭了蹭脏手,抓起包子就狼吞虎咽起来。两人又合力撕扯开那只烧鸡,一边大口啃着包子,一边拼命撕咬鸡肉。李玉娘特意多买了些,没曾想十个大肉包子和一整只烧鸡,竟被两个侄儿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

  填饱了肚子,大侄儿盯着李玉娘,语气带着不满:“姑母,怎么是你自己来?你为什么不求张大人想法子把我们兄弟弄出去?”

  李玉娘心下一沉,轻声道:“你们的父亲通敌,烧了王爷的粮仓,这是杀头的大罪!谁也求不了情。”

  小侄儿撩起破烂的衣袖,露出胳膊上一道道狰狞的血痕鞭印,苦苦哀求:“姑母,求您心疼心疼我们!去求求姑父,让他救我们出去吧!再这样下去,我们真会死在这里的!”

  李玉娘垂着头,声音充满了无力与愧疚:“姑母实在没有办法……当年王爷连我都抓了。”

  大侄儿急了,声音拔高:“姑母你在官家享福,就忘了侄儿们?前些年我们家过得艰难,你半点帮衬都没有!我爹和二叔要不是走投无路,怎会铤而走险?那时候你要能帮我们家一把,我们家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现在看着我们兄弟在这里受苦受难,你是不是想看着李家绝后?街坊邻里都说我们有个当官家姨娘的姑母能沾光,可我们出了事,你却袖手旁观!枉费我爹和二叔当年想尽办法送你进官家享福!”

  这番诛心之言,像黄连汁灌进李玉娘心里,苦涩难当。她低声辩解:“当年你爹要去谋粮仓看守的差事,姑母也是东拼西凑才弄到打点的钱……前些年姑母自身难保,被关着,实在没法照应家里。你们兄弟也大了,我想着你们爹有了那份差事,一家人勤快点,日子总能过下去……”

  小侄儿丧气地打断她:“姑母,别说那些没用的了!快想法子救我们出去!我们真怕哪天就死在矿上了!”

  李玉娘心如刀绞,只能小声道:“……姑母真的没办法。你们是王爷亲自下令罚来的,谁也说不上话。只能……只能让车夫想法子打点一下监工,让你们少挨些打……”

  小侄儿忍不住嘟囔抱怨:“人家刘家姑奶奶的孙女,给个五十多的县丞做姨娘,还能经常给娘家买肉做衣送钱呢!姑母您……唉,真是白费了我爹和大伯的心思……”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瞬间寒透了李玉娘的心。原来她从前对娘家的种种帮衬,两个侄儿竟半点不念;她被囚禁几年,他们只记得埋怨她没本事,没让娘家沾光。过往的付出与情分,在苦难和怨怼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探视的时间已经拖得太久,守卫频频向马车这边张望。兄弟俩知道姑母定是打点过了,能多歇一会儿是一会儿,磨蹭着不肯走。直到守卫厉声喝道:“时辰到了!该回矿上了!”两人才抱着新衣衫和布鞋,一步三挪地跟着守卫走了回去,背影消失在矿山的阴影里。

  李玉娘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心如死灰。她沉默片刻,转身对车夫恳求道:“赵大哥,麻烦你再帮个忙,替我送些好处给监工……只求他们少打我侄儿几鞭子。”

  车夫老赵叹了口气:“唉,李娘子,最多也就是求监工手下留情,别的……真没法子。”

  李玉娘黯然道:“能不挨打……已是万幸了。”她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赵叔,又另包了六百文钱让他打点守卫。

  赵叔走到守卫处,赔着笑脸:“一点小意思,给两位爷打酒喝。劳烦通传一下监工大人?”

  一个守卫掂量着钱,转身进了矿场。监工听闻是张千户家的人找,虽有些不耐,还是走了出来。

  赵叔连忙哈腰作揖:“劳烦大人跑一趟!我家……呃,这位娘子想求大人照拂一下她两个侄儿。”说着恭敬地递上二十两银子,“一点心意,请大人打酒。”

  监工掂了掂银子,沉着脸道:“犯人听话,自然少吃皮肉之苦。其他的,我可做不了主。”他敏锐地注意到赵叔话里没提张千户,只含糊地说“这位娘子”,心中便有了数——这大概是那姨娘自己私下求情。少抽李家小子几鞭子倒无妨,再多的优待,他可没那个胆子,毕竟是王爷亲自罚来的人。

  赵叔回来转达了监工的意思。李玉娘闻言,悬着的心稍稍落下一点,至少侄儿能少受些皮肉之苦。

  等李玉娘匆匆赶到三丫的酒铺门口时,已是下午过半。门口等着两位妇人:一位约莫二十六七岁,带着个十来岁的男孩;另一位三十来岁,身旁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听掌柜说,这是妯娌俩,夫君都早已战死沙场。如今王爷赦免了她们流放犯人的身份,两人是去沂州给谢夫人的铺子做掌柜的。

  七月的天气闷热难当。李玉娘打量着这四人:两个男孩穿着虽干净却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衫,双手布满黑色的口子和老茧,皮肤黝黑,身形清瘦单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