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征送聘礼的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八。温秀才给玉娘备了二十二两的聘金,细棉布两匹,两封点心。黄大娘看到二十二两的聘礼惊得合不上嘴——去年灾后才落户,能拿出这么厚的聘礼!她对玉娘道:“李夫子你真好命,这十里八乡没有二十二两聘金的!”
李玉娘看着桌上的聘礼,眼眶一下红了。她明白,这几乎是温秀才全部的家当。他是在用聘礼告诉她,他对她的心意。
越州的炤炤收到小桃姨的信,知道玉姨娘要成亲了,给了小桃姨三百两银子,让给玉姨娘添五十亩地,再给打上大床,置办几台嫁妆。另外,还随礼给了一根做工精美的金钗、一个金镯子、四匹锦缎布料、两匹细棉布。
小桃安排冬雪用炤炤的钱买了温秀才家旁边紧挨着的五十亩地。又给置办了六床新棉被、六床褥子、大床、洗脸盆、洗衣盆等,差不多紧着三百两置办齐全了。
小桃在李夫子成亲头天就给书院放假了,让学生们吃了夫子的喜宴再归家,把学生们高兴坏了。
婚礼前一天,小桃安排冬雪把炤炤给的添妆礼送去了书院。玉娘看着大小姐给她备的礼,特别是锦缎布料——一匹杏色和一匹浅紫色是她的,一匹嫩粉是月儿的,一匹石灰色是给温秀才的。还贴心地为了她以后的生计,给她置办了五十亩地。还有大床,让人知道她有娘家人送嫁。她感动得泣不成声。大小姐这是原谅了她,还在帮她,让她有个新的开始。小桃也安排了人把李玉娘的大床提前抬到了温秀才家,找了全福人去给铺床。
当村民看到六台满满当当的嫁妆时,私下都小声议论:温秀才娶到书院的李夫子发财了,这嫁妆十里八村头一份,更别提还有五十亩地!
六月十二凌晨,小桃派来的梳头娘子和帮忙的丫鬟婆子们挤满了房间。大红嫁衣是用布政使夫人送来的锦缎布料做的,玉娘用心做得精致又合身,大红喜服衬得她肤白如雪。当她戴上大小姐送的金钗和金镯子,看着镜中那个陌生又熟悉、洋溢着幸福光彩的新嫁娘时,恍如隔世。
“新娘子真美啊!”梳头娘子和屋里帮忙的丫鬟婆子都在赞叹。李玉娘羞涩地低下头,心中满是新嫁娘的喜悦。
温秀才穿着大红喜袍长衫,骑着借来的骡子,在村里几个年轻后生的簇拥下,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地来书院迎亲。
书院被简单布置过,挂了红绸。李玉娘蒙着红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拜别了象征“娘家”的书院。当温秀才牵过红绸另一端,感受到她指尖的微颤时,他低声道:“玉娘,别怕。你以后有家了。”
温秀才修缮一新的小院也很热闹,难得灾后头一家娶亲的,村民都想沾沾荤腥和喜气。小桃虽未亲至,却派了贴身大丫鬟冬雪和管事前来观礼。村民们由此都知道了,这个李夫子有靠山。
大家起哄看着新人拜天地、拜高堂——温秀才父母牌位、夫妻对拜。当主婚人高喊“送入洞房”时,温秀才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心翼翼地牵着李玉娘走进了那间他亲手布置的新房。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大床上铺着崭新的百子千孙图案的被褥。桌上摆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处处透着用心。
挑开盖头的瞬间,温秀才看着烛光下盛装娇羞的李玉娘,呼吸为之一窒。李玉娘抬眸,撞进他满含惊艳的眼眸里,脸颊飞起红霞。
“玉娘……”温秀才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激动。
“夫君……”李玉娘轻声回应。这两个字出口,心中百感交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称呼“老爷”了,眼前人就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
温秀才拥住玉娘,温声道:“一会儿月儿来陪你。我先出去敬酒,这是你自己的家,不要拘束,等我回来。”
等喜宴结束,夜深人静。简陋却处处透着温馨的新房里,红烛静静燃烧。帐内新人,琴瑟和谐。
第322章踏实
第二天,玉娘一早起来准备做朝食。昨日酒席剩下的饭菜,已被吃席的村民们倒走了。温秀才也跟着早早起身,拿了扫帚打扫院子。月儿听到开门声,也赶紧起来,小跑着去厨房想帮玉娘烧火。
月儿推开自己屋门,晨光中就见玉娘已站在院中,正含笑温柔地望着她。月儿心头一热,几步跑过去扑进玉娘怀里,小脸在玉娘衣襟上蹭了蹭,带着试探和藏不住的亲昵,轻声喊道:“娘。”
这声呼唤让玉娘身子微微一僵,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这声“娘”,让她真切地感到这个孩子依恋自己。她忙伸手紧紧回抱住月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满是欢喜地应道:“哎!好孩子。”轻轻抚了抚月儿的头发,柔声道:“去玩会儿吧?早饭简单,娘一个人忙得过来。”
月儿却仰起头,眼神亮晶晶的:“我要和娘一起去厨房!跟着娘学厨艺!”这话贴心又熨帖,玉娘心里最后那点因“后娘”身份而生的忐忑也消散了。这孩子是真心愿意亲近她、依赖她。她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温声道:“好,好,月儿跟着娘去厨房。”
说着,玉娘便自然地牵起月儿的小手,母女俩一同往厨房走去。温秀才在院中停下扫帚,抬头看着这对母女——妻子温柔含笑,女儿依恋地跟着。他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心底一片宁静满足。不用担心后娘苛待女儿,女儿也不用小心翼翼看后娘脸色,这样踏实安稳的日子,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厨房里很快升起了炊烟。玉娘手脚麻利地舀水和面,准备烙几张家常饼子,再熬一锅稠稠的玉米粥。月儿认真地坐在灶前,帮着添柴看火。玉娘一边忙活,一边轻声指点:“熬粥水开后改用文火,这样粥才稠,汤水也不易烧干……”月儿听得仔细。玉娘看月儿一直对着灶门,心疼道:“月儿,灶里有火就行,你站到一旁去,六月天对着灶门太热了……”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母女间的温情。
温秀才扫完院子,见饭食还未好,便挑着水桶去外面挑水,把水缸灌满。很快,早饭做好了。月儿已帮着把筷子和咸菜端去厅里。热腾腾的饼子散发着麦香,金黄的玉米粥冒着热气,还有一小碟玉娘早起现腌的脆嫩咸菜。一家人围坐小桌旁。月儿咬了一口饼子,眼睛亮晶晶道:“娘烙的饼真香!”玉娘摸摸月儿的头,温声道:“喜欢吃就多吃些,你正是长个儿的时候。”
温秀才看玉娘待闺女如此温柔,把手里的新饼子撕下一块递给玉娘,含笑道:“你也多吃点。吃完了,趁着早上凉快,你带月儿去门前池塘洗衣衫,我去地里除草。衣服洗完了,你们就歇着。”
玉娘点点头。
吃完饭,玉娘刚站起身准备收拾碗筷,月儿已经赶紧拿起抹布开始擦桌子了。玉娘有些心疼,轻轻拉过月儿到自己面前,替她理了理头发,温柔道:“你这么勤快是个好孩子,不过你还小,也可以撒娇、偷懒。你既叫我一声‘娘’,我自然疼你,不用担心我不喜欢你。”
月儿感动得扑进玉娘怀里,嗡声喊道:“娘。”
温秀才乐见女儿亲近玉娘,女儿愿意亲近,玉娘才能待她更好。他低声道:“碗我来洗,你和月儿歇会儿。”
玉娘没有推辞,牵着月儿进了她和温秀才的卧房。打开柜子,她拿出一身浅绿色的细棉布衣衫,衣上绣着精致的杏花,柔声道:“娘替月儿做的,试试合身不?”
月儿惊喜地摸着精美的绣花,小声道:“娘,这衣衫真好看,我都没穿过这么好看的。留着过年穿吧?”
玉娘笑道:“傻孩子,这是夏天的薄衫,正是现在穿的。娘给你做了三身,换着穿。”
月儿还是有些忐忑:“娘,会不会太费钱了?”
玉娘笑道:“爹娘都在书院做夫子,有月银呢。小姑娘就该穿得鲜亮些,别担心银钱的事。”
月儿见娘这般疼她,仰起头道:“娘,我想跟你学绣花。”
玉娘含笑应道:“好,娘做绣活时教你。”她边说边帮月儿脱下旧衣,换上新衣衫,又给她梳了个双丫髻,绑上翠绿的头绳。月儿兴奋地拉着玉娘的手走出屋子,在院子里对着正在厨房洗碗的爹爹大声喊道:“爹爹,快看娘给月儿做的新衣衫!”
温秀才转头,看着一脸高兴的闺女,笑着夸赞道:“真好看,你娘给你做的衣衫真好看!”月儿听到夸奖,开心地转起圈来,裙摆飞扬,眼睛笑成了弯月。温秀才深深看了玉娘一眼,满眼感激。
温秀才洗完碗出来,擦干手,摸摸月儿的头:“你娘给你做的衣衫很费功夫,她疼你,你也要听娘的话,知道不?”
月儿懂事地点头:“我听娘的话。”
月儿看娘拿起扫帚,忙接了过来:“娘,我来扫屋子。你去把要洗的衣衫放盆里,等会儿我带你去池塘洗衣衫,晚了天该热了。”说完就拿着扫帚扫屋子去了。
温秀才见女儿进了屋,伸手握住玉娘的手,柔声道:“玉娘,能娶到你,我真欢喜。”玉娘微微一愣,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家,终于不再是她在辽东时那种需要小心翼翼、撒娇争宠的寄身之所,而是她可以安心依靠、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她轻轻吐了口气,笑意盈盈地看着夫君,心底涌起长久以来未曾有过的轻松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