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晏清拄着拐杖,背脊已经完全直不起来了,但几十年的记忆却依旧那么鲜活的存在在她的记忆中。
她诉说着年少叛逆的自己,诉说着家破人亡的痛恨,诉说着自己参加地下工作时的艰难困苦……
那个时代,如她一样的人太多了。
他们都经历了国破家亡,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有人走上了战场,有人转战到了地下。
无数的鲜血和生命铺就了现在华国的和平盛世,然而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们,他们没有经历过那场国仇家恨,而经历过那些的老人们,正在一个接一个的离开。
再加上现在和互联网的发达,诞生了很多颠倒是非黑白的营销号。
你可以在互联网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过一段时间就会被翻出来老调重弹。
要么是洗白一个奸臣贪官,比如年少不知何坤好,到老方知真中堂。
要么是抹黑一个忠臣良将,比如用“肉袒牵羊“的形象来恶搞民族英雄。
更有甚者,把一个历史学家都最不愿意提起的时代,吹成最好的时代。
在这种片面化标签化的历史观浸染下,很多人以竟然以那些时代为荣,觉得生活在那些时代,比现在的太平盛世更好。
比如魏晋南北朝,比如那哥承载着几万万华国人痛苦和仇恨的时代。
无数先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了如今国人的太平盛世,这些人对先辈们没有丝毫的敬意,反而倒反天罡夸起了那个时代的号。
营销号在这其中赚足了流量,不懂历史的人则被带歪了节奏,忽视了先辈们在其中的付出。
孔晏清对此是痛心疾首的。
因为那些死去的人,是她的亲人、她的朋友、她的战友、她的同胞……
“对于很多年轻后辈来说,战争,不过只是历史书上的短短几行字,但是对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战争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天都在死去,战争就是自己每天睁开眼,都会庆幸自己还活着,却又内疚只有自己还活着……”
“只有亲眼见过战争的人,才会知道战争和炮火的残酷,我见过失去家人朋友的幸存者,见过被炸弹轰炸后瞬间倒塌的房屋和破败的城市,也见过明明已经失去了家园,却仍愿意笑着面对生活的陌生人……”
第132章 卷王出征,祖传狗奸(34)
“我们没有必要去为那个时代翻案,因为那会让人类历史上最深沉和悲惨的苦难和为了和平到来而牺牲了生命的英雄们毫无价值,我们只需要记住耻辱,记住那种用鲜血清洗掉耻辱印记精神……”
“你们常说那个时代的爱情浪漫,其实浪漫的不是那个时代的爱情,是走出黑暗的并肩同行……”
“你们常说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不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可你们怎么能原谅呢?怎么能代替他们原谅呢……”
“可我也看到过你们站在高台上,阳光、热血的喊着:我们是为了国家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了民族复兴,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责任……”
“我也看到过童子兵烈士陵园放着的酸奶和奶茶,听到你们哭着在墓前,请他们投胎到你们的肚中……”
孔晏清很想对牺牲的那些人说:同志们,后世如你们所愿啊。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孔晏清的眼前仿佛闪过了一张又一张熟悉的脸。
她红了眼睛,眼泪无声在眼眶中转动,但她却笑了。
孔晏清的这一段采访,令无数的国人动容。
“我们看到了未来,知道了他们的成功,了解到他们的伟大,但他们在当时那个局面,根本看不到一点希望,根本不知道华国有没有未来,可还是义无反顾的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救危亡,即便他们知道自己会牺牲……”
“高中课本上简单的一句,是历史上无数先辈烈士的鲜血和英魂,我们知道他们伟大,却从来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了解过那段历史就会知道,我们的先辈死了几千万,在最绝望的时候想了各种办法,唯独没有投降。”
“那个时代这样的人真的很多很多,甚至他们在历史上都没能留下一个名字,可也是他们勇往无前,他们的伟大铸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为我们泱泱华夏付出的英烈,我们每一个华人都要牢牢铭记于心,但愿朝阳常照国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我怕下笔太重,惊扰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笔太轻,描不出他们惊天动地的往昔,历史书很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但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
“去是少年身,归来报国躯,江山已无恙,恭迎英雄归,万里河山,诸君永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家国永念。”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吃了三代人的苦,他们真的是在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啊。”
“差点亡国灭族之仇,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谁有资格替先辈们说一声原谅。”
“一个母亲养一个儿子需要20年,但送去淞沪战场二十秒秒就没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和安稳,真的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新闻,记者问国外战区的平民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他说他们长不大。
突然就想起那时候的先辈们,穿着草鞋过冬的时候,也没想过能活过冬天吧?”
“经常能在网上看到那些依旧在经历战乱的国外人民,他们听到鞭炮声会以为是打仗了,看到体温枪以为是要对他们开枪,而我想起来有个留学生,刚出国没经验,人家那边枪战呢,他以为放炮,过去凑热闹,结果屁股挨了一枪,所以朋友们,我们不是有幸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在一个用先烈们的生换来的和平的华国。”
“我太爷爷一百多岁啦,年轻的时候当过道士,听太爷爷说,当年他师父带着师兄们下山抗战,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孔晏清还在访谈上讲了很多当地下党和建国后抓获间谍的故事,也提醒当下的年轻人们,其实现在我们的身边,仍旧还潜藏着很多敌人。
“孔奶奶的话让我想起了宫廷玉液酒,哈哈哈,间谍大概也没有想到,五个字就会让他暴露了吧。”
“我妈他们公司组织团建,去KTV唱歌,有一个男的一直没唱过一句,说不会唱歌,就连大家唱最炫民族风,把话筒传给他让他接下一句,他都唱不出来,再唱奢香夫人,还是不会,我妈他们几个同事事后一合计,越想越不对劲,直接把他给举报了,没想到最后调查结果出来,那人还真是个间谍,哈哈哈。”
“被楼上笑死了,果然华国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觉醒某些东西:黄金、戏曲、喝茶、秋裤,以及凤凰传奇。”
“我还遇到个不会唱国歌的,说学校不教,跟他说孙悟空,他一直问我到底是出自哪部剧,而且连乘法口诀都不会,问他挖掘技术哪家强,他也不会接话,大家说我要不要举报??”
“我表哥在某重要机构工作,突然有段时间遇到一个美女对他频频示好,热情的很,他理性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长得不行,工资水平也不足以让那种程度的美女主动投怀送抱,于是举报了这个女的,最后发现果然是间谍……”
“亲眼看到过我家旁边某军工厂抓间谍,那个间谍就在军工厂对面小巷子里卖早点,天天数进出多少辆车,鬼知道怎么被发现的……”
网上这些评论,身边的小辈也当做好笑的事念给孔晏清听了。
小辈是当年裴泠捡来的那个孩子的后辈,后来裴泠丢下那个孩子跑了,孔晏清没有结婚生子,便收养了那个孩子。
“这些间谍啊,都太拙劣了,所以才能轻而易举的被发现。”
小辈好奇的问:“祖祖,那你见过最成功的间谍是什么样的呢?”
孔晏清只是笑,语气悠长,“人啊,在年少的时候,果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后面的,不过尔尔……”
小辈不是很明白,愣了一下,再去看孔晏清,发现孔晏清目光一直看着她手里的智能机。
孔晏清年纪大了,其实视力已经不是很好了,即便戴上了老花眼镜,也看的不怎么清楚。
但此刻,她看着手机的目光,却那么的专注。
第133章 卷王出征,祖传狗奸(35)
小辈忍不住也看向了手机,想看看祖祖到底在看什么。
手机上正在播放一则视频,小辈乍然一看到,就觉得这视频画面、文字相当离谱至极,怀疑是哪个小作坊下的猛料。
然而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新闻,货真价实的国际新闻。
新闻内容是这样的:某国际会议上,各国政要代表因为某件事意见不合没谈拢,直接拿烟雾弹、臭鸡蛋相互攻击红的紫的白的,跟炸碉堡似得,导致整个会议室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