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凿磨工一天十文,包早午两餐。
而水车部门,需要十个巧手匠人,男女不限,一天十二文,包早午两餐。
另招大厨一位,负责早午两顿饭,男女不限,每月三百文。
后续视情况增减工人人数,暂定人数十八人。
众人只顾着听月钱多少多少,对男女不限这一条选择性无视。
于是,前来应招的人中,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何氏,一个刘货郎家的芸娘。
何氏看见芸娘,就觉得她肯定是为大厨这一职来的。
火力瞬间对准她,“你家那小铺子不用看着了?有这空闲给人做饭呢?就你这小身板,大锅饭的铁锅你怕是抬都抬不起来吧?”
芸娘无奈道:“大嫂你放心,我没想跟你争做厨子,我是来应招木工的。”
何氏大吃一惊,“你还会做木工?”
芸娘点点头,自信的说:“我爹是木匠,我从小看到大的,在娘家的时候我天天帮着我爹给人做桌椅板凳。”
不过别看她表面上一副自信模样,但当同样为了应招木工的男人们望过来时,还是紧张得抓紧衣袖,呼吸急促,心底隐隐有点后悔。
她只是一听一日十二文工钱,还包两顿,又不限男女,想着自己跟着父亲学过一些,鬼使神差就来了。
往日没有女子做工的机会,就算有,也是县里那些极远的地方,还是给人做丫鬟当奶娘之类的,别说婆家人不允许,她自己也不敢。
但这次是在家门口做活,还是正正经经的木工,头脑一热,就想试试看!
至于她为何敢头脑一热,只因为招工的人是秦瑶。
有她在,莫名就不怕了。
第129章 女木匠
村井边有棵老树,树下常年摆着几个墩子,秦瑶随便找个空的坐下,拿起自制的木板工作本和笔,开始一个个面试。
刘柏三兄弟全来了,家里后续还有几十亩地没收完,张氏说就算花钱找短工帮忙收,也不能让他们三错过这次机会。
采石有十二文,打磨有十文,算上早午两顿饭,虽是比不上先前秦瑶直接给三人一张磨四百文的工钱,但一个长期稳定,一个只是短暂十天八天的,那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至于家里收稻,请个短工包一顿午饭再给六文八文的就成了,中间都还有差价在呢,稳赚不赔!
刘老汉一开始还不乐意三个儿子全都去,何氏、邱氏都急死了,后面一听张氏把账算出来,这才同意的。
不过像是张氏这般精于计算的村民并不多,民以食为天,秋收最是要紧,舍不得耽误。
还有一部分人稻子熟得晚,陆续收完也要到八月中下旬了,只能眼馋别人能抽出人手应招。
也有过来问秦瑶短工要不要的。
目前没有长期可观的订单,秦瑶也不把话说死,只让他们这些想兼职做零工的先站一旁等等,看看她这边三个月以上的长工能不能招满再说。
村长家的大孙子也来了,在一众黑瘦矮的村民之间,高高壮壮十分醒目。
秦瑶:“姓名、年龄、应招什么工种?”
“刘琪,十七,应招采石工。”
此话一出,刘柏三兄弟虽然觉得秦瑶不会落下自家人,仍是心头一紧。
秦瑶淡定的打量刘琪,除了天生基因优越的那些,村里能养出刘琪这样壮实的,一个巴掌都数的出来。
她点点头,问了些基础问题,会不会采石,有没有经验。
刘琪摇头,他没采过石,但学得快,力气大,当场还抬了一下村人暂时放在树下,留着晒干的谷袋,一手一袋,直臂提起,非常有劲。
秦瑶在笔记上着重写了一句:经验零,体力优。
“下一位。”她招招手,示意后头的上前来。
结果并不是当面出,秦瑶统计好之后,还要拿回去找刘木匠对一下,最后确定人数后挨家挨户通知。
应招的人有二十三个,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纪最大三十八岁,最小的十五岁。
轮到何氏,知道没有人跟自己争大厨的职位,笑容都挂在脸上,当场跟秦瑶拍胸脯说了她量米的本事,保证不给她浪费一粒粮食。
围观村民们闻言都笑了,有说她太精的,也有夸她抡大勺确实厉害的。
村里做席都要请何氏和张氏这对婆媳,对于何氏的厨艺,那是公认的优秀。
没有额外对手,秦瑶当场就说:“何花你傍晚吃完晚饭到我家,咱们算算人头好买菜。”
“啊?我这就是成啦?”何氏惊讶问。
秦瑶无奈一笑,“对,你以后就是我们刘家村水车厂里的大厨了。”
“哈哈哈,我就说嘛,不选我你还能选谁,再也没人比我更厉害的!”
何氏开心不已,自信心十分膨胀,骄傲的看着众人。
可能有自家人滤镜,秦瑶觉得她有点可爱。
秦瑶示意大哥把大嫂拉到一边去,挡着别人了。
刘柏浅浅一笑,拽着老婆,招呼兄弟,先回家忙去,反正秦瑶说了,他们就是来走个过场。
趁着这还有时间,抓紧多收几亩地,少请一天短工,省钱。
芸娘紧张的走到秦瑶面前,她是最后一位应招者。
“乔芸,二十二岁,应招木工。”她学着先前大家伙的说辞,说出自己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