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这一觉睡到晌午才起,醒来时整个村子特别安静,一年忙到头,好像就这会儿能有机会睡个懒觉,家家户户都关在各自屋里猫着呢。
过了初一,村子里才重新热闹起来。
秦瑶家没亲戚要走,便在家里躲懒,吃喝吃喝,过完整个年。
出了年,一家六口,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圈。要不怎说冬天养膘呢,光吃不动,不涨肉才怪。
到了初八这天,集市到来,村里不少人相约要进城。
邱氏也出月子了,刘仲头一日跑过来问秦瑶,他们要不要进城赶集,如果去,大家伙想搭个顺风车。
知道刘季做不得主,刘仲直接问的秦瑶。
秦瑶问:“去几人啊?”
“我、大嫂、金宝金花,还有爹,三个大人两个小娃。”
小孩满月,张氏和刘老汉商量着,家里多年来难得有件喜事,准备办场满月酒,刘仲和何氏进城采买东西。
刘老汉要给家里换一换农具,县城里样式多,价格也便宜些。
至于两个小孩,纯属闹得慌,不得不带上。
如果秦瑶不去,刘仲他们就不打算带两个小孩了。
秦瑶想了想,答应下来,“正好我们也想再添一匹小马,那就一起吧。”
刘仲大喜,立马回家准备去了。
秦瑶和刘季送走刘仲,一回头,就见大郎四个眼巴巴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自己两人。
夫妻两对视一眼:要不都带上?
反正马车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带上四个小的,正好小孩们坐马车,大人们走路,早点出发,傍晚天黑前定能赶回来。
夫妇两难得默契的齐齐点头。
大郎四个一看爹娘的反应,开心得差点吼叫出声。
到了初八这天,天还没亮,两家人就早早起来准备了。
简单吃过早饭后,秦瑶和刘季点着火把,牵着马车来到老宅接人。
大郎兄妹四个两两一对,从窗户里探出头来,金花金宝一看,迫不及待爬上车厢,六个小孩吵闹着,秦瑶只想带个耳塞。
所幸赶车人是刘老汉,不是她,要不然这么近距离的听他们闹,她头绝对要炸。
和秦瑶相反,刘老汉人上了年纪,就喜欢这股热闹劲,不太熟练的赶着马车,乐呵呵问秦瑶和刘季:
“老二昨晚回来说你们进城想再看一匹马?家里这不是有一头老黄了吗,还要马干甚,买头牛多好,能拉车还能耕地。”
刘季解释:“爹,大郎二郎这不是二月就要去丁氏族学上学了嘛,路途太远,娘子就想给两人买匹小马,上学方便些。”
“啥?”老宅三个大人都吃了一惊。
刘季这短短一句话,信息量非常大。
又是去丁氏族学,又是给小孩骑马,听得刘老汉人都楞了一瞬,反应过来后,激动追问:
“丁氏族学能招大郎二郎他们俩?”
刘季这才想起来,还没来得及跟老宅众人说丁家的事呢,点头道:
“是啊,我和娘子两人废了一番功夫,好不容易这才让丁家老夫人答应的。”
何氏有点激动的问:“你们废了什么功夫啊?教教大哥大嫂呗,金宝也老大不小了呢,老三你这当叔的可不能忘了你亲侄儿啊!”
刘季立马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大嫂,你给我这个数,我这当叔的就豁下我这张老脸,帮我侄儿也谋个名额来!”
何氏惊喜试探:“五百文?”
不等刘季那小家子气的五两说出口,秦瑶抢先一本正经道:“五十两一人。”
刘季瞳孔一震,好家伙,她是真敢说啊!
何氏几人倒吸一口凉气,“五十两一人?”她指指车厢里,“大郎和二郎两个加起来,那岂不是一百两?”
听见一百两这个天文数字,刘老汉和刘仲父子两大气都不敢喘。
秦瑶夫妻两一起点头,“对!”
他们没撒谎,山鹿和野兔这两个就不少钱了,何况还有一个肥皂方子呢。
方子丁家收去了,并没有要投入生产的意思。
大家族向来喜欢把这些方子攥在手中,这样才能彰显其珍贵的价值。
他们自己做出来拿出去打点人情,得到的好处,远超金钱所能代表的数额。
刘季这么一想,顿时觉得秦瑶这一百两还说少了。
不过说多了何氏等人也无法想象到,这一百两就刚刚好,吓得何氏再也没提让秦瑶夫妇帮忙的事。
其实,要是丁老爷在家,秦瑶也不至于这么吓唬大嫂。
可偏偏,丁家那个老太太和她是两看相厌,她也不想上去自讨没趣。
第176章 满月席
况且,上学的成本这么高,她自己负担家里这两个都不轻松。
何氏和刘柏手里银钱有多少,她这个给他们发工钱的人最清楚不过,距离能供金宝上学还差得远呢。
众人不再说丁家族学的事,刘老汉倒是对秦瑶要买马的事有点不同看法。
秦瑶很乐意听一听老人的意见,让刘老汉直说,认真听着。
刘老汉道:“我粗粗算了下,你这马要是买了,不合算啊。”
“其一,大郎今年也才将将十岁,二郎八岁,还是小孩子呢,自个儿骑马上下学,这要是被有心人盯上,把马给偷了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