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房间传来背书声时,秦瑶立马从床上爬了起来。
今天不能睡懒觉,要出发了。
半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睡到床角落里去的四娘迷迷糊糊睁开眼,翻过身来,软乎乎的唤了声:“阿娘~”
“阿娘要出发了,四娘再睡一会儿,等哥哥们来叫你。”秦瑶穿戴完毕,来到床前温声说道。
四娘乖乖点点头,爬过来亲了她脸颊一口,才倒回床上,眼睛一闭,再次香甜睡去。
根本就没有真的醒来。秦瑶好笑的戳戳那红扑扑的小脸蛋,起身将弹弓和弓箭带上,轻轻关上了门。
刀具还是太显眼,按照上次出门的经验,弓箭和弹弓就足够防身用了。
厨房里已经冒出热乎乎的蒸汽,阿旺起得比要背书的刘季还早些。
秦瑶来到厨房,阿旺将蒸好的馒头端给她,两人对视了一眼,谁也没说话,又好像已经对话了好几轮。
最后阿旺的视线落到秦瑶挂在腰间的迷你小包袱上,朴实无华的脸上露出了一点欣喜神色,转瞬即逝,端着熬好的小米粥和一个白面馒头轻轻敲响刘季的房门,给他送早膳。
刘季听见院里的动静,从屋里走出来,一边喝粥一边假模假式的问:“娘子,这么早就走啊?要不等我吃完送送你?”
秦瑶冷嗤一声,快速吃完自己手里的东西,懒得搭理他这假模假式的。
来到儿童房前,告诉里面三个男孩自己要出门了,拿上墙上挂的蓑衣斗笠,来到牲畜棚牵出马儿,放好行李,骑马朝村口奔去。
众人已经准备好,就等她了。
见马儿跑过来,刘柏冲非要早早跟来的何氏挥挥手,给副队长刘肥使了个眼色,众人立即出发。
十辆车跟在秦瑶身后,到了下河村,三辆马车加入,之后从下河村一直到开阳县这一路上,又加入七辆马车,总共二十辆车,二十一个人,驾着空车浩浩荡荡往府城行去。
空车速度很快,加上天气很好,路面好走,一日能走八十里路,车队第四天便抵达府城。
这一路上,流民得了朝廷发放的返乡粮,已走了大半,回程时要面对的隐患无形中也减少了许多。
上次竹林中的驿站现在已经换了个新的驿丞,是个高大的中年人,名唤高程。
第291章 道路安全放第一
听高驿丞自己说,他是从军队上退下来的,腿有点瘸,同乡的军官看他可怜,给安排了这个差事。
秦瑶等人在驿站附近露宿时,新驿丞还把厨房借给他们使用,是个很热情的人。
从竹林驿站离开前,秦瑶同这位新驿丞完成了一个小交易。
日后车队还会在这条路上通行,所以她希望车队队员们能有个安全的落脚点。
于是与新驿丞达成口头协议,以后每次车队到驿站,要是馆内没有官员居住的时候,可以让车队的人在这里休息一晚,或者借个厨房,打点热水什么的,行个方便。
秦瑶愿意支付每月一百文钱的费用,私下交给驿丞。
驿丞每个月月俸其实并不高,也不过是二三钱银子,外加一些本地官府给发的福利,还有其本身的小小权利。
所以对车队想行方便的事,只要是不影响到驿馆正常运行,驿丞多多少少都愿意给。
都是要养家的人,谁会嫌弃手里银子多呢?
况且也是口头约定,谁也不落把柄,驿丞欣然应允。
有了这个成功案例,后面秦瑶又谈了两个这样的落脚点,但并没有高程这么好说话,都是老油条了,看不上这小小一百文,每月要价二百文,也不许入住空屋,只同意借个停车用的空地。
但这也已经很好了,有官府驿站庇护,一路上能少不少麻烦事。
这古代又不比现代,路上并没有各种设施完善的服务区,村镇相隔也远,有时候走一整天,路上都找不到一个借水的地方。
有了驿馆,至少车队众人也能有个安心休息的地方。
刘柏看秦瑶什么条子也不写就已经送出去了半两银子,还嘱咐他这个队长下次来记得继续这么做,心里只觉得肉疼。
“其实用不着找驿馆,车队里都是大老爷们,凑合凑合就得了。”
到府城的第一晚,刘柏没顾得上去看看这府城的繁华热闹,急急忙忙跑来找秦瑶说这半两银子的事。
先前车夫们都在一块儿,他不好说,现在只剩下自家人,拽着想出门的刘肥就来找秦瑶。
秦瑶刚应了蒋文的饭局邀约,忙着出门,招呼兄弟两一块儿跟着,一边往外走一边发问:
“车队守则第一条是什么?”
刘柏顿了一下,事实证明他读书是真不行,集训的时候勉强能背得出来,这才四天没有复习,记忆就有些模糊了。
还是刘肥这小子人年轻,脑子好使些,答道:“车队守则一,道路安全放第一,否则亲人悔莫及!”
秦瑶看向刘柏:“安全放第一,都是有家室的人,跟着咱们出来,要是不能全须全尾的回去,我怎么跟他们家里人交待?”
也就是这盛国还没开发出保险业,要不然她每人每年都要上份意外险。
刘柏有点明白了,懊恼的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都怪老二,整天在我面前算账,我这满脑子都是怎样省钱,为了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