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小辣娇,赚钱养娃成首富_金子多多【完结】(816)

  是有点征兆了。

  爹照进时间了。

  苏明阮决定回去以后就带老太太去京市!早些治疗早些放心。

  这么一个好心肠的老太太,她可不想……

  苏明阮调整一下状态,回到家里。

  她先跟苏建国说了一下情况。

  只有老太太那边,她准备说是结节……

  小手术!不能把人吓到啊!老太太听见结节的时候,有些不了解是什么!疑惑的看着苏明阮!

  第487章 相亲?

  苏明阮伸手在脑门上拍了一下。

  她只想着结节听起来不那么可怕!

  忘了老太太根本不了解这些。

  于是简单说了一下。

  老太太听见后,问了句:“做个手术就好了?”

  “对的!”苏明阮点头。

  老太太放心了,苏明阮见徐爱华没把病当回事,跟着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各种病情激化恶化跟人情绪有很多直接影响。

  情绪好了,身体才能好。

  这也是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生病时,能吃能喝,瞧着挺健康的。

  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病,立马就倒下来的原因。

  苏明阮在夜里跟苏家人说了一下老太太身体情况。

  这一来。

  去京市的人就多了。

  大伯母苏建国老太太都会去。

  就连冯美娟也主动要去。

  她去了就回来,这么多人过去,只有一辆车肯定放不来,至于做火车,也没必要这么折腾。

  她再开一辆车跟在苏明阮后头就能把人送过去。

  等老太太身体好了返程时,她再去接一下。

  或者到时候让曲玲玲把人送回来。

  至于苏卫东跟苏占西。

  两人都在鹏城呢。

  这些事儿他们可以不会来,但是得知道。

  没必要自己为了家庭做贡献,还不让外头奔波的人知道。

  婚姻起初是感情。

  到了最后就是人品。

  为了家庭的付出,若是瞒着,那谁会体谅付出的辛苦。

  冯美娟从结婚开始,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经营。

  她是二婚,是比苏占西大,在这次婚姻里有很大风险,她既然冒着风险选择了婚姻,就得思考很多现实的问题。

  听见冯美娟要开车送人。

  张秀看了一眼两岁的小孩儿。

  是冯美娟生的儿子。

  她去了京市,冯美娟也跟着过去,这么个小孩……

  “我也能看,放心就是。”苏建设说道。

  他都是好几个孩子的爹,也是当爷爷的,照顾孩子几天还是可以的。

  现在孩子又不喝奶了,就算照顾的不精细,但是总不会出问题的。

  张秀点点头。

  想到苏建设也是抱过孩子照顾过孩子的人。

  她不用那么操心的。

  毕竟早些年她生了卫东占西后还回娘家呆了好几天。

  占西跟卫东就是建设带的。

  这一来,需要出行的人就开始准备行李。

  苏青看的眼馋极了。

  她也想去。

  但是……

  去不了呢!

  家里人出去是给奶奶看病,她去了会让人操心的。

  “等来年考试结束,假期在京市过。”苏明阮摸了摸苏青的脑袋。

  这孩子懂事的不得了。

  明明每次假期都想去京市。

  但是因为她工作,生孩子,带孩子等等事情的纠缠,苏青一直没提起过要跟着去。

  “好啊!”苏青听见她来年夏天就可以去京市整个人欢喜起来。

  苏晓辉也想去京市玩。

  不过他不用主动开口。

  家里人待他跟苏青是差不多的,苏青能去他也能去。

  这般在村里过了一夜。

  次日苏明阮就开车带人返回京市。

  还提前跟医院联系好了。

  苏明阮载着苏建国跟三个孩子。

  冯美娟载着徐爱华老太太跟张秀。

  在路上休息时候,苏建国还跟徐爱华老太太换过车。

  夜色来临。

  汽车来到京市。

  直接停在医院停车位上。

  这会儿林秀珠也在医院。

  儿媳妇的娘家人来看病,她多少得出面。

  毕竟,阮阮生了双胞胎以后,老太太也是过来给带过孩子的。

  她跟着人一起去病房。

  看着病人安置好。

  这才把乐乐跟双胞胎带回家里。

  至于苏明阮,她得在医院陪护呢。

  苏建国跟张秀暂时住在医院附近的一个房子里。

  这是林秀珠买的房产。

  她还整理了一下。

  等老太太出院以后,恢复期就在这里住着。

  复查方便,而且附近还有菜场,有厨房能做饭。

  徐爱华躺在病床上觉得生病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她记忆里生病就是不能动弹,拉屎撒尿都得人伺候着,而且没钱看病,儿子跟媳妇儿会为了看病钱吵架,会骂她老不死的。

  总之是很可怕的事情。

  现在,医院的医生态度很温和。

  儿媳妇儿也很友好。

  孙媳妇儿还开车送她。

  都没有嫌她麻烦。

  老太太没想过自己的晚年竟然这么的舒适。

  她知道孩子们有钱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