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升把自己的家伙都搬上三轮车,摘下店铺牌子,然后冷笑一声,拿了把锤子,当着他们的面,把灶台给砸了,桌椅也都拆了。
这些都是他花钱买的,搬也搬不走,不如直接毁了,才不会便宜这龟孙子。
巨大的“砰砰砰”声音砸在老太母子心上,他们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生怕那把锤子一不小心砸他们身上。
砸完东西,徐东升还用赔偿的钱买了桶灰色油漆,把刷白的墙又给刷回去了。整个屋子又变得灰暗,即便开大的窗子透光,看起来也没那么整洁干净了。
老太儿子脸色难看,他可不管。
让我搬走也行啊,给你把房子恢复成原样,就算是我做好事了。
老太儿子不敢耽误,怕错过好时机,抓紧时间找人过来重新刷漆收拾屋子。
等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也不管满屋子的臭味,直接摆上吃食。
几人跃跃欲试,正打算大干一场,结果开门爆冷。
学校放暑假了!
因为高温,此次暑假,学校里补习的、上兴趣班的学生数量大幅下降。
简而言之,老太儿子的算盘打空了,撒进去的钱打了水漂。
满心要挣大钱的几人见状纷纷傻眼。
徐东升跟狗子则去了另外几条街的岔路口,人流量一点也不低。那块牌子就挂在车头上,很是显眼。
“老三老三,我们来了!”
“啧!都说你们得叫我三哥了!”徐东升瞪着小他十二岁的两个“好朋友”,再三强调。
可惜这两个像是听不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
“老三,我们跟其他同学都说了,以后往这边来,比去学校还近!”
“干得不错!”徐东升奖励他们,一人一碗凉虾,倒进他们从家偷来的搪瓷杯里。
他们一手捏着搪瓷杯把手,一手托底,小心翼翼喝上一口糖水,眼睛乐得眯起来。
“我们回家慢慢吃,羡慕死其他人!”
话是这么说,盖上盖,小眼睛还盯着车上那些凉拌菜。
徐东升好笑,让狗子给他们拿个碗,夹点菜,“明天你们记得把碗洗好了给我还回来啊。”
“哥哥,我要黄瓜多一点,还要花生。”
“我喜欢吃木耳——”
徐东升双手叉腰,叫他老三,然后叫狗子哥哥?真是没大没小。
不过看在这两个好朋友四处给他们拉小客人过来的贡献上,徐东升就不跟他们追究了。
按林慧的话说,徐老板就是雇佣童工。
还别说,两个童工非常卖力,效果很不错。换了地方摆摊,生意照旧,每天都能早早把带出来的食物都卖光。
他带着一个大草帽,汗水划过下巴,路过前铺子时候,看着他们店里没一个客人,一男一女脸色发黑,他哈哈大笑,跟狗子当面嘲笑,“他们真以为生意这么好做呢?蠢货!”
狗子也是,乐得见牙不见眼,“慢慢亏,总会有亏死的时候。”
那两人在后面说什么他没听清,当然也不在意,一路哼着歌,高高兴兴回家。
一推门,大喊,“孩儿们,爹回来了!”
第122章 空口说大话
林慧手上端着一碗米糊糊,加一点菜汁,拿勺子喂孩子吃午饭。
听到声音,三小只并一只大山娃齐刷刷转头看过去。
“我儿子女儿身上穿的什么啊?这也太丑了吧?不是买了很多布吗?不够用?”
徐东升把车停好,走进来,就看到三只穿得灰扑扑的,脸上也脏兮兮的,活像三个小乞丐。
林慧无奈,示意他往院子里看看,都是小衣服小尿布随风飘。
“你儿子女儿自从会爬,这个手推车就困不住他们了,天天往地上爬,再好的衣服也给磨破了,老姑洗都洗不过来,太浪费水。所以我就拿旧床单剪了给他们当罩衣穿,里头是短裤肚兜,也不热,随便他们折腾。”
他摇摇头,几个小魔王。
脱了草帽,他就坐一边休息,用草帽扇风,顺便帮忙把孩子给压住不给乱动,吃完饭还得哄睡。
“我已经把雇人收粮的钱给爹了,看着也不会再下雨,他们就决定从今天开始收割。”
徐东升点头,“行,我等会过去看看。”
“么,么——”安安手拍大腿,张大嘴巴等着喂饭。
徐东升惊喜,“我女儿会叫人了?”
林慧给她喂了一勺,然后笑着说:“会喊妈妈了,还说不标准。”
“安安,来叫爸爸,爸、爸——”
可惜安安左转右转就是不理他,倒是一旁的平平张嘴学了一句,“吧。”
徐东升高兴得抱起他亲了一口,“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他又低头看着个子最大的康康,不过这个大儿子很冷酷,直接转过身去,拒绝跟他交流......
徐东升逗了一会儿孩子,然后提上一罐绿豆汤一罐凉白开,到地里去。
路过别人家田地时,不少人都在打趣。
“哎哟,徐大老板终于回家了?挣大钱了连地都不用下。”
旁边一人接话茬,“你这话说的,他没挣钱的时候也不下地啊,锄头都拿不稳。”
“这倒是哈哈哈哈哈哈......”
“老三,你什么时候也带大家伙一起挣钱啊?”
徐东升停下脚步,站在田埂上笑呵呵的,“叔啊,我倒是也想带,前提是我得真挣了大钱啊。”
他抬起一只脚,“喏,你看看我脚上鞋子都破洞了也没舍得换,要是真挣钱就好了。”
村里人一看,还真是有个大洞,确实也不像村里人说的挣大钱的样子。
村里谁挣大钱了不是穿一身的确良,鞋子都是皮鞋,哪个像他这样一身麻布?衣服上还有补丁。
大家伙也就是许久不见他了打个招呼,也没多纠缠,如今闹旱灾,心情都沉重着。
他一路走,随口答一两句话,没多久就走到自家田里,爹娘和三个雇来的人刚吃过饭,坐在树下休息。
“老三来了。”
“嗯,叔,辛苦,给你们带水来了,还有绿豆汤,解解暑。”
他走过去,往他们碗里倒绿豆汤。
“哎好。”
老三家每天都给煮绿豆汤,加的糖不多,但是有一丝丝甜味就很好喝了,真大方。
“爹,累了就歇歇,不着急。”
徐父面容发红,是被太阳晒的,脸上皱纹纵横,在阳光下显得苍老。村里人大多如此,都是干活累的。
他手边拿着草帽扇风,手里捏着一把稻穗,又扁又轻,一半是空壳。
“着急上火也没用。”他叹口气,“今年的收成难了,能有往年的一半都算好的。”
徐东升放眼望去,大家的表情都一样的沉重。
五天后,稻子晒干入袋,吹出大量的空壳,一称,果然勉强只有往年的一半。
徐父父母这一辈都是经历过好几次大灾的,当时的惨状简直不忍回忆,数不清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他们跟几个孩子家都说好了,粮食收成差,收购价就是再高都不能卖出去,够自家填肚子都算不错了。
要是有能力,还得多囤点粮食,有备无患。
大哥二哥家里做包子卖,也是有买面粉的,但就是不知道有囤多少。
等晚上只有自家人在的时候,徐东升打开地窖,把新收的稻子放进去,徐父徐母都吓了一跳。
因为老三在做吃食的生意,家里时不时就买点粮食回来,这他们是知道的。但是不知不觉竟然囤了大半个地窖,甚至连各种盐醋糖等调料都不缺,即便是一直做买卖都够用上一年多的。
再加上徐父徐母也将自己田里的收成都搬过来,他们天天吃干饭都没问题。
“多亏了阿慧提醒,不然我们现在肯定也是一头乱转。”
徐父点头,“是啊,多亏了阿慧,家里的腌菜也不少,真要数起来,家里什么都齐全。”
有水有粮还有围墙挡着,徐父安了心,老三两口子瞧着竟比所有人都靠谱。
晚上,点了蜡烛,林慧穿着自己做的背心短裤,拿一个大蒲扇给孩子们扇风。
“爹娘那边都囤好粮食了吗?”
男人嘴里说的是她娘家那边。早两个月前,送兔子时候徐东升就去提醒他们要囤粮了,还帮忙去买了一些。
林慧点头,“我打电话回去问了,说是就算天天吃干饭都够吃上大半年的了。”
娘家人卖山货给饭店的生意做得不错,再加上兔子的钱,一个月能收到200块钱,买粮完全够用,不用发愁。
孩子们穿着肚兜,像毛毛虫接力一样来回爬。
康康平平长得结实,手臂大腿像胖乎乎的藕节。
徐东升把安安拉过来,摸摸她的小手臂,就跟那细长的藕带似的。
“我女儿怎么都不长呢?乖乖,你平时都没饭吃吗?”
这话问的,林慧睨他一眼,“你女儿被人虐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