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什么?
乌希哈一愣。
李奶娘脸色唰的变了,伸手向四蛋抓来。
乌希哈寒毛直竖,把四蛋往身边拽,同时嘶声喊道:“来人!!!”
内间侍候的只有几个婢女和嬷嬷,还好青苹一直在乌希哈身边,反应极快,上前一脚就把李奶娘踹翻了,没让她的手碰到乌希哈他们。
两个护卫破门而入,“咔嚓”两下卸了她的下颌,很快在她身上搜出了个泡过蒙汗药的荷包,味道很淡,不凑在鼻子底下都闻不出来。但若是对付永玥这般大的孩子,剂量足够。
李奶娘一个柔弱妇人,单枪匹马的,大概本不想跟这么多人硬碰硬,多是想把永玥以喂奶之名带走行事。亏得乌希哈今天特别机警,又被四蛋意外说破,才不合时宜暴露,被人轻易制服。
若换成耶布淳格,对一个已经相处过一段时间的奶娘,说不定就被她得手了。
绑人的,喊人的,继正院后,南院这边也闹了起来。
虽仍是有惊无险,可免不了一阵兵荒马乱,大部队又转移到乌希哈这边。
李氏更慌了,耶布淳格抱着儿子不撒手,眼角含泪,满心后怕。还是心最大的年氏越俎代庖,发号施令,并派人向乌拉那拉氏禀报。
很快那边派了大夫来,先给永玥和乌希哈他们把脉,确认都无事后,正好给弘时看伤。
弘时被牵扯进弘晖院中的妻妾争锋,自己院中疑似有鬼,府外还有变故,李氏连审查盘问下人的心思都没有。
她只叫人把李奶娘捆了扔进柴房看管,让孩子们都进一个屋睡,自己和几个姐妹在外间轮流守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安彼此的心。
乌希哈毫无困意,哄着蛋蛋们先睡了,弘历弘昼说陪她熬着,不多时也一下下点着脑袋半睡过去。
直到子时刚过没多久,接二连三的、好坏参半的消息传来,将他们砸懵了神。
府中,富察氏平安产女,瓜尔佳氏那边却落了胎。
不过乌拉那拉氏特意让人送来药材,再三说多谢弘时护住永玟,让李氏别多想多虑。
慢一步到的,是弘昀的贴身太监,他是被苏培盛带着一起从畅春园赶回王府报信的。
小太监迈过门槛,就腿软地跪趴下,颤声道:“几位侧福晋,二格格,万岁驾、驾崩,传位、传位给我们王爷了!”
第122章 升职了
康熙驾崩, 传位给四爷。
比起这个消息,王府里儿媳生女、妾室流产、孩子受惊受伤,都是可以暂时放在一边的小事。
饶是乌拉那拉氏和乌希哈因为“先知”早就十分笃定, 其他人也多少有些预感,这一刻真正到来时,仍是如惊雷一般。
四爷要当皇上了。
他们这些女人和孩子们也要跟着入主紫禁城,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一家。
康熙这么多儿孙后代, 这么多年,谁没在梦里想过?
荣华权势加身, 伴随而来的,还有从四爷这一辈已窥见冰山一角的斗争和算计。
不过眼下无人有心思想别的,除非四爷真正坐到龙椅上,雍亲王府所有人的心都还是悬在空中。
全府当前第一要务,是紧密团结在四爷周围,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心, 最后关头绝对不能松懈,让四爷的政敌捉到把柄、钻到空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 乌希哈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 一举一动都遵循四爷和乌拉那拉氏的指令,进宫为康熙哭灵,帮着一起筹备四爷的登基大典, 在忙碌和恍惚中度过了自己的十六周岁生日。
年底,四爷褪去孝服,换上龙袍, 坐在乾清宫的最高位上, 以新帝的身份开始理政。
次年二月,四爷定年号“雍正”。
从此, 爱新觉罗·胤禛就是大清雍正皇帝了。
……
即将升职,乌希哈自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大概是没有正式册封、也还没搬进皇宫的缘故。
宫里,康熙的太妃太嫔们需要重新安置,宫殿也要重新修整。
四爷只先接了乌拉那拉氏进宫接手凤印、安顿六宫事务,乌拉那拉氏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轮流诏三个侧福晋搭把手、商讨相关事宜,其余人都还留在王府中。
因着份位未明,这段时间也没有外客到访,乌希哈反倒有种关起门过小日子的清静感。
正好让她缓缓神,为接下来的公主生活做些心理准备和计划。
位置越高,束缚和责任也越大。
四爷原本打算入夏前接家眷入宫,不料五月时,刚册封了皇太后的德妃突染重疾,加之因为康熙驾崩郁结于心,不治而崩。
近年来,四爷与生母关系缓和许多,接连丧父丧母,心中悲痛自不必说。朝中与民间竟还有风言风语说是他狂悖忤逆,不孝气死生母。
四爷急怒攻心,小病一场,面上顶着日益憔悴的脸操持太后与大行皇帝后事,暗里派人查探到底是哪个兄弟的手笔。
康熙驾崩那天潜邸接连出事,关系到唯二的孙子,四爷心里都还记着账呢!
当时两边的线索都指向弘晖的侧福晋瓜尔佳氏,是她出于一己私欲,一方面妒忌富察氏,另一方面又站在乌拉那拉氏与弘晖的立场,看弘昀的儿子碍眼。可惜机关算尽,反倒叫自己落了胎。
没等乌拉那拉氏和弘晖想好怎么处置她,瓜尔佳氏就因小产血崩先去了。
人证物证俱全,四爷却对这个结果不甚满意,总觉得祸根来自府外。
这回的流言事件,他揪出了几个不安分的、面上是诚亲王的门人。
诚亲王跪在御前哭诉喊冤,说自己不知情,荣太妃也为儿子申辩求情,四爷暂时只重惩了几个蹦跶得比较高的小角色,杀鸡儆猴。
四爷才刚登基,朝纲不稳,没有谋逆铁证,他动不了兄弟,不管是手段相对浅薄的诚亲王,还是隐藏得更深、从未让四爷放松警惕的八爷。
不过也有个人,表现大大出乎四爷的预料。
十四爷终于长了点脑子,或者得了德妃生前叮嘱,不再与四爷别苗头、唱反调,不仅私下找四爷认错,交代了过去与八爷的纠葛,这回面对流言,言语行动上都站在四爷这边,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但凡有人挑拨,不论明说暗示,十四爷必会嚷嚷着反驳痛骂,让满朝上下、全城百姓都见识到他现在可是个“大孝弟”!
谁不知道德妃过去最偏心小儿子,十四爷一度要与四爷争位?
又有多少人等着看这对同胞兄弟先打起来,再找机会趁虚而入?
四爷确实没查到十四爷有什么猫腻,比起那些异母兄弟,到底还是十四爷更亲些,这次信了他不说,还颇有些老怀大慰之感,兄弟们中最先给他提了爵位。
把十四爷开心感动得,单方面原谅了四爷抢了他梦中情婿的事。
……
前朝的变故与暗流,乌希哈这个预备公主并不上心,只按照规矩为祖母哭灵、守丧。
从孝惠章皇后到康熙、再到德妃,乌希哈对这套流程已经很熟悉了,自己做得好,还能管束弟弟们。
在同辈人中,她的悲情最为真挚,祭拜供奉十分虔诚,彻夜抄经祈福,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在某些面上功夫都做不到位的小辈的衬托下更凸显出来。
礼部官员和宗亲长辈们连连感慨,四爷膝下的皇子们都极孝顺,二公主尤其“至纯至孝”,侧面反驳了“新帝不孝”的谣言。
外人感叹赞赏,自家人就奇怪了。
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德妃偏心了几十年,也就前两年对大蛋亲近些,四爷其他儿女跟她真没多少祖孙情分。
而四爷对孩子们的要求,只是礼仪上不可让人挑出错处,没指望、也不想他们有多悲痛。
宋氏关起门来劝乌希哈:“不至于此,自个儿身子要紧。”
乌希哈确实很忧郁,却不是因为对德妃有多深的感情,或是为了博名声,而是另一个完全不能与人说的缘由——三位长辈的逝去时间,都与她穿越前知晓的历史一致。
孝惠章皇后和康熙年龄到了,近些年身体一直不好,身边人多少都有准备。
德妃的故去却突然极了。
跟四爷缓和关系后,永和宫从主子到扫地的太监,都一心盼着四爷登位,到时德妃就能舒舒服服地当太后,含饴弄孙。
这让乌希哈很害怕。
这是不是说明,历史既定的命运无法更改?四爷会不会也只剩下十三年的寿命?
还有她最关心的亲娘宋氏。
如果没有乌希哈,宋氏就是个不受宠、不起眼的嫔妾,生卒年月不够格上历史课本。
乌希哈听过的清穿小说中,宋氏倒是被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命运,作为女配开场炮灰的,作为女主笑到最后的,毫无参考性。
给德妃守灵的第一天,乌希哈就做了个噩梦。
梦里她一身孝服,灵堂上供奉的是四爷和宋氏的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