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兵强马壮,蒙古各部也在“贵女联盟”的努力下,团结臣服,成了一些在京中不受宠的格格们择婿的好选择之一。
公主不必再身不由己和亲,便是远嫁,也只是因为那是更好的路。
“眼下我儿对你无意,便是你对他情根深种,我也不会应允婚事。况且,你只是年少冲动,或许还有与姐妹别苗头的小心思。”
六公主面露惊慌,又听乌希哈接着道:“有目标有野心,只要不伤害他人,那不是坏事。”
乌希哈轻轻为她抚平鬓角碎发,平和的声音仿佛清泉,流过六公主的脑海身体,安抚她的不安和紧张。
“你出身皇家,已是幸运。我见你是个心中有盘算的人,若非到了不得已之时,不要用婚事作为筹码,也不要将自己的未来,完全寄托在一个你不了解的男人身上。”
六公主怔然,被乌希哈拒绝的失落被另一种不知名的情绪替代。
她说崇拜乌希哈,不是面上虚言。成长在后宫中,她常向一些老嬷嬷打听消息,七公主因长得像乌希哈受宠,她便有意留心这位二姑姑的事迹。
只要是认识她的,无不赞叹向往。大多只是羡慕她受长辈同辈们疼宠看重,也有个别历经三朝的旧人,跟六公主从“祥瑞格格”的“草原历险记”说起。
原来真实的她,比传闻中更让人心折。
乌希哈忽然问:“过去你在京中,和怀恪长公主可有来往?”
六公主道:“只在宫宴上请过安。”
玉录玳平时很忙,进宫次数不多,而且她的胞弟一个在文臣中名望颇高,另一个手握十万水师,他们这些庶出的皇子皇女不敢多接触。
“那你可多去拜访请教她,”乌希哈解下腰间荷包递给她,含笑道,“我想大姐姐会喜欢你的性子的。”
六公主小心收好,“多谢二姑姑指点。”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出宫了。”最后,乌希哈对六公主送上作为长辈的祝福,“希望你往后顺遂,所得皆所愿。”
“恭送二姑姑。”
六公主在原地目送他们一家三口走远。
拉旺多尔济忽然回头,见她还在,伸手对她挥了挥,英俊的脸上毫无阴霾。
六公主也向他挥手告别。
虽然他们没有发生什么一见钟情的戏码,但六公主知道,那个蒙古少年,以后一定会是个很好、很好的夫婿。
“巧遇”时,他明明看出了她的小动作,言语行为没有冒犯她半分,还不着痕迹地帮她拦了下七公主撕打。在慈宁宫里,他却也没有过分偏袒谁,只让说话太过分的七公主吃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训斥。
然而不必遗憾。
正如乌希哈所言,她的未来,不是非得靠嫁哪个男人决定。在那之前,她该多试试别的方法去争取。
六公主攥紧荷包,对着乌希哈离开的方向恭敬拜下,“侄女,谢姑姑教诲。”
第149章 公平了
午时中, 礼部官署。
弘昀与沈光继对坐桌前,正拿着已经是第三稿的《京师大学办学方案》阅看,边上有七八官员围着, 有的发言汇报,有的旁听记录。
月前,弘晖称“奉皇考遗命”,颁布《革新十条》, 昭告天下。
凡是改革,少不得受到守旧派和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但弘晖君权稳固,又有九个堪称铁杆支持者的兄弟,人、钱、兵,样样不缺,且此番只是初初尝试,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动作, 各项新政还算顺利地逐步落实推开。
其中一项,便是组建新式综合大学, 由二王爷弘昀和礼部主导, 新成立的皇家科学院协办。
新大学与国子监主要的区别,在于所设教学科目,无诗书经义, 而是七八九十四位郡王钻研二十年的“数理化生”及衍生的各式杂科。
讨论正酣时,门外传来通报声:“怀恪长公主到!”
玉录玳带人踏入屋中。
弘昀起身相迎,“大姐姐怎么来了?”
其余官员亦暂停手上事务, 面向玉录玳见礼, “参见长公主。”
“不必多礼,”玉录玳挥手, 身后侍从提上五六个食盒,“本宫来探望二弟,瞧着已是饭点,便带了些吃食来。”
闻见饭菜香气,当即有人腹中饥鸣。
“是我误了时辰,”弘昀笑了笑,见玉录玳所带菜肴甚多,明显不是为了他一个人准备的,便回头招呼,“诸位,不如随本王一起用顿便饭吧。”
沈光继第一个响应:“今天可有口福了。”
亲王和尚书大人发了话,下官们也不推辞,当即领了碗筷坐下用餐。
弘昀边吃边问:“大姐姐来,就是为了给咱们送温暖呢?”
玉录玳轻笑,“当然不是,这可是京城最好的酒楼的席面,你们这些吃皇粮的,还需要本宫做慈善?自然是另有事相商。”
她直接道:“是有关新大学招生一事。”
弘昀立刻了然。
对新大学,有不以为然、乃至嗤之以鼻的,也有志同道合、或为迎合上意积极响应的,刚放出办学风声,就有不少人想走关系。
眼下尚在探索阶段,弘昀与弟弟们讨论过,决定将初次招生控制在百人内。待入学后,也不准备像国子监那样开班授课,而是让他们直接跟着弘曕和三胞胎在科学院做研究、理教材。有必要的话,也可送到国外留学,争取能从中培养出第一批师资,后续再完善课程设置,扩大招生规模。
为了筛选生源,礼部在顺天府张榜昭告,不限出身年龄,只要能通过郡王们出卷的入学测试即可。
初次笔试已经结束并公布结果,玉录玳的小儿子也报名参考,不过成绩并不理想,弘昀便以为她是想来给孩子弄个名额。
弘昀劝道:“外甥年纪还小,缓上两年,等新大学一应事务理顺了再来也无妨。”
“别提那笨小子,”玉录玳撇嘴,“本宫可拉不下这个脸给他走后门。”
“那是?”除了外甥,弘昀想不到别的。
“小六,你来说。”
玉录玳话落,从她身后绕出个人来,是个半大少女,打扮只比一般丫头精致些,先前一直默默跟在玉录玳身侧,旁人只以为是管事侍女之流。
弘昀才发现竟还有个熟人,“六侄女?”
“见过王叔,尚书大人。”六公主对二人见礼,双手捧上一个木盒,“这些入学初试试卷,请王叔和大人检阅。”
成绩都公布了,不该有遗漏的试卷才是。弘昀和沈光继没直接问,而是打开盒盖,取出里面的卷子。
这些卷子已经批阅好,盖有弘曕或三胞胎的私印,成绩都很不错。其中最好的一份,比礼部手里的头名还要再高上几分。
在他们翻阅时,六公主带着些紧张慢慢解释:“此前官府张贴招考榜文,未言明女子不得参试,可玉溪女学学子结伴报名却被拒绝。长公主得知后,不愿干涉礼部事务,平生波折,只从七郡王处取得考卷,又请几位郡王一同监考阅卷,确保无徇私舞弊之嫌。”
“现分数已出,女学共百人参考,若照官衙公布标准,二十人应入围,请王叔与尚书大人公平对待,将她们列入复试名单中。”
六公主说完,转向玉录玳,见她点头,舒了口气退回到原位。
沈光继一边看一边赞道:“早知长公主的女学办得好,十取其二,这成绩,不比国子监差。”
玉录玳心中自得,嘴上自谦,“女学当初也有二妹妹一份,这些学生与皇弟们也算是师出同源,占了点先机。”
将卷子检查完,弘昀没犹豫多久,点了头,“本就是为皇弟们选学生和助手,既然他们亲自阅卷用印,想来是认同的,那本王无异议,便将她们都加上吧。”
沈光继颔首附议。
两个主事的都爽快同意,玉录玳很满意,让六公主把整理好的考生名册呈交礼部。
“且慢!”一发须花白的老臣站起来,大声道,“王爷三思,这男女一同入学,不合规矩啊!”
屋中有一半人面带异色,想来心中也是不赞同。
“原来是孔祭酒,”玉录玳好奇道,“新大学的规矩都还没定呢,不合哪里的规矩?国子监的规矩吗?可本宫这些学生也没想入您国子监啊。”
孔祭酒反问她:“长公主,您的女学学生都云英未嫁,难道您就看着她们往后混迹在男人堆里,坏了名声和前程,难以婚配吗?您怎么对她们的父母交代?”
玉录玳冷下脸,“她们的名声和前程,自有本宫这个长公主作保,用不着孔大人操心。”
她目光环视一圈,提高声音,“其中头名李氏女,生于自京郊小农之家,天资聪颖,在玉溪女学就读多年,本宫已决定,聘她为小儿媳。”
现在连朝中大员都会把女儿送入玉溪女学,就是冲着玉录玳这位长公主,想着若能得长公主青眼,往后便能寻个好夫家。
玉录玳的这份保证太有诱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