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议论猜测纷至沓来,看得人目不暇接。
林十七也不打算解释。
之所以放出手枪的画面,是因为她想看看,她和周琅为什么会穿越,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弄?
如果真有,看到这样的画面,那他应该有所反应吧?
自己能带枪过去!这应该属于意外,属于不可控,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吧?
就看以后会不会发生什么了。
第二天,周琅本来想去找周启南的麻烦,但对方却消失了。
并且一连几天,都没有来书院。
去问夫子,说是主动退学了,只留下了一封信,其他的情况,书院也不清楚。
周琅回去跟林十七说了。
“这人真是够鸡贼的,跑得真快!”
本来想着是不是把这家伙偷偷干掉算了,没想到关键时刻居然逃了,不得不说,作为原主角,还是有气运在身的。
他这一逃,不知道以后又会生出什么事端。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再破坏他几个关键发力点,他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林十七道。
周启南这一逃,举人身份就很难弄到了。比起前世,他已经丧失了不少助力,林十七现在有信心打败他。
……
一辆马车正缓缓驶向湖西府。
车中翁夫人眉头紧皱。
她已经去过桃花村了,打听过不少人关于当年那场天灾的事,她现在几乎可以断定,周琅的身世有问题了,十有八九,就是贺家之子。
按说这是大喜事,她帮好姐妹找到了儿子,母子能够团圆,是值得庆贺的事。
可是……
一旁翁枕书道:
“娘,您这么忧心,怎么不去向周家老伯或周婶子说明呢?”
翁夫人叹口气,
“你不懂,人家养了一二十年的娃了,突然有人说这不是他们的娃,那他们得有多伤心?何况这是他们家最出众的那一个。还有,这周琅若是真回贺王府去了,不见得真是好事。贺府那几个崽子若是好相与,你贺伯母怎会过得那般艰难?”
翁枕书道:
“不是还有贺王爷吗?只要他支持,其他人还敢使坏不成?”
翁夫人冷哼,
“你想得太简单了。贺王爷?哼,只怕他也不见得愿意周琅入府。”
翁枕书吃惊,
“怎么会?周琅可是他的嫡长子啊!”
翁夫人:
“那又如何?不是家里养大的,这亲情能有几分?你可别说血缘什么的,姓贺的老东西,本就薄情寡义,在这上面比一般百姓还不如,我呸!”
说到最后,翁夫人想到了自己的好姐妹,越说越怒。
翁枕书也皱起了眉头,
“这样吗?但是,贺伯母如果能找回儿子,那她们母子相扶,地位应该能提升不少吧?起码那几个庶子对贺伯母不会太过分?”
“你没弄明白。你贺伯母的遭遇,姓贺的老东西能不知道?还不是他纵容所致?他已经把重心放在那个庶长子身上了,已经在全力培养了,相比继承人,其它的事情在他眼里,可能都不重要!哼,我这姐妹,说得好听是嫁入了王府,可是真不值啊!”
面对自己的亲闺女,翁夫人愿意多说几句。可是对于这种情况,她也深感无力。
翁枕书垂下头,官宦之家,有些事情确实很残酷,尤其是王府这样的,几人欢喜几人忧,谁家能例外呢。
“眼下的情况,我只能修书一封,给我那姐妹说明一下,具体该如何办,只能是她自己拿主意了。”
翁夫人最后道。
……
林十七和周琅不计成本的购买药材,几乎把大原城所有药铺的珍藏都买下送了回去,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后,周老爷子的病情明显好转了,又可以继续跟她俩通视频了,还能够驻拐站立,精神好了许多。
之前他手抖得厉害,根本控制不住,为免俩人担心,后面就没有再通视频。现在,总算是恢复了。
林十七和周琅都开心无比,觉得莫名其妙的跑到这个世界来,总算是有了一点好处。
这次老爷子跟她俩聊了很久,后来还是周琅担心他抗不住,主动劝他关闭连线,回去休息了。
第239章 进京之路
林十七也问了她发的视频,有没引起异常的现象,或者有哪个人有异常的表现,但老爷子和李特助都表示没有。
林十七也只好暂时放下。周琅则让李特助继续观察,一有情况就发消息,她俩现在每天都可以联上网。
周琅偷拍了一些书院的视频,不过以林十七半个专业师傅的眼光来看,拍得不咋好,很多画面角度都有问题。不过呢,她本来就不是以拍摄水平来取胜的,画面歪就歪点吧,大家凑合着看,能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古代书院,已经很幸运了,还要啥自行车。
随便剪辑一下,发上去了。
果然,网友们对于画面问题,只是吐槽了一小会,后面就被书院的情景震慑住了。
那里面的凉亭游廊,甚至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是似是而非,跟他们印象中的古代区别很大。
那教室下半部全都是石头砌的,上半部都是木头雕的,而且一看就有不短的岁月痕迹,绝对不像是临时搭建的。
里面的桌椅,结构虽然都很简单,但比现代教室里的书桌长多了,而且看上去非常结实,全都用生漆和熟桐油混合涂刷过,泛着不一样的光泽,但边角和桌面有些地方都被磨出了原木色,透露出书院特有的古朴与厚重。
当然,更吸睛的是那些秀才们。
某个胖子自从成亲后,就没来上学了,这导致书院的肥胖者比例大幅下降,特别是秀才班,几乎全是瘦子,而且大概由于饮食原因,脸庞长得远没有现代人圆润;但又因为大虞国空气质量相当好,所以他们的面貌倒是很精神。
总之吧,就算是抛开服饰这类特别明显的差异,他们与现代人也有不小的区别。
还有书院的老夫子,一把微翘的胡须,满脸的诗书气,其形神仪态也不是现代人所具备的。
一切都刷新了网友们的认知,引得他们啧啧称奇,又是好一阵猜疑。
……
很快,该出发去京城了。
这年头车马慢,必须要有充足的提前量,才不至于错过时间。
据周琅说,书院里有好多同窗早就出发了,特别是那些家境困难的,准备走路去的,更是提前了几个月。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京城,要一路问过去,若是走错了路,便要改道,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而且还有其它意外事件,比如遇到下大雨,遇到劫匪什么的,都要考虑进去。
林十七邀请周婆子一起去京城,周婆子拒绝了,说我这把老骨头能来大原就已经很不错了,京城太远,我跟着你们去就是个累赘。
林十七想了想,觉得京城之行可能也不是那么太平,等以后自己和周琅站稳脚了,再接她过去也不迟。
周老五也说先留下来,京城情况不明,他现在经营铺子已经非常熟练了,除了林十七特供的货,他还真的找上那几个远洋而来的商贩进行交易,即便没有林十七提供货物,他也可以支撑下去。
当然,生意肯定会直线下降。
林十七索性把铺子转让给了他,一文钱也没收,又给他留下了大批的现代杯子,每天限量供应,也可以保证远洋特供的口碑。
刘氏也留下来,继续主持打豆腐,两个娃都还小,没了周老三,但她有其他所有人的支持,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还有二郎、三郎和大丫、二丫,几个小的,可以给两处生意帮忙。尤其是二郎三郎,算得上半大小子了,林十七特意叮嘱了他俩,要支楞起来,帮助经营好这个大家庭。
又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桃花村。
桃花村留守的人不多了,周老汉带着老大和老二看管庄稼田,家里就这么几个人,老大偷懒也偷不过去了,改了不少。至于许诺为他再娶媳妇的事,暂时还没有着落。周婆子掐着他,不勤快点儿,多赚点钱,就别想娶媳妇的事儿。
老二和阮氏更加老实了,没人再诱惑和瞒骗他们,也没人再说他们的生养问题,日子平淡无奇,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知足了。周婆子和周老汉看在心里,也没有再提赶他们出门的事了。
林十七把家人们一一梳理了一遍,觉得没有问题之后,才踏上了进京之路。
她,周琅,小哑娘,就三个人。
不差钱的周琅专门买了一辆马车,带车厢的那种,三人一同搭乘。
林十七为了避免路上颠簸,在马车内和座驾上,都铺上了厚厚的褥子。考虑到棉花没有弹性,时间一长就板结了,就又专门回到空间订购了一批厚海绵,垫在最下面。
周琅连赶车人也没要,自己就兼任了。为了这一天,他还专门找老师傅练习过驾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