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脸色铁青,重重哼了一声,
“他做的事,与我有何关系?不过是之前见我向他示好,所以生出了一点奢望!本王乃皇室中人,怎么可能支持他一个外姓人坐上皇位?”
小哑娘从侍卫的腰间抽出一把刀,架在砚心的脖子上。
“赶紧说!不然我现在就一刀斩了你!”
砚心又惊又怕,就把缘由一一说了。
事情还得从前太子遭灭门说起。
那时他跟着虞昌恒一路逃亡,但途中却遭到劫杀,他们的队伍被杀散,昌恒不知所踪,而他也是东躲西藏。这期间,还受到过周启南的照应。
后来他又遭遇了一彪人马,他以为这下要命归黄泉了,然而却没有,来人是恭王的人马,他们将他带回了王府。
恭王问他虞昌恒在哪里,他说失踪了。恭王猜测这么长时间不见人,一个金贵的少爷,身边又没人,能撑多久?多半是已经丧命于某个野兽之口了。
于是便与他定下一计,由他假扮昌恒,恭王全力助他登上太子之位,而他不需要付出什么,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帮恭王得点好处而已。
砚心本来没想过这样做,但恭王描绘的前景太诱人了,他一个书僮能变作太子,甚至有极大可能做上皇帝!
这谁能不动心?
至于容貌问题,恭王说这是小事,只须稍稍化妆一下即可。
如何应付亲人,才是最大的难题。
父母已经不在了,最熟悉昌恒的人,应该属老皇帝了。砚心是伴读,知晓昌恒的许多事,但在老皇帝那里,只要一言不慎,那就全完了。
万幸的是,老皇帝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倒下,这就有了可操作的机会。
这个时候,老皇帝已经知道前太子是冤枉的,只是还没有正式下旨宣告,于是两人一商量,编了一个故事,说前太子是遭人陷害,他的嫡子昌恒在外追凶。这个说辞,圆了老皇帝的面子,且当时老皇帝极其热衷于长生不老之术,不会刻意去将他找回来。
于是,等到老皇帝真正倒下,识人不清后,扮作虞昌恒的砚心,就回归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砚心讲述的中途,恭王多次试图打断,但没有成功。
砚心讲完了,他才终于有机会了,义愤填膺道:
“他这是胡说八道!他当初见本王时,就扮作了昌恒,言自己不方便出现在皇宫,希望本王护他一时。当时陛下还没有下旨为前太子平反,本王又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所以便答应下来,让他在府中住了一段时间。没想到,他恩将仇报,狗急跳墙,危急时刻竟然想要本王为他开脱,真是岂有此理!诸位万万不可信他,这种忘恩负义之徒,趁早一刀砍死了事!”
砚心惊怒交加,破口大骂恭王颠倒黑白,背信弃义,无耻之尤。
最后又求小哑娘饶恕他。
小哑娘问他,既然你说是恭王指使你干的,你有没有证据?
砚心想了想,苦涩摇头。
这一点也不奇怪,恭王老奸巨滑,岂能让他一个小书僮抓到把柄?
小哑娘没了兴趣,让人将他押下去。
第275章 你可知罪?
崔老国公带头,恭迎小哑娘,也就是真正的虞昌恒回归。
恭王暗中松了一口气,只要抓不到他的把柄,这里没人能把他怎样。就算书僮说出了这样的话,众人心中都起了疑心,但怀疑终归只是怀疑,皇帝不在,没人仅凭怀疑就能拿下他一个亲王。
而老皇帝还能不能再次坐到这里,有很大的疑问。
他原打算推砚心上宝座,使其成为他的傀儡,核心秘密被他掌握在手中,还怕这小子不听话?这样他以后行事就方便多了,几乎想怎样就怎样。
不料,第一件事就没干成,就栽了。
这让他很沮丧,不过世事难料,只有以后再图谋了。
这一刻,林十七如坠梦里,前一刻她们还被太子逼迫呢,转眼对方却成了阶下囚,这可真是,报应来得也太快了些。
当然更多的感慨,是看着小哑娘,也就是真正的虞昌恒坐上龙台。
这小子,没想到这么能忍,这么大的秘密,硬是隐瞒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这也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他的身份太敏感,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对于他本人来说都不好。
就算林十七知道了又能怎样?徒增烦恼而已。
小哑娘坐下,接受了众臣的祝贺,林十七以为今天没事了,他却把矛头又指向了恭王爷。
“恭王,你可知罪?”
恭王一愣,
“殿下,本王何罪之有?那书僮满口胡言,岂能以此指证本王?”
小哑娘摇头,
“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我给你一个机会,你若是承认了有谋逆之心,我可以网开一面;你若是不认,那咱们就秉公办理。”
恭王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道:
“本王一向谦恭自省,如何有谋逆之心,殿下何故莫名冤枉?”
小哑娘冷笑,
“先帝封你为恭王,的确是希望你谦恭自省,但你却完全没有领会先帝的苦心,你在暗中私造甲衣,私藏龙袍,以为没人知道吗?”
恭王的眉头狠狠跳了一下,赶忙低头借呈情掩饰。
“不知殿下听信何人所说,本王绝无此事!”
小哑娘点头,
“好,早知道你不会承认,不过没关系。”
说完冲周琅道:
“请周都统尽领左营兵马,全城戒严,同时彻查恭王府邸!”
恭王惊叫一声,跳了起来,
“本王受先帝册封,你作为太子,没有证据,无权搜查本王府邸!”
小哑娘冷声道:
“搜查完,自然就有了证据!”
恭王大叫,
“你这是诬蔑!违背祖制!若是查不出来,你就得受我族宗庙治罪!”
小哑娘不屑道:
“若是查不出来,我这个太子就不当了!”
恭王一喜,这个小子到底还是太年轻,如此轻易就把最大的倚仗放出来了。
“殿下不可!”
崔老国公连忙制止。
小哑娘镇定的很,冲老国公摆摆手,让周琅继续去执行任务,又交待一句:
“对了,恭王在西城外二十里地,有一处庄子,庄子后院有一座木屋,那里需要特别详查!”
这话一出,恭王的脸色大变,林十七眼尖,看到他的手指都在袖中颤抖。
周琅领命匆匆而去。
林十七追出殿外,将同心锁给了他,这次的差事危险性很大,保不齐有人狗急跳墙,虽说他带有重兵,但小心一些不为过。
周琅冲她笑笑,到底是媳妇好,真心关心他,不像小哑娘这小子,刚坐上宝座就支使他干活。
当然这是玩笑话,这件事关系重大,小哑娘是相信他,才这样安排。
林十七刚准备回屋,发现殿外有三个护卫想要偷偷溜走,她赶忙上前喝止。
这几人说他们要换防,林十七却不信,朝会都没有开完,换什么防?
外面的吵闹惊动了朝堂,小哑娘找来侍卫统领一问,此时并没到换防时间。很显然,这三人有极大可能是想要往外面通风报信。
殿内的恭王,脸色已经很差了,但小哑娘与国公等人商议好了,朝臣们可以在殿内自由走动,但不得出去,直到周琅查完。
然后小哑娘带着林十七,去看望了老皇帝。
老皇帝还是躺在床上,话都说不出,林十七看他样子,是活不了多久了,已经油尽灯枯,也就他是皇帝,保命的药材又多又好,才吊到了现在。
朝臣们中午都没能回去,午饭就在宫中吃,等到了下午,周琅终于回来了。
此行很顺利,除了对付恭王的人外,没出什么大乱子。
这要得益于崔老国公之前的安排,有意无意的针对恭王做了不少事情,不愧是大虞国的柱石。
就是在搜查小哑娘所说的那处庄子时,出了点意外,有不少悍勇之徒企图冲出包围,他们都是武功高强之辈,但很不幸,遇上了不讲武德随时开枪的周琅,更有数千禁卫,他们最终一个也没能逃掉,死的死伤的伤。
最后清点审问,这些悍徒大都是江湖惯盗,亡命流冦,数量多达五百多人!
这些人可都是会武功的,名额也不在恭王的护卫队当中。
仅此一条,恭王就犯了大忌。
至于庄园中的木屋,明面上是杂物房,放着一些锄头镰刀之类的东西,这只是一个幌子,它其实是一处地窖的入口,建造得非常隐秘。
而这个地窖出乎意料的大,里面存放着大量甲衣,足有三万套之多!
更有两套明黄龙袍,收藏在一个檀木箱子中!
皇帝宝座还没弄到手,先做两身衣裳穿着过过瘾,林十七真是不知道这种人的心思是什么样的,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