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开始低眉顺眼起来。
人自己变强了之后,其他人自然就弱起来了。
“老四媳妇,你这衣裳有时间缝吗?”周婆子问。
林十七忙摇头,“娘,您看我哪有空……”
在她的记忆里,原主是会的,因为周婆子教过的。
可她现在突然就不会了,就令人怀疑。
周婆子笑道,“我就知道你没空缝你们的新衣裳,这样吧,让你幺妹帮你们做吧,你幺妹手工针线活还可以,她做的衣裳拿得出手。”
“真的啊!太感谢啦!”林十七喜出望外。
这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周婆子笑起来,眼睛都找不着了,“嗯呢,你幺妹儿也就只有这一项优点了,她的针线活算是出师了,比我强了。让她给你们量量身量,反正你们也不着急穿,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她给你们做精细些。”
“好好好,感谢幺妹儿。外面裁缝做衣裳什么价格,我就给你什么价格……”林十七不让人白干活。
她不想让别人占她便宜,她也绝不占别人的便宜。
周婆子说,“一家人要什么银钱,她天天在屋,也不去豆腐坊里帮忙,让她帮忙做几件衣裳,又不费力气。”
周幺姑听到银钱,眉开眼笑,“四嫂要是给我银钱的话,那我就给你们做到现在最新的款式,最好看的,不给话的,就随便能穿的就成了。”
第76章 以后替娘争口气
林十七也笑了。
周幺姑这个人被周婆子宠坏了,但这性子也真直白。
直白的人,把心里话说出来,沟通不费劲,也好相处一些。
“那就按时下时新的款式给我们做。”
“好嘞!四嫂!”曾经那么高高在上的周幺姑,现在在林十七面前算是彻底放低了姿态了。
林十七一时之间,感慨万千。
……
到了下晌午,周启南回家了。
今天,是龙泉学堂里放月假的时候。
王氏正在屋里怄气,听说儿子回来了,那委屈的眼泪,唰一下子就出来了。
“娘,您怎么了?”
周启南进屋问好。
少年人面带微笑,淡定温和。
“我的儿啊!你回来了?没事,娘没事……”王氏边擦眼泪边道。
老周家里的烦心事,她也不想事事都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分了心,让他读书不专心。
周启南从容道,“娘,儿子十天半个月不回来一次,有什么事情,你尽管与我说道,可是我爹不作为,惹我娘生气了?”
王氏听了儿子的话,一下子绷不住了。
把老周家最近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现在你四叔四婶他们一房可是上了天去了,在你爷奶心里那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欺负咱们大房呗,屋里打豆腐防贼似的,防着我就算了,家里的活计我是一件不少的干,布料子给那捡回来的贱丫头都用细布的,你娘我为老周家生了三个儿子,也没有一件细布的,我就想给家里帮忙,去卖豆腐卖豆芽菜,你奶也不让我去,说我在老周家不安分,还要让你爹把我休了,赶回娘家去……”
越说,王氏越委屈。
“大郎,娘就盼着你好好读书,早日考个功名,到时候,把娘接出去,不在老周家受这样的窝囊气了,你奶她太偏心了,二房三房都偷家里的银钱,你爷奶不过是打了他们一顿了事,轮到好事情,还是以她们为优先,我们大房里不管怎么表现,你奶总有说头拿捏我们,大郎,娘只盼着你好好读书,以后替娘争口气。”
……
周大郎神色不变,眸中还带着笑意。
“娘,一家人过日子,就是各种冲突矛盾的,五个脚趾头还在鞋子里面挤脚呢!娘,你别往心上去,气病了身体不好。”
王氏叹口气,“嗯,大郎你就是心地太善良,你是读书人,懂大道理的人,娘就是担心你这样的性格会吃亏,你爹是个万事不管的,你又这么善良大度,所以,她们才可劲儿欺负我们大房呢,不拿我这个长房长媳放在眼里,我也没有别的心思,我就是想挣点银子,将来你读书好用,省得一点小钱,还要处处伸手朝他们要,要钱的时候,你是没有见过他们的嘴脸,每次交学费,百般不情愿的样子……”
周大郎温和道,“你就算争取到了卖豆腐卖豆芽的事情,那也是小本买卖的,也卖不了几个钱,你在从中更拿不了几个钱的,奶不让你卖,你就不卖,没多大的事情,娘以后也不用替我操心读书用钱的事情了,我现在找到了一门挣钱的事情……”
说着,从袖笼里拿出两锭银锞子来。
大约是五两银子一个,一共十两。
看得王氏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儿啊!你,你哪里来的?”
周大郎微笑道,“娘,最近有贵人欣赏儿子的抄字画,我替贵人们抄字画,贵人们给的工钱,我攒到了十两银子,特意拿回来问问娘,这银子到底要不要上交给爷奶,还是交给娘保管?”
王氏立刻将银子收起来,“那肯定是交给为娘保管了,千万别跟别人说,你爹,你弟弟都不要说,他们大嘴巴,一旦让你爷奶知道了,肯定要没收走的,为娘替你保管起来,将来你读书要用的时候,咱们偷偷拿出来用。”
“那就听娘的。”周大郎十分贴心地的语气。
王氏心里又高兴又骄傲。
“你爷奶因为你四叔在书里学来了豆芽,豆腐的方子,能给家里挣点辛苦小钱,不知道夸了他多少回了,哼,跟我儿子比起来,那真是差远了,我儿子挣得是读书人才该挣的银钱,抄抄字画就能挣这么多,他们做小生意辛苦赚来的小钱,那算什么?我儿子还只是童生,就会赚钱了,将来考上了秀才,举人,做官老爷去,他们卖一辈子的豆腐,也比不上我儿子一星半点。”
越说越舒坦。
她的儿子真的优秀。
她王氏何德何能,竟然生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她下半辈子铁定,能跟儿子享清福。
不枉她处处替儿子着想,全力培养她……
儿子不但会读书,性格也好,跟她也贴心。
老天爷待她不薄,虽然让她在老周家里过得不顺心,处处受制,但是给了她这么好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一切都值得。
拉着周大郎的手,母子俩人又说了几句。
全是王氏表扬周大郎的话。
然后,周大郎问,“家里的豆芽,豆腐方子真的都是四叔从书看来的?”
“对,他肯定看的都是杂书,你不要学他,看杂书有什么用?不要影响科举了。”
“好的,娘。”
王氏在屋里与周大郎聊了一会儿,就高兴地起身出去烧晚饭了。
只有大儿子回家来了,她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厨房里主动忙活。
想方设法地给他做些好吃的。
林十七她们忙活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做豆腐看起来简单,要考虑各种火候度,以后订单越来越大的话,她肯定不能都亲力亲为,所以,要教得力的下手管事出来。
她第一个要教会的就是刘氏,刘氏看起来个头小,力气不大,但她干活麻利,又认真的,林十七给她提前几句,她都下次注意到。
周婆子年纪大了,但不影响她好学。
林十七教刘氏,她就在旁边看着,有时候,刘氏还没有反应过来,周婆子都明白过来了。
可以想象周婆子年轻时是有多能干。
这老周家能有今天光景,全靠周老汉与周婆子老两口给力。
生了这么多孩子,愣是一个也没有饿死,一个也没有送人,还给儿子们都娶上亲了,女儿也当宝贝在养,孙子也能供得起读书,考上童生。
第77章 启南比不得四叔一半
在这个缺吃少穿的古代荒年里,能做到这些,是真心不容易的。
就是后面要做晚饭了,林十七她们做豆腐就不得不,停下来。
先把一家老少的晚饭做好了,等吃完饭,才能继续做豆腐。
十分不方便。
林十七心里琢磨着,不能总是这样。
以后订单要是越来越大的话,这厨房怕是也不够用了。
要是再加上定时定点做饭,到时候,收拾一大堆,得搞专门的豆腐坊才行。
……
晚食很丰盛。
连炒豆渣里都放了好些油盐,比平时有味道多了。
炖了一只腊猪蹄,蒸一大碗的鸡蛋羹,还炒了腊肉,还没有开饭呢,就香飘了满屋。
平时这些吃食,周婆子看得紧俏。
现在家里日子好过多了,反正也是要拿出来吃的,刚好借周大郎之名,他回来给他烧好吃的,让周老汉心里舒坦些,让大家以为她高看周大郎几眼,卖周大郎面子,所以,就拿出来了。
反正一家人各种都是心眼子。
有好吃的,林十七夫妻也吃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