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听了苏桃的诉求后,一脸愁苦,“这位娘子,城西这边住得大多是官老爷,两进的院子很少,这院子您要是不买,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别人买去。”
虽然他们在院子里,院子里也空无一人,牙人还是压低了声音,对苏桃说:“城西这边极少有宅子出售,有些宅子都被那位收走了。”
牙人下巴往东北方向扬了一下,又压低了声音:“这边住得贵人多,大多数都是那位赏下来的宅子。有些品级不够的小官,为了能住在城西都抢着掏钱来买,这边的宅子抢手着呢。”
苏桃无意识地点头附和他。
宅子再抢手,他们用不到也不行啊。
这么大个宅子,总得找人打理吧。
打理宅子那就得雇丫头小厮,平白花钱雇人去打理那么大个宅院,她怕她买下来后会被她阿娘骂。
最后苏桃还是对牙人客气了一句,说回去跟家里老爷商量一下。
最近,齐贺很忙,每天下值回来都要在书房忙到很晚,以前回来他也在书房忙碌,只是没有现在这样忙。
苏桃问他怎么那么忙?
他轻叹一声,道:“最近每两日要去资善堂一次给郡王爷讲经史。上官安排下来的事只能回家来做。”
苏桃之前怎么听说,翰林院的官员是只给圣上差遣的?
她以为自己搞错了,便问了出来。
“翰林院里的官员是专为圣上差遣,专门为圣上讲经史的也有。像我这种刚进翰林院,基本上还是要学习,去圣上跟前的机会很少。给郡王爷讲经史,是太后娘娘经圣上这边下达的旨意。”
太后娘娘亲自找圣上给郡王爷找翰林院的修撰来讲经史,可见是很看中这个儿子的。
后面,苏桃又听齐贺说,郡王爷是先皇的遗腹子,是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先皇子嗣不丰,除除先皇嫔妃孕育的三个公主之外,只太后诞育两子。
郡王爷是先皇最小的儿子,又是圣上亲兄弟,他在宫里被宠的无法无天。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齐贺听同僚说,六郡王不爱读书,不爱在皇宫待着,就爱出宫瞎晃悠。
去之前,他还想着怎么整治他,没想到他爱听历朝武将的故事。
从先秦到汉,齐贺给他讲了一些豪杰之士的生平,他听得倒是认真。
也不知怎么的,给郡王爷讲经史竟成了他份内的事,除了休沐,两日一次。
刚开始,齐贺给六郡王讲些他熟识的武将,后面要是一直讲的话,他便开始着手整理了起来。
从夏商周开始,只要有记录的武将他都查阅书籍整理出来,好后面系统地讲给他听。
这样一来,齐贺能不忙吗?
他看书整理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这日刚用过晚膳就又去了书房,苏桃在堂屋里陪着云姐儿玩了一会儿翻花绳,而后把云姐儿哄睡了,就去了书房。
书房里燃着两盏油灯,桌上还点着一支白蜡,屋里亮如白昼。
齐贺奋笔疾书,写着先秦常胜将军白起的生平。
一生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却死在了文官的质疑,帝王的怒火中。
齐贺心中不由得为他的结局暗叹了一口气。
苏桃拿剪刀帮齐贺剪了灯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着他。等他收笔的时候,苏桃问:“相公为何叹息?”
齐贺拿起书桌上的纸张,吹了吹未干的墨痕,而后拿给苏桃看。
苏桃不知齐贺写的是什么,她接到手里后便低头看了起来,看前面那段的时候,苏桃整个眼睛都发亮了。
老祖宗厉害呀,善用兵法,用兵如神,屡战屡胜,犹如天神下凡,这么厉害的人,令苏桃钦佩不已,心中不由得暗暗竖起大拇指。
越往后看,她眉头越是无法松懈。
这都什么呀?自己不行还嫉妒别人的战功,想要成事还得以利贿之。在帝王心中种下疑虑,令一代杀神被赐死。
领兵三十多年的将领没有死在战场上,死在了他为之卖命的帝王的手里,真是可悲又可叹。
苏桃也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在朝为官竟然是这么凶险的?!
真是如履薄冰啊!
苏桃心中为白起抱着不平,又想到牙人说的,城西许多宅院都在圣上手里,为啥在他手里?
因为是从被他罢免,流放的官员家里收回来的。
做啥也没有一路平顺的,原本苏桃好有事来找齐贺商量,看了这个文章之后,她整个就不想说了。
她还是赶紧努力开店挣钱吧,为官太过凶险的话,他们就辞官回家得了,她挣钱养他。
齐贺见苏桃脸上一会儿阴,一会儿晴,悲喜莫辨,便笑着问她怎么了?
苏桃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引得齐贺哈哈哈大笑。
他轻点她的鼻尖,宠溺道:“阿桃无需多虑,圣上不是秦昭襄王,为夫也不是白起。圣上仁爱,并不会随意打杀文臣。且我一心为圣上分忧,只忠于圣上,他也不会无故猜忌一个毫无实权的小文官。”
嗯?怎么这么心酸呢,她的相公还不够资格啊。苏桃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齐贺拉着苏桃的手,“阿桃,刚才过来是有事?”
苏桃原本不想说了,齐贺这么一问,她又决定告诉他:“今天我出去帮我爹看宅子,看了一座三进两边带跨院的,我娘家人少,我想着问问你咱们要不要买下来?”
齐贺问:“在哪边?”
苏桃回:“城西。”
齐贺果断拒绝,“不买,咱们现在这个宅子住着很舒适。再一个我入仕不足一年,资历不足,也没有存下银钱,暂时不需要换宅子。”
苏桃心说她有钱,但是齐贺说不买,那便不买吧。
他们这边给牙人回过话,便没有后续了。
又过了几日,喜子回禀说:“牙人那边有个合太太心意的宅子,问太太可有空闲去看?”
宅子还没有买到,苏桃当然有空闲去看了。
第142章 杏林巷
苏桃应了去看宅子,喜子那边即刻与牙人约定了时间。
这次要看的宅子在城南外城,是离国子监很近的一个巷子,叫杏林巷。
这条巷子里住了几家国子监的教授,牙人自是不会放过这个卖点,赶紧说与苏桃听。
苏桃听牙人介绍到这里,心里禁不住暗暗满意了几分。
古有孟母三迁,不就是为给孩子寻个好的邻居?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孩子读书成才,她自也希望虎子能用心读书,光耀他们苏家的门楣。
“齐娘子,到了。”
牙人在车窗外叫了一声,拉回了苏桃的思绪。
这些日子苏桃出来看宅子翠丫都跟着,这会儿翠丫刚从前面下来,她听到车厢里有动静忙拉开了车帘子,小心翼翼地扶苏桃下车。
苏桃下了车,抬眼打量了一眼这巷子,一水儿的青砖黑瓦院墙,院墙高,有一人多高,两扇深红色的大门紧闭。
这是一条东西巷,巷子是两头通的,巷子东头对着别人家的院墙,那院墙边儿是一条通南北的小巷。
另一边的西头是人来人往、人潮汹涌的大街,牙人去了东边倒数第三家,拿出钥匙开了那家的院门。
在外面的时候,苏桃就看到了这院子倒座房后墙上的四个窗户。
进了大门迎面就是一堵迎门墙,门的右手边是一间门房,左边是一间倒座房,然后就是一个往垂花门去的屏门。
清源巷的宅子是没有屏门的,这点儿倒是跟那边不一样。
进了垂花门的外面是三间倒座房,而垂花门正对着的就是三间正房,正房两边各有一个耳房,东西两边各三间厢房,两边厢房的最南边皆有个小耳房。
如此看来倒是跟清源巷那边的宅子差不多。
苏桃原本就想找个这样的宅子,刚巧这个宅子看起来不错,于是苏桃便询问了一下价格。
牙人报价五百六十两。虽然比清源巷的宅子贵,可是价格也没有要高。
即便苏桃已经看中,她还是准备回家跟齐贺商量一下再签契约。
回去跟齐贺一说,齐贺觉着价格没有问题,宅子也不错,就支持苏桃买下来。
于是九月下旬,苏桃给她娘家买下了一座宅子。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去湖州进货的苏青山冬月中旬就能回来。
为了让他回来就能搬到新宅子里居住,买下宅子之后苏桃就打发了翠丫和喜子两个过去打扫。
打扫干净之后,床单被褥,锅碗瓢盆也都顺便准备了整齐。
齐老二还从庄子上拉了三车桃树枝晒干的柴放进了杏花巷的柴房里。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冬月中旬,天气冷得彻骨。
风尘仆仆从湖州回来的苏青山带着顺子住进了杏林巷。
杏林巷没有女主人,苏桃便嘱咐顺子搬去杏林巷贴身照顾苏青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