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姐儿,过节呢。起床阿娘给云姐儿压岁钱啊。”
等了一会儿屋内没有声音。
“你爹爹买了许多点心果子,今儿过节,随你吃,阿娘也不说你。”
没有等多久,就听到一个云姐儿爱困的声音问:“真的吗?阿娘没有骗人。”
“大过节的,骗什么人。过节不兴骗人,也不兴管教孩子。”
赵氏压着声音,说得很是郑重,莫名多了些让人信服的意味。
“阿娘把云姐儿的新衣裳拿过来吧,云姐儿会自己穿衣裳。”云姐儿语带骄傲。
赵氏轻声哄着云姐儿:“明儿云姐儿再自己穿,今儿便让阿娘帮你穿吧。”
里屋内响起嘻嘻嗦嗉的穿衣声,苏桃嘴角噙着笑,抱着肚子往旁边晃悠去了。
“过了年,云姐儿都七岁了。”齐贺在旁边莫名其妙地冒出这么一句。
苏桃转身看了他一眼,心道:过了年大家都长了一岁啊。
“出了正月得赶紧给云姐儿找个女夫子了。”
苏桃点头同意齐贺的话,去岁说云姐儿太小,一直没有给她找女夫子。
今岁无论如何都要找个女夫子了,不单要教她念书识字,也要教她识礼数。
腊日那天,突然来了个宫里的内官。
便不说云姐儿了,苏桃跟赵氏也没有受过礼仪教育,就按着平常妇人的礼节施了万福,好在云姐儿聪慧知道有样学样。
她看那内官并没有显示不好的脸色来,心道:该是没有失礼的。
苏桃咧着嘴睃了齐贺一眼,齐五郎在外面做官做得好,得圣上贵人赏识,她们女眷也不能不思进取扯他的后腿。
等着云姐儿的女夫子请来了,她跟婆母也得学学礼仪。
其他都好说,但是礼仪这一点儿不能随便了。
苏桃眼神一瞟而过,还是被齐贺给逮着了,他拉过她的手,轻柔一笑。
“看什么呢?”
苏桃一手抱着肚子,一手被齐贺拉着,她笑得眉眼弯弯,“看我家相公呢。”
苏桃瞟了一眼灶房门前带着云姐儿洗漱的赵氏,压低声音凑向齐贺,“看我家相公怎么这么俊俏又能力出众,随便教教郡王爷,就能得太后娘娘赏识。”
被娘子夸赞,齐贺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要不是在院子里,他非得狠狠地亲她一通不可。
齐贺心里冒着喜悦的泡泡,手指用力的捏了捏手下娇软的柔荑。
齐贺眼神一错不错地盯着小娘子亮晶晶黝黑闪亮的眼睛,不自觉抿了抿嘴唇。
“阿姐,五哥,你们干啥呢?”
云姐站在两人身边,仰着头天真地问他们。
苏桃望着齐贺眉毛一挑,从他手中抽回自己的手,而后她双手捧着自己的肚子,转身微垂下眼睫,狡黠地回云姐儿。
“是呀,真不知道五哥干啥呢?”
苏桃嘴里吐出“五哥”两字,齐贺好似感觉苏桃在叫他五哥,心里又不由得突突了起来。
赵氏,翠丫端着盘碗往堂屋去,齐贺俯身把云姐儿抱了起来。
“云姐儿,要不要找喜子放鞭炮去?”
不巧这话被从堂屋里出来的赵氏听到了,她笑着说:“快去放两个吧,放完就回屋来吃饭。”
这一餐同样丰厚,跟年夜饭一样,各自都有自己的席面。
用过饭,等把碗盘都收拾妥当,赵氏跟齐老二在正房堂屋的东西两边椅子上坐了下来。
齐贺带着苏桃给他二老磕头贺岁,赵氏喜滋滋地拿出一串百文锃亮的新铜板递到了苏桃的手里。
而后是云姐儿,云姐儿同样得了一串新铜板。
后面便是喜子,翠丫,院子里的人都给老太爷和老太太磕头贺岁,不偏不倚地没人都得了一串一百文铜板。
稳婆也过来道了贺,她毕竟是请来的,赵氏破费给了一钱小碎银。
他们给老太爷,老太太磕过头贺过岁,外面的天色还没有亮起来。
喜子,翠丫各自出了堂屋,齐家一家老小坐在屋里说话。
头一次在京城过节,赵氏免不了又想起西柳村的日子。
她笑着对苏桃说:“桃娘刚嫁到咱们家,还没有在西柳村过过节。你不知道,往年在西柳村过节,咱们年饭还没有吃呢,六郎,还有下面小的狗子他们两兄弟,早早地就过来磕头讨压岁钱了。”
云姐儿听到赵氏说压岁钱,忙接话说:“伯母,婶婶也给云姐儿了。”
赵氏又笑着打趣:“咱家云姐儿才讨一年,就搬来了京城,还是咱们家亏了。”
云姐儿一听亏了,大声说:“回家跟他们要。”
童言无忌,听得大人都哈哈大笑。
第148章 贺岁2
屋内一片欢声笑语,外面也有人高声说着吉祥话拜年。
“老太太,老婆子来给你拜年了。”
许大娘声音响亮,说着便领着自家儿女进了堂屋。
顺子跟他妹子进了堂屋就跪下了,对着上座的齐老二跟赵氏磕了个实实在在的响头。
赵氏忙拿了两串铜板递给了他们。
顺子跟他妹子还要给齐贺苏桃磕头,被齐贺拦住了,两人便拱手福身道贺。
苏桃也拿了一串铜板给他们。
这边磕完头,赵氏抓了一把桂圆红枣塞到了顺子妹子巧枝儿手里。
巧枝儿虽然只有十二岁,已经被她娘送出去学手艺去了。因着许大娘在大户人家帮厨的时候,认识个灶房里的厨娘,两人兴味相投,玩得好。
她使了点儿钱,把巧枝儿送去跟她学手艺,以后学出来做个灶房娘子,也是个好差事。
巧枝儿虽小,因着在大户人家做事儿,礼数很是周全。
给上首两位贺过岁,就乖乖地站在她娘身边听着她娘跟赵氏闲聊。
京中仕人之间,关系不是那么近的,流行投帖拜年。主家签名于束刺之上,使家中仆从遍投之。
顺子磕过头,齐贺就把他叫去了书房。
他拿出提前给上官同僚写好的贺岁束刺交给了顺子。
顺子识得字,齐贺便让他按着上面的名帖,分别送去各府。
岁节这日,大家要相互贺岁,许大娘好要去别家给人道贺,跟赵氏闲聊两句也带着巧枝儿走了。
一时之间院子里静了下来,外面天色呈现灰白色,眼看着天就要大亮了。
早晨天不亮就起来,云姐儿已经撑不住睡回笼觉去了。
苏桃坐不久,她站起来出了屋门,捧着肚子在院子里转悠。
“太太,有客到。”
苏桃正晃悠着,喜子在垂花门外通传了一声。苏桃抬眼一看,这不是账房先生杨秀才吗?
杨秀才见了苏桃忙拱手道贺,苏桃也福身回礼贺岁。
齐贺听到声音从书房出来,杨秀才忙又向齐贺行礼,齐贺回了他一礼,把他请进了堂屋。
杨秀才刚要跪下向齐老二,赵氏贺岁,被齐老二扶着手腕拦住了。
杨秀才是读书人,是儿媳妇铺子里请的账房先生,齐老二觉着受不得他这个大礼。
赵氏同意欢欢喜喜地给了杨秀才一串铜板,主要就是讨个喜庆。
杨秀才这边贺过岁还没有走,门口喜子又通传有客到。
却原来是布行赵掌柜和绣坊梁娘子。
赵掌柜和梁娘子都住在城北那边,来的路上遇到了,便一起过来了。
他们进了正房堂屋向齐老二跟赵氏行礼拜年贺岁,而后同齐贺苏桃相互行礼道贺。
大家相互拜过年,贺过岁。
齐老二,赵氏请他们在旁边椅子上落座。翠丫给客人倒了茶水,赵氏指着点心果子让他们吃。
岁节这日大家都起得早,用饭也用得早,这个时辰也该肚饥了。
梁娘子拿了颗红枣子塞进嘴里,赵掌柜喝了口茶。
赵氏笑望着赵掌柜问:“郎君是姓赵吧?”
“回老太太,在下是姓赵。”
赵氏笑得更开怀了,“老婆子娘家也姓赵,咱们是本家呢。”
本家的赵姓郎君,玉树临风的,长得也讨喜,赵氏不自觉地就想跟他多说几句。
赵掌柜是个长袖善舞的,听赵氏这么一说,他忙站起来拱手行礼。
“哎呦,那真是在下的荣幸。”
赵掌柜不卑不亢,没有自降身份以赵氏的子侄自居,而是客气地应酬了一句荣幸。
赵氏跟赵掌柜聊了几句,就跟梁娘子说了些家常话。
在坐的都是儿媳妇铺子里的人,他们能过来给他们老两口贺岁,完全都是看在桃娘的面子上。
齐老二向来是个话少的,就只有赵氏打起精神客客气气地招呼他们。
苏桃这眼看就要临盆,实在不能久坐。
她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坐直一会儿靠着,并不是太舒服。
赵掌柜跟梁娘子都是眼明心亮的,稍稍做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赵氏真心实意的留他们在家用饭,他们推辞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