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还没有跟苏桃说,苏桃细问云姐儿之后,猜,他们应该还在商议。
她公爹得了圣上的恩赏,按理应该回去给祖先上炷香,禀告一下。
于是,苏桃又告诉了齐贺,齐贺自是能理解赵氏跟齐老二,便说让苏桃帮着安排。
这日一大早,他们便都来了和合院用早膳。
用过早膳之后,齐贺漱过口之后,对他爹娘说:“咱们来了京城也有八九年了,这么多年只爹回去了一次。这次爹得圣上恩赏加官,理应该回去祭拜先祖。”
齐贺一句话说到了赵氏的心坎上,她猛地点头认同。
“儿子怕是走不开,爹娘回乡之事便由桃娘安排吧。”齐贺说着看了一眼苏桃。
苏桃贤惠地应了一声,“相公尽管放心,我定将爹娘安排妥帖。”
“桃娘操持着咱们一家子也是辛苦,这事儿便也不劳烦桃娘。我让王三哥去庄子上问一下三郎,当初杏儿怀着禄哥儿,她爷奶接连离世她都没能回去,这次问问他们回不回去?
若是他们回去,我们就跟着他们一起就行了。”
云姐儿忙开口说:“我也要回去。”
赵氏忙应声:“行,你也跟着回去,朗哥儿还没有回去过呢。”
赵氏看向朗哥儿。
朗哥儿还没有说话,苏桃开了口:“娘,前两年咱们就说要回去看看,一直没能成行。这次要回去,咱们都一起回去看看吧。
相公忙,脱不开身,家中有女使小厮,咱们倒也不用挂心他。”
齐贺在旁边轻轻颔首。
“那好,若是咱们都回去的话,还是得好好打算打算。”
赵氏拉着苏桃开始计划。
齐贺看时辰也该去上值了,便别了爹娘上值去了。
云姐儿高兴地抱着甜姐儿转圈圈,“甜姐儿咱们要回西柳村了,这时候回去,后院的桃子该结满了果。”
甜姐儿不能理解云姐儿高兴什么,她还是被感染滴咯咯直笑。
朗哥儿若是要跟着回去的话,还需得跟韩大将军说一声,朗哥儿跟齐老二安静地坐在一旁静静地看赵氏跟苏桃商议。
人回去的多,他们家一辆马车是不够的,还得再雇一辆,若是齐三郎一家都跟着回去的话,那便需得雇两辆。
赵氏一早就打算着回去,回去要做的准备,她在心里都计划了许久。
关于人员这方面,五郎不回去,便多了明哥儿跟他的乳母。
赵氏老早就计划好了的,现在说出来一套一套的。
苏桃了然地笑,拿纸笔将要准备的东西都列了出来。
不过一日,两人就计划好了,翌日使了王三哥去庄子上给齐三郎传个话。
朗哥儿这边亲自回了广善寺一趟,韩大将军自是应允。
不过几日,苏桃便将要带回去的东西采买妥当,家中诸事都交给了青娘。又跟苏家她娘家那边告别了一声。
苏桃带着一家人,在温暖宜人的四月,出发回临阳去了。
第355章 西柳村
周大娘跟着儿子媳妇去了外地,苏家在临阳也没有什么亲戚,他们便没有跟着回去。
自从前年家中有事,齐三郎脱不开身,他便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不管是庄子上的事儿,还是他自己的事儿全部都是他操心。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再能干也就只有一个人,真遇到事儿的时候分心乏术。
那之后,他便给自己培养了两个伙计,一个帮他管着兔子这边,一边管着蜜蜂那边。
而苏桃也让他招了个二庄头,帮他管一下两边的田地。
因而,这次齐三郎才能放心地带着一家人跟着苏桃他们回临阳。
苏桃跟朗哥儿都带着自己的武器,齐三郎也随身带了个棒槌,一行六辆马车,就这样浩浩荡荡出了京城。
苏桃带着云姐儿跟甜姐儿坐一辆车,车上伺候的是素月。赵氏带着明哥儿跟他的乳母一辆车,随车的是紫昭。
齐三郎跟杏儿母子三人一辆车,朗哥儿跟他翁翁齐老二还有半车行李一车。
另外还有两车装着土仪跟行囊。
王三哥跟喜子各驾一辆马车,其他的都是雇来的马车跟车夫。
天儿不冷不热的正正好,走在路上孩子们都精神抖擞,扒着车帘子往外看,一路上郁郁葱葱的,看得人心旷神怡。
甜姐儿毕竟还小,晃悠了一阵儿便倒在苏桃怀里呼呼大睡。
一路坐马车,晚上到了驿站就休息,没有特别的赶时间,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月终于到了临阳界内。
太阳高挂在头顶,齐三郎骑着马去前面探路,远远看见空旷的野外有个茶水棚子,旁边停的有驴车,旁边还拴着几匹骡子。
齐三郎打马到棚子跟前停了下来,他牵着马往棚子里看,棚子下面坐着歇脚吃茶的行人,其中还有两位穿着锦缎衣裳的郎君。
他见这处没问题,便准备回去让马车在这里停一下,让孩子们下来跑一跑,大人吃口热茶再走。
他刚牵了马转身,有人跑出来叫了声:“三郎,齐三郎。”
齐三郎停下脚步转身看过去,一眼认出那叫住他的人是他大哥齐大郎。
齐大郎一身藏青色的暗纹锦袍,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好了,样子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
齐三郎一眼就认出了齐大郎,他松开马缰绳,过去抓住齐大郎的手叫了声:“大哥。”
齐大郎抽出手,重重地拍了拍齐三郎的肩头,“真的是你啊,前两天收到五郎的信,我们在这里等了两天了。”
“三哥。”
“四郎。”
兄弟三人相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三哥,二叔二婶他们呢?”齐四郎出来并没有看到马车之类的,忍不住问齐三郎。
齐三郎笑着说:“我先来前面探探路,若是有能歇脚的茶棚就让他们下来歇歇脚,他们还在后面呢。”
齐四郎一招手,让跟来的仆从将骡马牵过来,“咱们过去迎迎他们吧。”
齐大郎应好,三人上了骡、马,一路往来路奔去。
齐三郎骑着马儿跑得快,他跑到齐老二的马车前,大声的喊:“二伯,大哥跟四郎接咱们来了。”
齐老二掀开车帘子往前看,一藏青,一竹青两男子骑着骡子往这边来。
喜子靠边儿停了马车,后面的车子都跟着停了下来。
齐三郎这一声够大的,连最后面的杏儿他们都听到了。福哥儿拉开车帘子也伸着头往前面看。
齐老二从车上下来,朗哥儿也跟着跳了下来。
齐大郎跟齐四郎远远地从骡子上下来,到齐老二跟前就要下跪,被齐老二伸手扶住了。
齐老二没有让他们跪,齐大郎拱手向齐老二行了一礼,“二叔,你们一路辛苦了。”
齐老二笑,“眼看就到家了,不辛苦。”
赵氏在后面从马车里出来,扬声问:“大郎,你们怎么接到这里来了?”
齐大郎跟齐四郎帮过来给赵氏见礼,“二婶,咱们前两天收到了五郎的信,知道你们回来了,便在这边等着接你们。”
赵氏笑:“难为你们有心了。荒郊野外的,咱们别在这里叙家常了,赶紧回去吧。”
“好嘞,二婶。”齐大郎应是。
走去前面对喜子说:“小兄弟,你们跟着我们走。”
喜子拱手应是。
齐三郎原本还想着要孩子们下来跑跑,这齐大郎都接过来了,见了亲人无比的大家都无比的兴奋,到了茶棚没有停留,一行人就径自回了临阳县。
到了临阳县城门口,齐大郎询问赵氏:“二婶,侄儿在县城里买了宅子,听说你们要回来,已经打扫了几间房屋出来。”
赵氏掀开车帘子说:“咱们西柳村的房子,你三婶一直打理着的,还是直接回西柳村吧。”
齐大郎说:“行,回西柳村住也行,三婶日日都去二婶的院子里,喂猪喂羊,家里跟二婶走之前是一样的,回去便能住。”
赵氏笑:“那就行,咱们还是回西柳村吧。”
齐大郎在城门口调转了方向,一行人往西柳村赶。
半下午的时间马车就到了西柳村口。
村里有人在外面闲话家常,修农具,磨镰刀。
见齐大郎、齐四郎骑着骡子回来了,便纷纷搭话:“大郎回来了,这马车是里哪位?”
“我二叔跟二婶回来了。”齐大郎大声回答。
从这里到家也没有多远了,马车暂停,齐老二从车上下来,跟村里的乡亲一个个打招呼。
“哎呦,赵桂花回来了。”其中一个看着年约五十的妇人对着马车叫喊,“赵桂花回来也不出来见见人。”
赵氏掀开帘子笑骂:“李二妹,就你声音大。”
赵氏在京城生活了八九年,她是官家老爷的娘,过的是养尊处优的日子,虽说是从西柳村走了那么年,可她脸上的面皮白净,比之前又胖了一点儿,看着比走的时候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