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老一把年纪,儿子儿媳一家都买房出去另住了,晚年孤寂,鸿哥儿也不戳破他,只笑道:“行罢,就先叫她去瑞昌大街上吃几天饱饭。”遂挥手叫来杜喜莲,让拿出小枣儿的雇契来。
而那厢,小枣儿正在晴秋的撺掇默许下,将一整包糕点糖果子吃得连渣也不剩。
“不好意思,晴秋姐姐……我,太饿了。”小枣儿摸了摸嘴角,难为情说道。
晴秋忙摇头,只可惜先刚自己没多买些,余光见杜喜莲将小枣儿的卖身契交给医馆里那位长者,心晃晃悠悠,终究没能落下。
“没关系,买你的主顾是极宽和的人,”小枣儿比她还矮一头,晴秋看着这个千里迢迢逃荒来的小丫头,枯瘦一把骨头,不免伤怀,轻轻道:“我也同你一样,也是他家的奴婢。他们家家风是极好的,你就听主家的安排,安生在这里,踏踏实实做几年活计,往后就好了。”
“嗯!”小枣儿点点头,眼睛里也都是希冀。在这冰冰冷冷的世道,有一处落脚容身的地方,她就已经知足了。
……
回去一路无话,只是到了府门前,鸿哥儿才交代晴秋,切勿将今日买小枣儿的事告诉姨娘红玉。
虽不知道鸿哥儿为什么特特交代,不过晴秋也不是那等嚼舌之辈,便应下了。
燕双飞门口,张红玉早早等着,见了他们,长舒一口气:“可算掐着时辰回来啦,老太太那处已经摆好了膳,姨娘和太太已经过去了,哥儿快换了衣裳,赶紧也去!”
冬至节这一顿饭,于家里是至关重要的,鸿哥儿和喜莲便忙忙地去了,晴秋看向张红玉,后者笑着一抬手,那意思是不管她,除了不出院子,干什么都行。
走了大半天,晴秋也累了,这累还不和做活一样,心里思绪万千,干脆回到下处。
屋里颂月不在,腊梅坐在炕桌前吃一碗白团子,见她进来,笑道:“唷,回来啦出去逛一趟庙会,有什么好玩的没”
坏了——晴秋心里唉呦一声,那包糖果子一点儿没剩!
这真是不应该,晴秋讪讪地笑笑,打了盆水洗手。
腊梅瞧她那不自在的模样,也不禁笑了,把另一碗团子推过来,道:“姨奶奶赏给你的,快擦了手来吃!”
“是什么我还没见过。”她见那一碗里盛着七八个圆嘟嘟胖乎乎的白团子,学着腊梅的样子舀一个入口,唔,绵绵甜甜,香糯得很。
“这叫汤圆,也叫粉圆,姨奶奶是南边人,她们那里过冬至不蒸黍糕,反倒是搓粉圆,大节下吃一碗,叫‘添岁’!”
“好,”晴秋又舀了一个入口,笑道:“托姨奶奶福,那我也多多添岁!”
……
崇元十六年的冬至节便在这甜甜蜜蜜中过去了,晴秋托顺儿买的文房算盘也拿到手了,还找回了二百文散钱,她便也从每日忙忙碌碌中偷一丝闲来,学打算盘,写毛笔字。
只是忽儿有一日,张红玉蹙眉,冷着脸把她叫到东厢花厅,主位上的姨奶奶垂眸问她,当日鸿哥儿买了一个小丫头的事,她才惊觉,她犯了个大错误——
第25章 感伤怀
晴秋听得红玉来叫, 便跟着走进东厢房花厅——平常张姨娘见屋里人都是在暖房里,唯有见外客时才会选在花厅。
她甫一进来,虽心中无鬼,亦难免揪了一下。
花厅里除了张红玉就只有张姨娘在, 满室静悄悄的, 晴秋垂着头福了一福, 便只盯着姨奶奶鞋尖上那朵粉瓣莲花, 不敢乱瞧乱动。
最先说话的是师傅张红玉, 一开口就叫人摸不着头脑:“晴秋, 你还不认错!”
这是替张姨娘问话呢,晴秋明白, 忍不住犯疑, 口里却应道:“…奴婢知错。”
——天可怜见,她压根不知道!
不过从前夏嬷嬷就曾说过, 主子问话哪有奴婢狡辩的道理,哪怕是充当个出气筒, 还敢还嘴不成
张红玉仍要继续责问,张姨娘斜睨了她一眼,道:“也罢了, 你就别在这里给她唱双簧了。”
红玉便没做声。
一时整个花厅便又沉寂下来, 好半晌,张姨娘才开口:“晴秋, 你抬起头回话。前儿冬至节你跟着鸿哥儿出门去,逛着怎么样”
忽巴拉的, 怎么问这个
晴秋拧头去看张红玉, 红玉瞪了她一眼,晴秋忙回道:“回姨奶奶, 蒙姨奶奶开恩,准许奴婢跟着鸿哥儿出门逛逛,就、就挺好的……奴婢知道错了,下回再也不敢了!”
她以为是出门这一趟她太散漫了,以至于没叫鸿哥儿提早回来,却见张姨娘摇了摇头。
“你不知道,”张书染见这小丫头这会子还糊涂着,不免声口硬了些,冷声道:“我再问你,鸿哥儿那日可曾见着什么人,遇上什么事”
“见着……见着一位大人,说是霍帅司——”
“这事我知道,还有呢!”
还有……晴秋抿了抿唇,摇摇头:“没有了。喔,还有鸿哥儿买了两斤苁蓉——”
“事到如今你还替他瞒着谁给你的胆子不在主子跟前说实话!”张姨娘忽儿的一拍桌案,冷声叱道!
晴秋浑身一个激灵,自打来到燕双飞,一贯见姨娘以温柔示人,从不曾与人红脸,连说话都轻声细语,何曾见过她这般火冒三丈,怒不可遏过,不禁骇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