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阿蜃_鹿鸣春【完结】(835)

  早春最后一波蔬菜出棚,好好照应还能再出一茬儿,黄瓜藤上还有不少鲜嫩的黄瓜花,马上天暖和,不用照应都能自然生长了。

  崔锦芳毫不心疼,大手一挥,把这些秧苗全都赠送给来帮忙的村民们,让秀琴大娘分配给各家,自家自留地也种了一点。

  随后就请人从一个小棚子里头移栽一款圆叶秧苗,上头已经打花苞了。

  好些人都不认识这是啥!

  等到一个月过去,春耕还没开始,崔锦芳大棚里第一批草莓已经上市。

  从前年开始,崔锦芳就在留意市面上的草莓,让高亚楠从春城给她买到了一箱子珍贵的草莓。

  崔锦芳不为自己吃,只为了留种培育秧苗。

  经过一年的繁殖,培育出来的秧苗足够她这十几亩大棚。

  崔锦芳也舍得土地,不追求密度,把土地归置起垄,方便采摘和浇水。

  秧苗原本就已经开花了,经过打岔,掐断不挂果只争夺养分的茎,又经过人工授粉和追肥,草莓挂果率高,果子大,加上棚子里温度高,果子很快红了。

  随着别人家早春的小青菜上市,崔锦芳的门市里已经笼罩上一股霸道的草莓香甜气息。

  崔锦芳带着曹兴和本家一个堂哥,到市里跑市场。

  在北方这片土地上,崔锦芳的草莓是独一份,加上曹兴人脉广,很快就为草莓找到客户,走的高端销售路线,压根不下神坛。

  崔锦芳顺便在市里物色一处铺子,掏钱买下来,作为锦芳果蔬根据地,曹兴作为管事,市里业务都慢慢交到他手里。

  八十年代,是卖方市场独大的年代,价钱卖方决定,只要有东西就不怕卖不出去。

  草莓棚子里那些个头大,鲜红的,售价两块五一斤,比猪肉还贵。

  中等果子一块五,最次的,有些碰撞的,五毛到八毛钱一斤,只在县城销售。

  这价钱传出去,村里人觉得买草莓的都是傻子。

  现在肉价也不过一块多一斤,这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是肉价的两倍。

  可是看着崔锦芳一波又一波的草莓运输出去,众人不得不相信,崔锦芳是真的把草莓卖出去了。

  村民们心动,就跑去鼓动大队长行动。

  大队长是除了崔家本家,跟崔锦芳家关系最好的了。

  崔家本家!

  嗐!不提也罢。

  崔义忠把崔锦芳的技术当成人家传家秘宝,谁去问,不被喷一脸口水就不错了。

  崔义忠还约束本家媳妇们,不许去娘家嚼舌根,不然就等着三堂会审吧!

  田秀琴这半年来帮着崔锦芳家主持工作,带着本家媳妇子收入很是稳定。

  崔锦芳也不忘提携本家年轻小子们。

  就说县里市里的门市,跑业务的,分给小子们担到镇上去卖的,都是自家子侄。

  就连跟崔锦芳有龃龉的石爱萍家,老大也被崔锦芳带到县城去管着整个铺子。

  崔义忠计划等到今年晚秋,听崔锦芳安排,让族里人家拿出部分土地,种蔬菜大棚。

  崔义忠这边走不通,村民们当然都跑去找崔守义和沈秀红。

  崔守义不得已,再度带着媳妇到崔锦芳家。

  崔锦芳最近不算忙。

  手里草莓数量有限,又不愁卖,只等着长出一茬儿叫人采摘了送出去就是。

  见着大队长上门,崔锦芳热情招待。

  “前段时间听说崔二哥要结婚了,怎么没动静了?”

  年后崔锦芳忙草莓种植和市场开拓,只隐约听说队长媳妇想趁着崔保国养伤期间把婚给结了,她还记挂着到时候去随礼,之后就没动静,她太忙,也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

  这会儿碰面才知道,崔保国已经养好伤归队了。

  队长媳妇仿佛想起什么糟心事,皱了皱眉头,崔守义苦笑一下。

  “女方家里说太匆忙,没准备好,之后等准备好了,保国伤也好了,急着归队走了。”

  崔锦芳见状就知道有内情。

  崔保国受伤,女方推脱,伤好了,又要结婚,那就是怕崔保国伤着要害,甚至不能继续在队里干下去呗!

  崔锦芳本着避开别人伤心事,直面别人大喜事的谈话原则,对此一带而过。

  “队长叔今天来是有什么吩咐?”

  第1156章 小芳-西红柿

  崔守义说起正事。

  “去年你说会带着大队一起搞种植,章程定了吗?”

  崔锦芳点头。

  “去年我还不太有把握,如今看来市面上反响不错,销路不成问题,等晚秋,我有路子搞到大棚必备物资,重点是大批量杀虫防病的药材,就在村里推广。

  这段时间还要劳烦叔统计一下要种植的数量。

  再有,无论种植什么,首先要留足土地保证口粮。”

  “这是必然。”

  口粮不仅关系到老百姓交提留,还关系到村民们的肚皮。

  “只是咱们整个村,七个小队,上万口人,土地就有四万多亩,只怕到时候种植量大,能卖出去吗?”

  崔锦芳耸耸肩,歪着脑袋看向大队长。

  崔守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一句蠢话。

  这谁能保证?

  “所以要叔你跟大家说清楚,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具体种多少,要看他们能承担的起多少,把全部土地拿来种植,那不现实,灌溉也是大问题。”

  崔锦芳自然不会打包票,风险合该大家均摊,省的个个都把希望放在她身上,做着发财梦,期望太大,挣得少了,崔锦芳反而出力不讨好。

  卖是能卖出去,只是量多了,价钱就没有今年这样。

  村民们的疑惑,崔守义会负责解答,崔锦芳这边等天气热起来,草莓就拉秧了。

  秧苗上还有挂果,但是温度不够,红的慢不说,甜度也低。

  崔锦芳一事不烦二主,依旧是找秀琴大娘把秧苗分给各家留种。

  不少人家抢着来挖回去种植,就算不卖,给自家孩子尝个鲜也是好的。

  崔锦芳留足自己的,就撂开手继续下一茬种植。

  这个季节,瓜果蔬菜即将大量上市,什么都不缺。

  崔锦芳的十几亩地在个体户看来不少,但是面对全县甚至市里,要是种植种类繁多的蔬菜,实在不够看。

  崔锦芳早有打算,把紧邻自家土地旁边的,秀琴大娘小儿子家的十几亩地也租下来,一亩地三十块钱。

  当然,只租这一季,等到秋季就还给小堂哥家。

  这回种植的是西红柿。

  西红柿在村里早就有种植。不过因为技术不到位,容易长瘤疤,而且不容易熟,通常是长老大,快空心了,依旧只有淡淡的粉色,没有接触阳光那面还是青的。

  这种果子甜味不大,生吃咬不动,在乡下通常是炒着吃,拿出去卖也不大受欢迎。

  大面积西红柿种植,催熟技术成熟,还要到九十年代后期,从岛国传来的技术。

  技术其实很简单,崔锦芳也会。

  村民们看崔锦芳在这个季节种植这么多西红柿秧,还租族兄家的地来种,忍不住撇嘴。

  西红柿这东西,家家都有,又不像草莓那样稀罕,崔锦芳这是脑袋被驴踢了?

  到了这个季节,崔锦芳仍然不种粮食,这也就是仗着她家里人口少,崔盼有任事不管,才给她胡闹的机会。

  要是正常人家拖家带口,还要讨儿媳妇嫁女儿的,没有粮食怎么行!

  在一片怀疑的目光里,崔锦芳在花蕾期买绵白糖调糖水喷在花蕊里,挂果期搭架子防止果实把枝丫坠折,最后再催熟闷红。

  等到白天摘掉棚子晒太阳的时候,村民们惊掉了下巴。

  一株株西红柿上头硕果累累,大的小的,最引人注目的是果子红彤彤,表皮光滑,连疤都没有一个。

  有那帮忙采摘的工人不小心摔了一个,果汁充沛,露出里面沙瓤,散发诱人的香甜气息。

  西红柿是高产作物,平均一个果子半斤左右,管理的好,亩产可以达到上万斤,吃法多养。

  崔锦芳记得后世看《唐山大地震》电影,里头的女主地震前就想吃个西红柿,之后长大回家,她妈以为她死了,还在她的灵堂供奉几个西红柿。

  在这个水果匮乏的年代,这样的西红柿甜度足以当水果,哄的小娃心花怒放,无论是生吃还是拌糖,烧汤烩面炒菜炖肉,都是非常独到的颜色。

  三十亩地的西红柿,占据了崔锦芳整个夏季的劳作时间,给崔锦芳带来八万元毛利润。

  除去损耗,运输成本,工人工资和地租,净利润也达到六万块钱。

  崔锦芳看着手里的几本存折,在小民暑假结束前夕,到省城,春城,沪市,选择供销社附近买铺子。

  崔锦芳无意当包租婆,也不想屯房子,只是未来租赁关系矛盾一直存在,部分贪心的房东,成为遏制商户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