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大肆宣传,但是有石爱萍这个大嘴巴,别说全村,恨不得全公社都拎着大喇叭嚷嚷一遍。
崔义忠前年得了脑血栓,抢救回来之后,就退了下来。
意外的是,村里那些大小干部都不支持崔盼金,最后被谢会计得了机会,翻身上位。
虽然崔家在整个村里族群众多,尾大不掉,到底是渐渐式微。
尤其是崔锦芳失踪以后,崔红旗定居在外,娶的又是城里姑娘,对村里没多少眷顾,已经没什么人高看一眼崔家了,除了干养猪场的秋燕大元两口子。
这会儿小民回来,崔家觉得总算可以热闹一回。
可是想到跟族里闹翻,失踪许久的崔锦芳,众人又忐忑不安起来。
崔锦民学成归来直接进入首都研究院工作,这一趟是专门回来探望二姐家孩子,顺便看看崔盼有和崔家奶奶。
崔保国在村里等了许久,崔锦民回来没有去那个陌生的新房子,反正他也不打算留宿,直接去看望一下奶奶。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见识过世间种种,尤其是随着自身变强大,伯娘一家仍旧盘踞在村子里,眼界只有村子这么大,连边界都不到,他心中那点芥蒂,就烟消云散了。
多亏崔锦芳打小对他的教导,无论崔盼有多么不管事,他们姐弟对奶奶的孝心从来周全周到,就连最艰难的年月,吃一块米糕,都想着给奶奶送一块。
孝道刻在老百姓的骨子里,崔锦民打小老实,没有存在感,现在众人想起这个光芒四射的年轻人幼年,只约莫总结出,是个孝顺孩子,学习很厉害这些特点来。
石爱萍家今天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崔保国远远看着,无论小民还是小梅,都是小芳一手带大,说是姐弟,更多的是长姐如母。
小民的优良品行,坚毅好学,良善孝顺这些优点,都是崔锦芳先有,然后他们才有的。
这些人看到小民,却忘了养大小民的小芳。
石爱萍家一直到小民要走,还有很多人盘踞不散。
不少人送小民出门,还站在石爱萍家门口目送。
崔保国远远跟着,一直到小民出了小队,上了大路,周围没人,才有机会上去说话。
“小民!”
崔锦民骑着自行车,循着声音看过去,是个熟人,赶紧礼貌的下车。
“崔二哥,你好。”
崔保国点头,大步上前。
“你知道小芳这些年过的怎么样吗?”
崔保国迫切的想知道崔锦芳的消息,连基本的寒暄都省了。
崔锦民虽然不解,仍旧老老实实的回答。
“挺好啊,大姐这几年去了好几个国家,还跟人谈了好些稀罕水果农产品生意,都是卖到国内的,又把咱们的服装啥的,卖到国外去。”
崔保国朝思暮想,以为是两个世界的人,此时平平淡淡的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仿佛稀松平常。
他茫然点点头,有些失神,低声喃喃。
“这样啊,过得好就行,过得好,就挺好。”
崔锦民笑。
“这趟我们一起回来的,二姐的服装厂要做大,增加家纺之类的,大姐回来帮她另起一个厂子单独做家纺。”
崔保国不敢相信,瞪大眼睛。
“你说什么?”
小民以为崔保国对家纺感兴趣。
“我二姐要成立家纺厂,我听说二哥你是给人盖房子的吧,要不我问问大姐,二姐的厂房要不要找施工队建?”
崔保国才不管什么厂房。
“你说你大姐回来了?现在在长乐县?”
崔锦民点头。
“对啊,我们一块儿回来的,就住在二姐服装店后头的院子里呢,那个店现在是丁姨在管,我大也住那。”
崔保国踉跄一步,有些站不稳。
“哎,二哥你怎么了?”
小民见崔保国状态不对,支起车子,就要去扶着。
崔保国开心,又近乡情怯,想冲崔锦民笑,扯起唇角,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肌肉抽动,眼眶湿润。
小民看崔保国哭哭笑笑,有点摸不着头脑。
突然他仿佛想起什么,直视崔保国,脸上憨厚无害的表情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年在外头磨砺出来的冷酷严厉。
“是你?”
崔保国了然的点点头,神情悲戚,嗓音哑然。
“是!是我!”
小民捏紧拳头,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一拳打在崔保国的腮帮子上。
“王八蛋!”
崔保国半边脸一麻,腮帮子都木木的,等到反应过来,口腔里已经有血腥味在蔓延,脸上钝钝的疼,视线都有些花。
他一点也不反抗,垂头站在已经一米九的崔锦民面前,随他打骂。
崔锦民提起拳头想要再补一下,可是先前那股怨气,在看到他如今的样子之后,已经散了大半。
“你这些年结婚有孩子没?”
崔保国木木的摇头。
“我不打算结婚。”
小民又忍不住心酸。
他气愤的一把揪住崔保国的衣襟。
“都是你这个浑蛋,你知道我大姐这些年吃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她——”
崔锦民知道自己这是迁怒,想起乐在其中的大姐,他终究还是颓然放手。
“算了。”
这不是崔保国一个人的责任,他也说不出更狠的话来。
“你要去看看她吗?”
崔保国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升起希望。
“可以吗?”
崔锦民也不确定可不可以,但是崔锦芳从没表示过对那人的怨恨,反倒是每每自己问起,她总是带着浅浅的微笑失神,似乎在追忆某一段过往的甜蜜。
第1242章 小芳-好久不见
“可不可以的,她都没提过,没什么要紧,就看你想不想去。”
崔保国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鼻子发酸,左右寻摸。
“嘿,我,我们这就走,我,我回去骑车子。”
崔锦民一脚踢开自行车的支架。
“我带你吧,村里人多眼杂,你回去再回来,叫人瞧见跟我一起,万一惹人猜疑会给她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崔保国连连点头。
“是,你说的也是。”
说着主动上前接过自行车。
“还是我带你吧,我力气大。”
两个高壮大汉,骑一辆凤凰自行车往县里去了。
小梅的服装店现在已经成了有名的老店,有固定的老客户,原先梅姨也曾带着丁建春一起去拿货,现在几乎什么都交给丁建春管,算是给她跟傻丫崔晓静的一份保障。
崔保国知道这里,但是几乎没来过,拐进这条巷子开始,他就心跳加速,扶着车龙头的手,连带着胳膊,都在微微颤抖。
他一声不吭,带着小民进店。
丁建春见着小民,和善笑道:
“小民回来了,我给你做碗面汤去?”
崔锦民摆摆手。
“我在大伯娘家吃过了,我大姐呢?”
丁建春指指后院。
“陪孩子们在后院玩呢!”
锦民闻言,看向崔保国,崔保国一脸忐忑,回望崔锦民,等着他同意,他才敢上前。
崔锦民忍不住叹气。
“去看看她们吧!”
崔保国微微点头,浑身紧绷,束手束脚的往后院走。
刚过了院门,先看见两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在院子里揪花椒叶。
刚刚总角的小妮子,踮起脚尖,仰着白嫩的小脸,伸手去揪一根低垂树枝的叶子。
身后一个稍矮一点的小男孩耐心差点,等不及一点一点的够,已经跳起来胡乱抓了。
崔保国看着两个孩子出神,脚下宛如千斤重,不敢再向前。
好在灶房里传来的咳嗽声惊醒他。
“我叫你不要抽你那烟袋锅,就是不听,能不能到一边去咳?这边是俩孩子的鸡蛋羹。”
这把嗓音正是小芳的,崔保国心头火热。
崔盼有被嫌弃也不恼,反驳的话,张口就来,还瓮声瓮气。
“真不知道你咋想的,自个儿生个不知姓啥的丫头片子也就算了,还要再捡一个野小子回来养,合着你这辈子是打算窝在家里当个老姑娘了,还有心思给他们弄什么鸡蛋羹!我咳嗽就嫌弃成这样……”
崔锦芳怒,‘哐当’一把,手里银白铁水瓢就砸在铁皮桶边上。
“我闺女有名有姓崔向阳,我儿子崔向前,俩孩子都乖乖顺顺喊你姥爷,你还在这跟我挑事儿,你这是过上几天好日子,就忘了这是谁家吧!
我当谁家老姑娘了?咱俩是谁养着谁?”
这样的争吵,在崔锦芳回来的这几天里已经司空见惯,前头的崔锦民和俩孩子都不当回事。
自从小民顺利参加工作,崔锦芳在崔盼有面前,一丝一毫都不退让,说打就掼,崔盼有被捧惯了,还真有些不知好歹,非要被崔锦芳刺两句,才垂着脑袋不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