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见郎君多妩媚_冯青淮【完结+番外】(105)

  衙门里还给配了两个洒扫的下人,绍桢进新宅时,看见的就是打扫一新的屋舍。

  宅子并不很大,两进的院子,穿堂、正屋、厢房,与燕京的院子相仿,虽然紧凑,却胜在清静。

  她是挺喜欢的,却没什么精神四处逛逛,只问了新来的下人名姓,一个叫来保,一个叫来昭,身契都归在河道衙门。

  来昭心眼灵活,看出这位京城来的张大人神色疲惫,殷勤道:“大人一路奔波了这么久,肯定累着了,小人带您去主屋歇歇吧?”

  绍桢正想问这个,便点头应允,回头让王明镜先去挑选屋子,再吩咐护卫们自行择住处,商量好了,不必再来问她。

  “行李那些不急,放着明天收拾都行,你们也去休息。”

  邓池一听,捶着手脚催王明镜去选屋:“快点快点,在路上还不觉得,进了新家,我骨头架子都快散了!”

  王明镜翻了个白眼,被来保领路过去。

  绍桢半点不认床,一觉睡到了第二日中午,醒来只觉神采奕奕,一路以来的抑郁消沉之气一扫而空。

  窗外有不知名的鸟叫声,清脆悦耳,很是好听。

  她掀被下床,站在地上伸了个懒腰。

  这会儿才觉得肚子饿了,洗漱之后出屋子,邓池几个正站在树底下说话。

  绍桢打了个哈欠,问道:“你们吃饭了没?”

  邓池笑说:“吃了。张鼐一早上跟吴大夫跑出去找牙婆,雇了两个厨娘和浆洗婆子回来,给公子准备的饭菜还在炉子上热着呢。”

  绍桢高兴道:“真懂事,我昨天都忘了吩咐厨房上的事了,还打算带你们去下馆子呢。幸好张鼐记得。新厨娘手艺如何?吃得惯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总体而言还是挺满意的。

  槐花胡同的下人没有跟着过来,不然路上太折腾了,绍桢原本就准备来了济宁再雇几个下人的。

  厨娘和婆子来请了安就退下。绍桢比着在家里给下人的工钱还加了两成,这些妇人哪里不珍惜,生怕伺候得不好,丢了差事,请安都格外拘谨。

  鲁菜重视食材的原汁原味,咸鲜脆嫩,尤其讲究清汤和奶汤的熬制。绍桢先喝了一碗羊肉清汤,很是开胃,痛痛快快吃了两碗米。

  厨娘都很高兴,进来收拾了膳桌。

  用完午膳,王明镜拎着医箱进来给她诊脉,见她眼睛明亮有神,气色也红润,一看就笑了,打趣道:“看来张大人昨晚睡得不错?”

  绍桢笑道:“还好、还好。”伸出手腕放在桌上。

  王明镜把过脉,点头道:“恢复得不错,比前日的脉象好多了,看来济宁很对你风水么!”

  绍桢问他:“你觉得这里怎么样?本来就是我雇你来这边的,要是哪里不舒服,一定和我说。”

  王明镜浑不在意道:“金尊玉贵的大官人都没什么不适应的,我能有什么不舒服,这宅子向阳通风,又清净,自在得很。我看你每日用的药可以减些分量了。”

  绍桢满口答应:“你是大夫,我都听你的。还好你肯跟我来济宁,不然真不知道哪里找个信得过的郎中。”

  王明镜笑着出去了。

  绍桢才醒来没多少时候,不想睡午觉,在新家逛了一圈,让来昭到她面前回话。

  来昭很快过来了,不知其意,有些不安,打千儿行礼:“张大人。”

  绍桢坐在槐树下的藤椅上,和善道:“你别紧张。我初来乍到,想寻人问几句话而已。昨日好像听你说了一句,之前是在河道总督府当差的。我才要找你说话。”

  来昭放松下来,夸口道:“大人想问什么?小人别的本事没有,就一样,会打听,整个河道总督府的事儿,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绍桢笑道:“哦,看来我找对人了。”她朝院子四四方方地扫了一遍,问道:“我看这宅子修得很好,又阔气又雅致。照理,河道总督府里的同知一共有二十五人,我也不算起眼,怎么分给我这么好的宅子?还是说,其他同知大人分的院子也是这么好?”

  来昭笑嘻嘻的:“大人可是京城工部下放来的,身份不一般。况且,您所说的这二十五人,他们正经的官位叫管河同知,是从五品,在各个河段分管差事的,也不在济宁。您是河道同知,正五品,在河道府当差,协助总河老爷治水,当然不一样啦。”

  “总河老爷?是河道总督黄煊黄老大人么?”

  来昭肯定道:“正是,咱们这边都管河道总督叫总河的。”

  绍桢点点头:“总河老爷性情如何?”

  来昭笑道:“您不知道,总河老爷都快古稀年纪了,已经是要致仕的人,如今已经不大管事了,小人也不常见到他。河道府大部分的差事,都是交给副总河处理的。”

  河道总督府的官员很多,变动也频繁,京中吏部衙门里保存的河道府官员名录还是前年的,绍桢昨日才拿到济宁这边最新的官员履历名册,还没细看。

  她照着目录翻到副总河的一页,寥寥数语。

  副河道总督,从四品,赵逢辰,字良时,杭州府钱塘县人,昌化十年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寺丞、寺副,后任徐州知府,治河有功,入河道总督府,擢副总河。

  第143章上司

  “副总河是什么样的人?”

  来昭挠了挠头:“您听听就是了,副总河平时很忙,经常去下面河段巡查的,小人也是道听途说。赵总河很严肃,不喜谑笑,有些生人勿进的意思。对了,赵总河住的也是河道府分的宅子,就在咱们边上呢!”

  绍桢顺着他的手朝东墙看去。

  她早就留意到这里了。墙头探出一段粗壮的树枝,枝叶繁盛,一团团的杏花,艳如烟霞。

  绍桢笑道:“怎么赵总河家的是杏树,咱们却是槐树呢?难不成是赵总河自己种的?”

  来昭连连摇头:“赵总河性子冷清得很,去年十月才来济宁,哪里有这个闲情雅致呢,那杏树是上一任的副总河所种,长得这么好,管屋舍的河库道大人才没让人移走。”

  他一脸神秘兮兮,小声道:“小人跟您多几句嘴。赵总河老大不小,还没成亲,听说也没有子嗣,他家就两个老仆、两个书童伺候,连个丫鬟都不见……”

  绍桢咳嗽一声:“好了,这是人家的私事,以后别再说了。”若无意外,以后她就是跟着赵逢辰治水的。离得这么近,万一被未来的上司听见了怎么办?她还要不要做人了。

  不过官至四品还不娶亲,确实稀奇,比傅成穆还古怪。

  来昭便告罪受教。

  绍桢又问了一些河道府里主要官员的处事风格,聊了几句济宁的风土人情,便给了来昭赏钱,叫他下去。

  她信步走到东墙树下。

  杏花的香味很淡,有点像糯米的香,沁人心脾,仰头看见淡粉与蓝白绚烂的天空,格外惹人怜爱。

  日光太明亮了,她微微眯着眼睛,这么看了一会儿,才走回藤椅,继续读官员名册。

  ……

  绍桢原本是提前很多天启程的,无奈路上出意外,耽搁了多时,次日就已经是上任日期了,一早穿戴上新做的官服官帽去了衙门。

  前日在城外驿站接应她的典史站在门口等候,客客气气寒暄了几句,便带着她去见赵总河。

  昨日来昭说得果然不错,照这典史所言,黄总河惯常都是不来衙门的,今日也不意外。

  副总河如今就相当于河道府的实际最高长官,他的廨房自然在衙门腹里,绍桢跟着典史走了大概两炷香的功夫,才听得一句“到了”。

  绍桢道谢,肃了肃衣冠,才往内间走去。

  廨房不大不小,陈设很简单,书架前站着个高大的男子,侧着身子,正对窗扇,穿着绯色素罗云雁补服,乌纱皂履,系素金革带,萧萧肃肃,丰姿俊雅。

  绍桢见他略转过脸看来,忙拱手下拜:“下官河道同知张馥堂,拜见赵大人。”

  赵逢辰嗯了一声,走回书案后坐下,半点客套也没有,单刀直入:“工部派你来济宁,是协助治水,既然来了,不准偷懒耍滑、投机取巧,让我捉到,你就收拾铺盖仍回燕京去。”

  官大一阶压死人,何况越往上,品级就越难升。这位副总河还是有权力写折子往吏部告状的,到时她的脸就要丢尽了。

  绍桢应是。

  赵逢辰指了指书架边几摞厚厚的书册:“我没功夫亲自带你,这是近十年黄河各个河段治理的记载,你搬回去,照着黄老大人的《治河方略》看,五日后写份条陈给我,重点写以往治水之策的利弊。”

  绍桢看着那齐腰高的书册,有点无言。

  五天,她能看完吗。

  赵逢辰问道:“《治河方略》,你手头上有吗?”

  “有,”绍桢迟疑着给自己争取时间,“赵大人,这么多书,五天是不是太赶了?”

  赵逢辰皱了皱眉,摆手道:“下去,待会儿会有人送书去你廨房。”像是没听见她的话,竟然一点商量的意思都没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