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梳洗一下,换身衣裳再去房里。”
她应声去了。
只是没想到还是晚了一些,另一边禅房传来低声说话的声音,她刚穿过庑廊,便见明湘也往这边过来,软着声儿走过来:“我方才看见六妹妹,似乎是往这边来了,这么大的雨,也不知道去她要去哪里,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赵明宜与她迎面对上,只见明湘身后跟着一位年轻的公子。眉目清秀,面庞白净,那双眼睛倒是十分亮,很有几分少年气。
他们就在庑廊碰上了。
“六妹妹,你怎么在这儿!”明湘好像才看见她,眼中有几分奚落,上下打量了她一眼:“怎么弄得这样狼狈,这是去哪儿了?”
王颂麒也看了她一眼。
只觉赵家的另一位小姐……漂亮得实在抢眼。
她上裳湿了半臂,怀里抱着一把伞微微挡着,鬓边湿漉漉的发落了几缕在耳后。脖颈修长,白净如凝脂,也不看他,目光只望向她的姐姐。
“这是哪儿的话,我不过是去找知客师父帮我修补东西而已,五姐姐总是找我,还以为你有什么急事呢。”她不轻不重地回了明湘一句,侧身向王家少爷行了半礼,很快就去换衣裳了。
她现在确实有些不像话。见谁都不便宜,不如先回去收拾好。
回到偏厢的时候,她才听见梨月说这位三少爷明年三月就要参加春闱了。
“明湘小姐身边的丫头说的……”梨月皱了皱眉,还是忍不住地嘀咕:“说得好得意,好像三少爷已经是她们家姑爷了。”
梨月十分愤愤。
在她看来小姐分明也不差,可是她们今天实在太狼狈,还让人给撞见了。说不得是湘小姐故意带着三少爷来的……
赵明宜一边安抚她,一边任由云珠给她挽发。换了身茶色潞绸绣玉兰花的裙子。
而后才去禅房老太太那里。
.
王嗣年今日并不休沐,却专程腾出空来往大音寺走了一遭,见了母亲为他选的光禄寺卿赵风言的女儿,这才匆匆赶回刑部处理堆积的事宜。
等忙完之后,已经到了午间。
天边晴朗无云,碧空如洗,随意吃了些衙署的堂食,正要回刑部值房,却见衙门外停了架车轿,那一旁候着的侍卫可不就是周述真。
回了值房,果然见堂内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人。
绯红的官服,一如既往的冷淡模样。手边放着一盏清茶,也不见他喝。
王嗣年罕见的多看了他两眼,忽然想起晨间那个小姑娘来。他们应该是堂兄妹,可是为何一点都不像,不过这也没什么。……倒是这一家子模样都一致的出色。
百里挑一的好相貌。
第17章 搜查
赵枢来找他要辽王探子的口供卷宗。
王嗣年让人去找。
主事很快捧了过来,交给上首坐着的那位大人。
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关系密切,许多案件核查审办都需要三方共同完成。赵大人跟王大人往来密切,来刑部办事他们都当自家大人一般上心,而刑部的人往督察院去,也同样能得到便宜。
他们很清楚这里头盘根错节的关系。
“大人桌上这盏茶有些凉了,不如下官让人再去让人重上一壶来。”主事递了卷宗,犹然见桌案上那杯茶还是满满当当的,便长了个心眼。
“你先去忙,不用操心他。”王嗣年也坐了下来,陪坐在另一侧,挥了挥手,脸上挂着笑。
主事点点头,很快下去。而后将门掩上,亲自守在门外。
赵枢看了王嗣年一眼,没说什么,只去看手里的卷宗。
“知道你不喝这个……”王嗣年却是不嫌弃地将他手边那盏茶端了过来,自顾地喝了一口:“半月前我让人存了斛上好的雨前龙井,程何拿了去招待梁御史。早知道让他用广西留下来的那罐旧茶了。”
赵枢头也不抬:“梁棋那张臭嘴,就该让他喝这个。”
王嗣年挑眉,忽然笑了出来。
梁大人实在是督察院难得的妙人。脾气又倔又硬,像茅坑里的石头,谁来都不给面子,偏偏又在赵大人门下……这位便是再喜怒不形于色,今日也难得骂了句。
辽东局势不明,辽王反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皇上坐不住,又不敢轻易出兵围剿,非要让人搜罗罪证。压力施加给刑部督察院,还有锦衣卫,反正近来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赵枢看完卷宗,随手放到一边。
“辽王世子已死,证据失了踪迹,我们便是手眼通天也找不出来。皇上的意思,到底是想给这位同母兄弟留两分余地,还是真要他们拿出证据,光明正大地法办辽王。”王嗣年放下手中的茶盏。
老太后还在,兴许圣上有几分顾虑。
赵枢沉默了片刻。指尖轻轻地敲着椅子。
这件事耽搁不得。皇帝可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他们却不行。若是最后出了状况,圣上第一个就要拿他们开刀。
“没有证据可以搜一份出来……锦衣卫这些日子不是都在熬着么,要搜就要搜得人尽皆知。”拇指的扳指微微转动,他想了想,便道:“只要证据呈上去,就只看皇上怎么裁夺了。”
剩下的跟他们没关系。
王嗣年心下一惊:“你是说……”
反正辽王世子已死,死无对证。信不信由皇上,怎么裁决也由皇上,他们只要把刀递上去就够了。
王嗣年惊出一身冷汗,思衬许久,竟然觉着可行。
赵枢喜欢来硬的,这些年他也看清了他的作风。
想到今日刚从大音寺回来,王嗣年头更痛了几分。朝堂上的事糟心,家里也同样不清净,他捏了捏眉心,从一旁的柜子里找来安神的药。
“你今日去见赵小姐了?”赵枢将将要走时,忽然问了一句。
王嗣年却是眉心一跳,先想起来的是竟是那个站在香案前追着知客师父要补伞的女孩儿,眉眼那样清晰……石亭上见的那位光禄寺卿家的姑娘,面容却是很模糊了。
他点点头,嗯了一声。也不愿多说。
许是这些日子太忙,让他记忆有几分错乱了。
赵枢很快离开。
清明时节多雨。本该是个平静的日子,各家都在准备祭祀,去往寺庙上香点灯,却不想就在下午的时候,锦衣卫跟东厂的人都出动,在河间、保定、顺天三府大行搜查。
就连大音寺也没能幸免。
漂亮的桃花小径涌进大批身着锦衣的人,腰间按着长刀,有香客吓得惊叫出声,人群四散开来接受搜检。锦衣卫指挥佥事横刀立马往大殿椅子上一坐,祈年殿住持手里的佛珠都掐断了。
赵明宜此刻还在后山禅房中,还不知道前殿发生的事。老太太跟王家夫人,光禄寺卿夫人在一道喝茶,林氏站在廊下往外看,只看见女儿跟明湘,还有王家三少爷坐在亭中。
那位少爷坐得端正笔挺,仪态很是不错。两个姑娘坐得近一些,跟他隔开了一段距离。
而这头明湘正在问三少爷书画的事情。
“我练得一直是朱娘子的小楷,先生说我手腕无力,写出来有些悬浮。”她想了想,让人从禅房找了纸笔来,在亭中石案上写了几个字,而后拿给王颂麒:“三少爷可否帮我看看,到底如何才能改进一些。”
赵明宜也凑头去看。
端正雅致,很是清丽。
王颂麒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了一番:“姑娘写得已经很不错了,我家中的几位妹妹也有临过朱娘子的字,却是没有五姑娘写得好。”
“真的吗?我也只是皮毛而已。”明湘脸红了,微微低下头,又推着妹妹:“近来叔父回来了,叔父在书法上成就斐然,定也仔细教过妹妹吧。不如正好趁今日,也让三少爷见识一番。”
赵明宜一顿,先看了一眼明湘,只见她很是强硬,已经把笔塞到她手里了。
而后看王颂麒。
他倒是很温和,只是看着她,眼睛却是亮的。
“我写得不好……”赵明宜接过了笔,捏在手里叹了口气。
她的字确实是父亲启蒙的。只是有晗音珠玉在前,父亲总是骂她愚钝,那个时候她年纪还很小,便十分抗拒写字……慢慢地就写得更不好了。
明湘是知道她的短处的。此番不过是想让她出丑。
顶着两道目光的注视下,她只好动了笔。写了‘江流有声’四个字。
跟明湘的比起来,显然只能算端正了。
王颂麒看了看,只说也很不错,却有些勉强。她的父亲是书画大家,却没想到六小姐在此道上没有一点天分,显然是有些失望的。
明湘更高兴了,正说着要去拿给禅房里的几位夫人看,不料后山忽然喧嚷起来,禅房里的香客纷纷跑出来。
大批锦衣卫鱼贯而入。
“你们干什么,这是尚书府赵大人的家眷,这般硬闯可还有王法了!”仆妇在门前高呵,果真见闯进来的人退了两分,便没有自乱阵脚:“快退出去,若是惊扰了我们府中的女眷,可有你们官司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