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兄(重生)_小河边舟【完结】(24)

  他有些尴尬,坐得笔直。

  “我今日得闲,教六妹妹写字吧。”王颂麒决定不再说糖的事情。这个他实在一窍不通,写字最好了,他最擅长这个。

  为什么忽然又要教她写字了?

  “我……我每天都练的,今日已经写过了。”为什么知晓她字写得不好的人,总是很有兴味地要来教她。就像她的父亲,一边引她走笔,一边说她不如晗音,等教过一阵后便把她扔下了,说她孺子不可教。

  还有孟蹊,他说她的字写得不如陈婉十几岁时写的。

  说完后又要来教她……明明不喜欢她,却在教她写字这件事上十分执着,能在休沐日拘着她写一天。

  真的很奇怪。

  王颂麒练的是赵孟頫的楷书。他写了一行小诗,字迹行云流水,显然是下过功夫的。她并没有提笔写,只在一旁观摩,只是看见这一笔字,她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三少爷若是明年春下场,那跟孟蹊岂不是同一科的进士。

  只是她在那年并没有听到王颂麒的名字。

  前世这次春闱的前三甲她记得很清楚,一位来自南直隶苏州府,是考了很多年的举人了,功底深厚。五哥承翎也不遑多让,叔父十分看重,年少时便送去书院,再加上那年长兄封侯,家族威望日重,圣上钦点了探花郎。

  王颂麒应与六兄承宣也是不差的。

  只是谁都没想到会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解元。

  他实在很耀眼。五兄承翎跟六兄承宣是在赵家众多子弟中搏出来的,还有祖父指点,兄长的威望……王颂麒就更不用说了,王家老爷的独子,还有一位在刑部当政的叔父,是王家精心培养的少爷。

  却都没比得过那个出身寒微的年轻人。

  笔墨在宣纸上发出很轻很轻的沙沙声,王颂麒落下最后一笔,拿给她看:“六妹妹,你看我写得如何。”他读书多年,对自己写的东西显然十分自信。

  赵明宜笑着接过来,像模像样地看了看,点点头笑着说了句:“自然是很好的。”

  其实她不懂书法,只能凭主观来看。

  “那我来教你走笔吧!”王颂麒忽然来了兴致,拿过湖笔来给她,而后又给她铺了宣纸。

  她只能坐下来。

  王颂麒只在一旁看着,不时给她写个样,更多时候都不说话。他实在不会跟女孩儿聊天,因着常年在书院,跟家里的妹妹在一起的时间也少,而身边的丫头也是捧着他居多,更不用他开口了。

  有些冷场。

  他也察觉出来了。有心想挑起话头,却又觉着他都已经主动来看她了,为何六妹妹却没什么反应,只低头写字。

  便又不想开口了。

  上午很快过去。

  王颂麒离开,林氏过来给看她,又让人去寺里的厨房煮了红糖水,盯着她喝了。随后与她说起昨日祭祖的事情来。

  “……黑压压的侍卫,带着刀进了祠堂。”林氏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幸好那日你不在,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明湘吓得回去发起了烧,听说眼下还未退热呢。”

  赵明宜却是心里一惊。

  “所以哥哥已经把伯母的牌位移走了?”这才知晓昨日兄长为何看起来十分低沉。

  林氏叹道:“他们父子的恩怨,恐怕也难善了了。”

  窗外不时传来鸟鸣声,她没有午睡,坐在临窗的画几旁想着事情,梨月却在这时候进来,低声告诉她:“大爷过来了,周侍卫让我过来请您去祈年殿。”

  周述真过来请她。

  梨月伺候她换了一身衣裳。

  赵枢站在祈年殿的石阶上,远远瞧见她提着裙摆过了半月门。杏色的小袄,清淡水红的绫棉裙,头发梳了髻,戴着绿玉的簪子并着海棠宫花,一开始还没看见他,走得慢慢的。

  等过了月门,视野开阔起来,才遥遥地望见他。

  赵枢招手。

  她脸上忽然就扬起盈盈的笑,高兴地小跑着过来:“哥哥。”

  而后带她往祈年殿后山的禅房去。

  原来是带她来见慧觉师父的。

  这位师父曾经云游过许多地方,后来留在了大音寺,修习佛法经书,曾经简平郡王是寺里的常客,就是为了见这位师父。

  只是少有人知道,这位方丈还懂医理。

  赵明宜挑了一个蒲团跪坐下,兄长就站在她身后,和声道:“舍妹身体不好,今日带她过来,便是希望方丈替她看一看,该如何调理才是。”他没有坐下,只是站在她身后。

  或许是因为靠着山脚,常年见不到阳光,禅房很荫凉,隐隐有些冷。

  她瑟缩了一下,靠着兄长近了一些,随即伸出手。

  慧觉师父给她诊了脉。

  “……檀越脉息虚弱,面色淡白,想必脾胃寒甚,平日里饮食也不足以弥补。”他顿了顿,再观了观她的面像,又问她月信如何。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

  可是大哥站在她身后,赵明宜忽然就有些紧张,只能硬着头皮答道:“也不怎么规律,时长时短,十分地疼,没有力气。母亲也找嬷嬷为我调理过,只是用处不大。”

  “除却这次……已经很长时间未曾来过了。”

  有小和尚端来茶水,她觉着耳后根已经热了起来,忙借着喝水的功夫掩了掩发烫的脸。

  赵枢察觉到她的尴尬,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出去了。门外周述真走了过来,低声道:“爷,王大人来了,在另一边禅房等您。”

  王嗣年也未曾想到会如此巧。

  他正要见他,没想到在此处碰见了。

  第22章 再遇

  赵枢去了另一间禅房见他。

  其实只是一墙之隔而已。

  王嗣年早已在等他了。有侍从上来上茶,赵枢坐在临窗的另一张椅子上,忽而想起了什么,让侍从找人送个手炉到旁边茶室去。这才与他说起话来。

  也是巧合,王嗣年正有事找他,不想正好在祈年殿外看见赵家的车轿,才知道他今日也在寺里。

  两个人相识多年,从不废话,王嗣年开门见山道:“圣上驳回了刑部跟督察院联名上书的折子……听说这些时日圣体不愈,太后娘娘守在乾清宫,往来太医院的都是她老人家的人。”

  “兴许驳回这道折子,不是皇上本意。”

  辽王是太后幼子,自来宠溺。想来太后是想把这件事压下去。

  赵枢闻言,并没有立刻接话。他思衬了片刻,说道:“恐怕这就是圣上的本意。若皇上真的不想向辽地出兵,这道折子定能被太后娘娘截下,圣上只需要装聋作哑,私下派人将辽王押解进京便可。”

  当今内阁的元辅,便是太后的父亲,圣上的外亲。若太后插手,压一道折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皇上看来是想下死手的。”赵枢淡淡道。

  这位帝王前两月所做的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之态,只是做给自己母亲和诸位朝臣看的而已。让所有人都知道,圣上尚且顾念手足,只是辽王狼子野心,不得不杀。

  还得杀个干净,不遗后患。

  王嗣年终于回过神来,低声道:“所以圣上是想让这道折子上第二遍,督察院跟刑部来呈是不够的,还得让身份更高的人来……”他立马猜到:“皇上想要元辅大人亲自上这道折子!”

  皇上是这位老大人的外孙,辽王殿下也是。若由他来呈这道奏折,太后老娘娘便是再不甘,恐怕也只能作罢。

  赵枢点点头。

  王嗣年坐起身来,不断地摩挲着手边的茶盏。

  大音寺的桃花一直开得很盛,今年也一样。窗外桃花灼灼,枝叶茂盛,高大的树木盖起了华冠,将庭院遮蔽出大片荫凉之地,偶有鸟儿落在树梢上,扑腾出阵阵响音。

  赵枢:“恐怕还不够……”他看了看窗外,淡淡的花粉的清香飘进来,淡淡道:“还得下一剂猛药才是。刑部那个探子不是还没死么,提个死囚把他弄出来,放回辽地去,看看这位殿下还能不能坐得住。”

  “这不是鼓动辽王造反吗!”王嗣年眉心跳了跳。

  赵枢啜了口茶:“那又如何。”而后放下茶盏:“他早晚要动,不如我推他一把。”

  王嗣年后背一阵发凉。他以前觉得赵溪亭经历了那么多事,也只是冷漠而已,没想到他的手段比他想的还要狠辣……这样的人将来不是扶摇直上坐到最高处,就是跌落云端摔得粉身碎骨。

  他看了好友一眼,只见他看向窗外,神色淡漠。

  他从来都是这样的。看着温和,实则傲气到了骨子里,也实为冷漠。

  王嗣年从来都是向着他的,思衬了一会儿,低声道:“我会去找死囚把人替出来,至于如何放出去,就由你来做了。”此事若成,他在刑部的位置,能更上一层楼。

  更漏滴答滴答。王嗣年起身要走,却不想被人唤住了。

  赵枢:“忘了与你说一件事。”他微微抬眸看着王嗣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