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发生意外,他给王映雪安排了四个护卫守着,自己则带走以高达为首的六个护卫,其中有一个是那个送菜的小兵,外加虎子。
可不敢把虎子放在家里,姜时月怕它突然忍受不了王映雪,兽性大发,那后果决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不过说起那个送菜的小兵,今天他可是尤为兴奋。
本来以为来山里送菜是个苦差事,没想到这几天在山里过得比神仙还逍遥,今天甚至等来了杨将军,还有幸跟着他一起做事。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次要是做得好,回去就不是普通兵了吧!
有了确切的目的地,几人决定直接绕到后山下去。
然而这座山连绵不绝,横亘于东西两侧,他们只能从上次追刺客的路——山下一线天处穿行过去。
说来还要感谢上次那几个刺客,要不是他们,姜时月还不知道山那边竟和这边气候如此不同。
所谓南橘北枳,应该和这种情况比较类似。
因是白天,走得还算顺畅,几人下午就到了虎爬岭以南,越往前走,植被越茂盛,树木越葱翠;在空旷处抬头,可以望见远处山间的缥缈云雾。
姜时月已经摘了不少野莓了,一个个红彤彤地饱满又可爱。杨正卿看她不时往嘴里丢一颗,那满足的神情让他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应是不久前才下过雨,草地下的土地还很湿润,姜时月走着走着,忽然眼前一亮。
“有菌子!”
她蹲下来,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她扒开松针和青草,捧出一个橘黄色的枞树菌。
有认识的护卫指着她手里的蘑菇叫道:“这个有毒!”
“我们村王麻子是个傻子,有次不慎吃了一个,全身抽搐,后来吃大便才治好。”护卫说得一本正经。
姜时月:哈?
吃大便,认真的吗?
“时月小姐,快丢开,这玩意儿可碰不得。”见她还拿着蘑菇,护卫忙不迭提醒道。
众人听得一脸便秘表情,一时间姜时月感觉她手里的菌子在众人眼里成了洪水猛兽。
她没想到他们竟然不知道蘑菇可以吃,杨正卿一开始也要姜时月快快丢掉,但后来见姜时月那笃定的模样,他再一次决定相信姜时月。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村里那人不用吃大便也能自愈。”杨正卿对那护卫说。
众人见将军带头捡,只得视死如归地加入了捡蘑菇的行列,尤其是之前那个送菜的小兵,那冲锋陷阵的表情里夹杂着兴奋,瞪大双眼,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把蘑菇找出来杀掉。
姜时月也十分兴奋,捡菌子的快乐只有捡菌子的人才知道。那种发现一个菌子的惊喜、以及扒开草丛发现一窝菌子的成就感,在世俗的欲望面前,显得神秘又简单。
不一会儿,山里就“哇声一片”,姜时月勾唇,看来这种简单的快乐是不需要门槛的。
而且不得不说这边山上的气候确实要比山那边要湿润很多,姜时月在那边生活了快两个月,别提蘑菇了,就是野果也很难找到。
不过片刻,每个人的背篓里就装了小半背篓。
姜时月上前一看,真是什么色的都有,而且还有很多都是“红伞伞,白杆杆,吃了就要躺板板”的那种。
她只得让众人就地倒出蘑菇,来把有毒的蘑菇和不认识的一个个摘出去,然后告知众人哪些可以捡,哪些吃了真的会死。
已经认定姜时月是世家出身的杨正卿,又把姜时月对蘑菇的鉴别能力归咎为到老杨家后积赞的经历。
那么多种蘑菇有毒她都知道,这得是试了多少次,才能得出如此这般的血泪经验?
姜尝百菇时月浑然不觉自己在杨正卿眼里已经彻底成为一个为了杨家人殚精竭虑的存在,给众人科普一番之后,她不忘给他们灌输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想法。
“虽然小蘑菇更好吃,但最好还是只捡大的,小的等长大了再捡。”
杨正卿对姜时月的观点很是赞同,这边雨水充沛,骡子坑村乃至镇上和邻村的百姓倒是真的可以迁居到此,虽然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不迁徙的话,仅靠朝廷这次杯水车薪的救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且不说这次的救助还是他在朝上力排众议争取得来的,其实当今朝廷哪管百姓的死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还不知是怎样的民不聊生。只因这是他的故乡,他不能视而不见。
姜时月这个捡大存小的捡蘑菇方法在这重粮食短缺的时候变得尤为必要,于是他勒令属下不得捡小蘑菇,虽然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道菜,但这对后面迁徙过来的百姓来说,很可能就是救命的口粮。最后还不忘让他们传达下去,以后不管是谁,捡蘑菇时尽量不要捡小的,违反规定且量大者严惩。
然而他自己却是大小不忌,偷摸捡了不少小蘑菇,还跑到姜时月这里献宝:“这些你留着自己吃。”并补充,“你喜欢吃小的尽管捡,这片山连绵千里,你一个人总归也捡不完。”
姜时月:……
她这是也享受了一回特权?
还别说,感觉还不赖。
【作者有话说】
捡过菌子的举手!
第52章 迁居
◎他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将她放到同等地位来交流了。◎
确认了山南确实适合迁居之后,杨正卿和姜时月一行人没有过多停留,第二天就回到了山洞。
毫无悬念地,每人还背回来满满一背篓山货,而且外加一头野猪。
野猪是杨正卿和护卫合猎的,姜时月这次带的弓箭没怎么用,她其实不喜欢打猎,除非万不得已,过不下去了,或者没有别人,只能她自己来。
但凡有别人代劳,她很愿意乐享其成。
山北难民增多,野兽也被赶到了山南,这次是虎子第二次去山南,不难看出,它十分喜欢山南,因为在这里它总是能轻易地捕到野兔。
山南现在除了他们几乎没人,所以姜时月可以放心地让虎子在森林奔跑。
蘑菇是捡不完的,但是怕太多会压坏,他们一人只捡了小半篓,空出的地方就装了诸如山药蛋、山药、板栗、松子、竹笋之类不会被压坏的硬货。
对了,还挖到两棵野山参,看大小足有二十年的样子,都是杨正卿挖到的,他似乎在这方面很有点天分。
人参不是平常之物,姜时月要他自己留着,杨正卿竟有些生气。
“你当我是少两棵人参的人?”
姜时月默默收下了。
好东西谁不喜欢,人家是大将军,一两棵人参对他来说确实不值一提,是她狭隘了,穿越过来这才过了几天苦日子,竟就开始想象不到有钱人的生活了?
就要往死里薅他才对!
硬的山货可以存放,菌子太多却是会坏,带回来的野猪虽然不大,但也差不多有一百来斤了,他们这几个人一天两天也吃不完。
所以姜时月决定去一趟桃源村,一来把吃不完的菌子和猪肉带去半卖半送,换点其他易于存放的东西回来,二来也想去问问他们关于迁居到山南的想法。
虽然他们现在住的那个天坑式山谷看起来还不错,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源头就是那个小瀑布。
一旦小河断流,瀑布也将消失,桃源村到时说不定也会干旱缺水。
以她以往的性格,桃源村的人未来怎样根本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但这段时间以来,她时不时和桃源村的人互通有无,已然把他们当作在山里的远邻。
她无法袖手旁观。
虽然杨正卿也肯定会去和他们讲明利害关系,但她想着早一日告诉他们,他们也能早一步做打算,毕竟资源有限,桃源村的人和山里不认识的难民在她这里还是有一个亲疏区别的。
“要不要先给你在那边圈地你一块地?”杨正卿问她。
圈地干嘛?姜时月不解地看她。
“傻了吧,以后那边人会多起来,你先占个好地方,以后想盖房还是想种地都可以。”他又补充,“就算不去那边盖房种地,留一块山用来捡菌子也可以。”
他现在也不说捡蘑菇了,和她一起称蘑菇为菌子。
她想了想,觉得他的提议还不错,再一想,想要圈地也得有本事。
要么是足够多的人守着,杨正卿的人就算守得了一时,等赈灾回京,说不定山里那些人眼红她,合起伙来针对她欺负她都有可能;要么是建围墙圈起来,那她成什么了,地主婆?
她山顶的房子都还没盖起来呢,就跑去别的地方为了圈一块地建一圈围墙?
还是不要了,太累。
而且树大招风。
她就在这虎爬岭鲜为人知的山洞住着挺好的,而且山顶还有自带花园泳池的大平层,站在上面,可以一直望到山南很远的地方。
以后人们都到山南住着了,她逛集市也更近,神仙日子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