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很厉害了,一早上卖出去三十个馒头,换我肯定一个都卖不出去。”
钱穗儿,“我明天蒸五十个馒头拿出去卖。”
五十个馒头要全卖出去就是一块钱。
一天挣一块,那一个月三十块钱。
李强一个月工资三十五块钱,每个月她还能省下点三五块,加上她卖馒头的,她可以省下更多钱。
一想到这个钱穗儿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现在起床和面蒸馒头。
钱穗儿,“我不急,我就是很后悔没有早点听徐大娘的话。”
徐大娘一个月前就跟她说过这事,让她出去卖馒头包子啥的,但她觉得不体面有点丢人,就没去。
现在想来她真是糊涂啊,刚开始叫卖时候是有点不好意思,可喊完也没啥,尤其是馒头卖出去,钱拿到手里的时候,甭提多香了。
李强,“现在卖也不晚,你是第一个卖的。”
苏老师家馅饼店也是第一个开的,这片就他们一家。
钱穗儿这个卖馒头是卖对了,她第二天蒸了五十个馒头全卖完了,第三天又加了二十,七十个馒头,也全卖完了,她就大胆加到了一百。
一百个馒头卖是卖完了,不过要走的远点。
但是挣钱嘛,走远点就走远点,她决定以后每天上午卖一百个馒头。
人这东西,一旦闲下来没事干就会烦躁,易怒,自从钱穗儿开始卖馒头后,打骂孩子的次数少了,夫妻俩吵架拌嘴的次数也少了。
每天忙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钱穗儿把这状态归结为家里有余钱了,以前他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孩子们想吃这个那个她就来气,来气就忍不住打骂孩子。
随之心里烦躁,她就跟她家那口子拌嘴吵架。
现在有钱了,孩子们想买什么就给买了,她也能给自己买雪花膏啥的了。
钱果然治病啊,一切的烦恼都是来自于没有钱或者是钱不够!
钱穗儿算是悟出来了。
五月份过完六月份来临,馅饼店上个月营业额又涨了,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营业额涨了就是好事。
顾建华跟四位长辈聊了一下,打算在暑假时候辞职,接馅饼店的活计。
但四位长辈死活不肯。
“你辞职干啥?我们几个干得好好的。”
顾母第一个不同意。
苏父也说,“对,我们没事,这放暑假了小荷长意长安他们都有时间了,到时候忙不过来,叫他们来帮忙呗。”
“还有那谁,晓梅对象不是也过来嘛,有的是人手,你放心好了。”
顾建华,“爸妈,你们别说了我都想好了,我辞职过来当厨师,馅饼我也可以烙,就中午时候忙点,到时候让你们帮忙看一下,其他时间我一个人就可以了。”
他们馅饼店主要还是来吃馅饼的客人多,点炒菜的少。
他一个人没啥问题。
苏母过来,“这事你们夫妻商量了吧?”
顾建华点头。
苏母,“这么着吧,我们四个给你干完今年,也攒点钱,明年你接手店里,今年晓梅对象过来再加上你徐大娘,人手够了。” 。
第201章 生了三个儿子呢
她不止一次听闺女叨叨过,说本打算把他们接来首都养老的,现在却让他们这些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开店做生意。
心里过意不去。
“孩子们也是心疼我们....”苏母跟顾母几人说。
道理顾母都明白,孩子的心意他们也都明白,就是觉得辞去公安局工作太可惜了,一个月工资也不少啊,将近五十块钱了。
顾建华接受了这个提议,那就明年开始吧。
明年他接手店里,正好她媳妇说明年再开两个店,他就辞职接管馅饼店,顺便看着另外两家铺子。
苏荷最近在吃瓜,吃男女主的瓜。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顾梨婆婆回老家了,然后顾梨停课回去带她三个孩子。
这事原本她也不知道,但是奈何顾梨导员跟她一个办公室的,又听说了她是顾梨堂婶子,就过来跟她说了。
“苏老师啊,她婆婆没空,那她妈呢?能不能把她妈叫来,给看一下孩子,她这再耽误下去,该毕不了业了。”
导员操心死了,她就不明白那孩子咋想的,大学时候结婚就算了,怎么还生孩子了,还是三个,还没人看。
这不耽误学业吗?
去年耽误半年都挂科了,今年估计也得挂科。
苏荷,“这事顾梨应该写信跟她妈说了吧。”
又不是她闺女,跟她说干嘛。
张老师,“苏老师你是她婶子,有空你帮我劝劝她,家庭重要同样学业也重要啊。”
苏荷微笑,“好。”
搞笑了,顾梨亲爹妈话都不听还能听她的?
她就是婶子而已,还不是亲的。
她才不劝。
她要劝了顾梨说不定还觉得她在离间他们夫妻俩的感情。
这一世她压下周应淮这个宝,不就等着将来周应淮毕业工作升官,当她的官太太么。
顾梨前世活到了五十多岁,这个年纪该明白都应该明白吧,再加上重生的这十几年,两辈子她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确实,顾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