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还是觉得北大老师这个头衔说出去有面子。
当然苏荷本人也那么觉得。
所以不离职,本职工作副业两手抓。
而且老师这个工作比其他职业比起来已经很好了。
像明月毕业后去了税务局工作,晓梅是在工商局,雪儿去了林业局,韩佳佳在教育局。
这些个单位,除了法定节假日其他时间一概不放假。
她这个老师寒暑假都有假。
她认识的他们蒙省来的几个娃,除了顾梨其他都进事业单位工作了。
顾梨没有。
顾梨开了家服装店。
上周苏荷溜达的时候遇见的,铺子由顾梨吴三凤俩人在看,三胞胎儿子估计送托儿所了。
关系也不是那么好,苏荷进去聊了会儿就出来了。
像顾梨这种重生的,开服装店手到擒来应该是,毕竟前世干过。
也确实是顾梨缺的就是资金,不过把她爸妈养老钱都拿过来了,又跟同学们借了几百。
店就开起来了,店铺是租的,顾梨想等赚了钱再买铺子。
服装店生意不错,至少是把投入的本钱挣回来了,那些跟同学们借的也都还了。
吴三凤本来不跟苏荷比了,但是开这服装店挣了钱,又想比了。
她苏荷开了两家服装店,他们以后也要开两家。
挣到钱尝到了甜头,吴三凤不想回老家了。
顾梨服装店利润目前跟吴三凤五五分。
顾梨虽然不是很愿意,但毕竟初始启动资金是她爹妈出的。
“姑娘妈也不多要,三千块钱就行,等我够开铺子的钱。”
是的吴三凤自己也想开个服装店。
顾梨不愿意让吴三凤开服装店,虽然说她妈开服装店不影响她家店,毕竟这首都服装店多的是。
但是她妈要是开了服装店就不能给他们家帮忙了。
要知道她家里所有衣服都是她妈洗的,饭也是她妈做的。
就说,“妈,你都这个年纪了,快别折腾了。”
吴三凤可不乐意听这话,“啥叫我折腾啊,光指望你一个人,我啥时候在首都定下来,把你爸接过来?”
她想她苏荷能开店创业,她吴三凤也是可以的。
她也要一家家的开。
她也不想过那种看孩子们脸色的日子,自从婆婆瘫了后,她算是悟出一个道理了,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你是长辈还是小辈,伸手要钱的日子不好过。
钱这东西还是握在自己手里舒服。
“你就别管我了,我肯定是要开店,我给你带了几年娃,伺候你们一家几年,够可以了,谁家妈这样啊。”
真是,伺候儿子,伺候女儿,现在终于不用伺候了,这家伙的还不愿意让她走,真想让一辈子伺候啊?
她才不,她要像苏荷一样光鲜亮丽,即使她不是北大老师。
她也要光鲜亮丽的。
顾梨没法子了,也是因为挣了钱的原因,性子没以前那么急了,她道,“行行,随你。”
“不过你赚的钱,可不能给我哥他们邮过去了。”
吴三凤,“不邮,我给他们邮干嘛。”
哼,她要自己攥着,以后他们老了,哪个孩子愿意伺候他们,他们就给哪个孩子。
这是她们胡同一个老太太跟她说的。 。
第246章 说到心坎里去了
“那妈,你让爸过来,爷爷谁看啊?”
顾梨起初想让爸妈过来,是想让他们给自己帮忙。
但是现在她妈要自己开服装店,她就想到了一些以前忽略的问题。
比如她爷爷现在是她爸在看。
吴三凤,“你大伯大娘他们呗,我跟你爸都看了好几年了,也该让你大伯他们看了。”
至于老三就别指望了。
老娘去世的时候,过来参加了一下葬礼,其余时候,那都不过来,那真真是嫁出去的儿子泼出去的水。
当年她婆婆要的那二百块钱彩礼,算是要到根本了,直接断绝了来往。
顾梨撇嘴,“大伯他们能愿意看吗?”
她那大伯娘别看平时不咋吭声,但是心里那弯弯绕绕多着呢。
吴三凤哼一声,“不看也得看,反正不可能接来京市。”
顾梨开的这家服装店是挺挣钱的,三月初开的,到六月末光给吴三凤的钱就有三千多了。
这有钱底气就足了。
吴三凤直接给她家那口子顾银柱写了封信,让他来京市,他们一起开店。
虽然顾梨不愿意让父母开服装店,但也松了一口气,以后她店里的钱就是她一个人的了。
不用分给她娘了。
到目前为止,顾梨终于找到了一点重生的自信。
前几年过得实在是糟糕。
从她重生开始,她为了考北大没日没夜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是考上了,她松了一口气。
后来跟周应淮谈了对象,不小心怀孕了,虽然她对于怀孕也没有多排斥,但大学期间怀孕多多少少有点不方便。
好在都挺过来了。
她家应淮毕业后进政府单位工作了,单位给分了房子,挺大的,他们不用租房子住了。
应淮每个月也有工资,她也开了服装店,每个月也赚不少。
终于不用过伸手要钱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