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林去好友家吐槽去了。
他好友的关注点在别的地方,“你舅舅舅妈这在京市混的不错啊!”
“给你们寄这么昂贵的东西。”
赵青林谦虚,“我舅妈是北大老师,表妹表弟也是北大的,我舅开了个店,过得还行在京市。”
有个厉害的亲戚也是值得吹嘘的事情,再者他家这亲戚不远,就是他亲舅舅一家。
“二百块一斤,嫂子确实过分了,拿点可以,不能全拿了啊,给家里留一半啊!单人先不说,给孩子尝尝啊。”
赵青林,“可不是咋的,我说东西那么贵,我不多吃,我尝尝啥味道还不行吗?这家伙的全送她娘家了。”
“他们一家是吃好了。”
这边陈娟看赵青林不仅不哄她,还出去了,她气的收拾行李直接回了娘家,正好赶上午饭时候。
她娘家爹娘哥嫂在吃那海参鲍鱼,他们没想,陈娟还能杀回来。
“娟,你咋又回来了?”陈母问。
陈娟没回答,她看桌子上的鲍鱼和海参,“娘不是说过年再吃吗?”
她嫂子,“嗐,还不是你俩侄儿,闹腾着想吃,我就给炖了。”
“那泡水没有啊?”
她嫂子,“泡了泡了,泡了一早上。”
陈娟正好没吃午饭,她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海参,又干又硬,又尝了一口鲍鱼,也是这样。
假的吧,这二百块钱一斤的东西这么难吃?
“啊啊啊,妈妈,姑姑吃了我的海参!”
陈娟侄子不干了。
“姑姑就吃一口。”陈家儿媳安慰儿子。
陈娟,“姑姑不吃,都给你吃。”
陈母,“你咋过来了,还带着行李?”
心里寻思女儿不会跟婆家人吵架了吧。
下一秒就听陈娟说,“我跟赵青林吵架了。”
“因为啥事啊?”
陈娟就把事情说了,陈父陈母很生气,
“就因为这点事,跟你吵架,他什么意思啊,这还二百块钱一斤,我看两分一斤都没人要,又不好吃。”陈父夹了一个海参又扔回盘里。
陈娟想起来,“他三姨说,这玩意要泡三天才能吃。”
而他们才泡了半天。
陈家儿媳,“啥呀小姑,啥东西要泡三天啊,那蘑菇木耳都是干货,泡个十几分钟就能炒了吃了,就这我还泡了大半天呢,中间还换了好几次水。”
陈母,“赵家这次太过分了,妈跟你讲,他赵青林不拿一百块钱过来,你别跟他走。”
“啊?妈这不好吧?”
陈娟不解,要钱干嘛呀,她们只是夫妻吵架,她男人过来认个错,她就跟着回去了,没必要要钱吧。 。
第261章 让他出点血
陈母,“你傻呀?赵青林现在因为这点小事就敢叨叨你,而且你拿的也不多,就拿的这一点东西,他一大早上的跟你吵架。”
“我们必须让他出点血,让他长记性,不然他下次再跟你吵怎么办?”
“听你妈的没错,我们不会害了你的,你就先在这儿安心住几天。”陈父也道。
陈娟心里犯嘀咕了,哪有吵架的夫妻还跟对方要钱的啊。
再说要的这钱给谁呀?她爹娘?哥嫂?
陈娟没说话,心里寻思她先顺着爹娘,等青林接她过来那天,她直接跟着走就行了。
顾大姐大姐夫不知道儿媳回娘家了,中午的时候不见有人叫他们出来,去厨房一看冷锅冷灶的。
去喊儿子儿媳,发现俩人都不在,去哪儿啊?
记得儿媳早上回来了啊。
听小孙子赵凡说,“奶奶,早上爸妈好像吵架了。”
“吵架了?因为啥呀?”
赵凡,“我不知道。”他就隐约听见他们喊。
过了一会儿赵青林回来了,顾大姐问
“你媳妇儿呢?”
赵青林在好友那儿喝了点酒,“回娘家了。”
“不是,咋还回娘家了?”
赵青林不在意,“回就回吧,她拿那么贵的海参鲍鱼都送她娘家了,回去住几天,吃几天粮食,挺好。”
“妈你就别管了,过几天我接她去。”
“唉,你们俩这吵啥啊!”
顾大姐嘴上是这么说,但心里有点暗爽。
二儿媳这次确实过分,鲍鱼海参那么贵,都给拿去了,没留一点给他们,她儿子说的没错,既然都送去娘家了,那就吃几天娘家的饭。
三天后。
赵青林去了县里,他气也消的差不多了,去接他媳妇儿。
他去春晴白石头开的店里,准备买两罐罐头,还有两斤糕点。
中午去的,正好赶上俩人吃饭。
吃的还是葱烧海参捞饭。
“青林哥,你咋过来了?吃了没啊?”春晴起身。
那海参捞饭看着实在有食欲,就算是吃饭了也想吃两口尝尝,更何况他没吃呢。
“没,我准备接你嫂子去..”
白石头给拿了凳子,“去哪儿接啊?车站?”
春晴给舀了一碗饭,上面又给浇了葱烧海参捞汁,看着特别香。
也是看在这一碗海参捞饭面子上,赵青林噼里啪啦,如倒豆子一般,把他俩吵架的事全讲了。
反正都是亲戚自家人,说了也没事。
白石头震惊,“不是,嫂子都拿去了?一颗也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