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几天损失好几百块钱啊!
苏荷,“那怎么办?你大儿子又不会炒菜,让咱爸炒,他都那么大年纪了。”
“唉,你要不去,那我一个人去吧。”
“我想想。”
顾建华还是有点想去。
最后想了一晚上,他决定关门了,但是这个决定四位长辈不同意。
“你去你的,你关门干啥,我们炒呗。”苏父第一个反对。
顾母也是,“关门得损失多少钱啊。”
“你们俩口子放心去吧,我们没问题。”
青林,“舅舅,不还有我呢吗?馅饼我也会烙了,一些简单的菜我也会炒了。”
赵青林是在认真学厨艺,一个多月时间,他还真学了不少。
顾建华看着,他就算关门走了,后脚这帮人就把馅饼店开了,就道,“我不在时候,你们就卖馅饼和凉菜吧,炒菜别卖了。”
“行行行,你就安心去吧。”
陈娟不知道苏荷顾建华两口子去海市干嘛,她就问顾母。
顾母说,“你舅妈要开个蛋糕店,派员工去学了,学一年,这回去估计是看看他们学的咋样了。”
陈娟听的好羡慕,“舅妈还要开店啊?”
顾母抬眼,“开呀。”
她说过她儿媳各方面都拿得出手,顾母觉得没有人比她儿媳更厉害。
“舅妈这都开了几家店了?”
顾母,“也没几家。”
“不开店,光凭那点工资咋够养你表弟表妹他们啊。”
“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娃可不一样了,各方面都要兼顾,可不是吃饱穿暖,有学上就好了。”
顾母坐在前台,戴个老花镜在写字,一个太字,她写了一页。
她去年还觉得,人老了就应该好好过养老生活,不要瞎折腾,但是今年不知怎么了,她这个想法突然变了。
她想认字,死前至少知道她的名字是咋写的。
所以她让亲家母教她认字。
名字她现在会写了,她老伴的名字她也会写了,顾大牛,赵金枝,他们俩人的名字。
顾母觉得,顾姓比较难写,大牛,名字倒挺好写,她的姓和名字,还行,不难也不容易。
陈娟对于顾母认字写字这个行为,不是很理解,她觉得就是瞎折腾,人都那么老了,要说年轻人学习认字还行,以后可能用的上。
但是顾母都多大年纪了,日薄西山,土都埋到脖子了,学那字干啥,到了地府还能用的上?
不过人家乐意,也有那时间,她这个外孙媳妇不好说啥,毕竟关系也不近。
她道,“那还有啥要求啊姥,给他吃饱穿暖,给他上学,够可以了,我们那会儿饭都吃不饱呢。”
“现在这孩子还天天吃饱饭,有肉吃呢。”
陈娟觉得孩子们目前的生活,可比他们小时候过的生活好太多了。
还来京市上学,衣服没有补丁,每天吃细粮和肉,放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顾母,“这不是时代变了么,咱们得向前看,不能老想着以前,以前那自行车多珍贵啊,现在差不多人手一辆。”
“现在轿车多珍贵,十几万才能买一辆,以后说不定每家都有一辆。”
“时代在变化,我们人也得跟着变化。”
陈娟不想听顾母说那大道理,她觉得目前给儿子的生活,已经够好的了,至于以后咋样,以后再说吧。
再说了人人不一样,每个家庭条件不一样,她比不了。
不过陈娟抓住了顾母说的一个重点,
“咋呀姥姥,舅舅舅妈他们要买个车吗?” 。
第306章 彩礼要了多少啊?
“不买,那一辆车十几万,谁买得起啊。”顾母摇头。
“舅妈有那么多店,每个月收入应该不少吧。”
陈娟在想,那么多店,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吧,就这还买不起轿车吗?
“那也买不起啊,每个月收入是不少,但支出去的钱也多啊,人工房租水电费进货的钱等等。”
顾母知道儿媳开的那几家铺子,都是买下来的不是租的,但她不会对外说的。
陈娟听着,“也是啊,我把这些给忘了。”
她也是糊涂了,以为开店每天挣多少都回进自己兜里,但是忘了除去各种成本了。
“开店在外人看来是挺好的,但是压力只有自己开了才知道。”顾母叨叨。
苏荷顾建华这边已经到海市了。
之前苏荷给顾三姐写信,让她帮忙寄了点他们蒙省特产,夏天肉类不能寄,就寄了点奶制品。
苏荷带了十块奶豆腐和十张奶皮子,打算给许父许母还有黄师傅他们送去点。
下火车后俩人去招待所休息了半天,下午才去的蛋糕店。
对于他们的到来,何芝芝叶霜陈远很惊讶。
“苏姨姨夫,你们咋过来了?”
像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找妈妈似的,看见苏荷来了,三人都从厨房出来围在苏荷身边。
苏荷笑,“我不是说过暑假会来看你们嘛。”
是说过,不过三人当时以为那是安慰他们的,毕竟他们是员工,又不是苏姨孩子。
“海市风水养人啊,看看你们几个变水灵了不少。”
何芝芝笑,“这边空气比较湿润。”
“苏姐放暑假了,来看你家孩子了?”黄师傅从厨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