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系统继续道:【不过他也不能完全算偷点子。是于途在书舍与士子们闲聊时,曾笃定地分析过,说北地匈奴肯定会效仿前朝对如今的大夏跪地求饶,同时,于途也点出,面对这种情况,大夏最好的计谋便是收服部分匈奴当一条看门狗。以及于途还给出了几条收复匈奴的建议,再之后,书舍众人很感兴趣地进行假设完善,这个王郎君也参与说了两句……所以,他……应该不完全算偷点子。】
元软想了想,道:【唔……不完全算。但起码我知道了,王郎君并非那么惊才艳艳。】
不少官吏点了点头。
这时,皇帝看了太子一眼,然后开口道:“这人说得倒有些意思,太子,你如何看?”
太子先是一愣,有些弄不清皇帝的眼神,想了想,难道父皇在暗示自已背锅?戳穿王郎君的水平不行?然后乘机点出于途?
思及此,太子拱手道:“父皇,这人说得有理有据,条理脉络极为清晰,不像是一时兴起,倒像……”
皇帝轻轻一抬手,道:“朕不是在问他如何想,朕在问你,你认为他的举措可能采纳?”
太子:尴尬了!猜错父皇的想法了!敢情父皇是想“借未鉴今”啊!毕竟系统之前只说了一方面“匈奴人的投靠后的未来”,还没有说另一方面。
反应过来之后,太子稍作思考,谨慎回道:“儿臣认为他的举措很有借鉴性。比如让匈奴高层学习我大夏的文化,但儿臣想着,王郎君只提议让匈奴贵族学习大夏文化,却让他们依旧以草原部落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怕是有隐患啊。比如这些牧民对大夏认可不够,容易被策反。”
元软听着连连点头,对系统道:【哇哦。统儿你听,大侄子好聪明啊!一下子就说中了一个未来的劣势。】
系统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那是……毕竟是阿软你看中的大侄子,总该有两把刷子。】
元软嘴角微微抽搐,倒是不用这么给她贴金。
元软继续道:【统儿,你之前说坏处是一方面汉化不够完全,那么另外一方面是什么?】
系统:【小瞧了第三方的力量。】
众人全神贯注,都在暗暗分析这个第三方是什么存在。
这边,底下的某位郎君忽然高声道:“王郎君就没有考虑过,陈国会插手扶持匈奴吗?!”
元软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第三方难道指的是陈国?
不,不对啊。陈国与匈奴接壤,而且面积比夏国还多,匈奴强大起来对陈国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不是陈国,是更远的蜀国还是楚国?
元软果断道:【统儿,是楚国吗?或者说后世没有楚国,但是和楚国地理位置一样的第三方?】
第484章 居然是更西方
系统:【阿软真是聪明绝顶,除了第三方势力的地理位置的方向分析反了,其他思路是完全的正确。】
众人险些一个踉跄:……
系统你这也太宠了,这不就是完全说错了么?!
元软有些无奈地笑了下,道:【统儿你……罢了。所以不是南方的势力,那就是北方,或者说更北方,西域羌族、大月氏那一边吗?】
系统果断道:【对!】
此话一出,文臣们表情还好、
武将,尤其有过驻扎边疆经历的武将们,他们脸上都闪过一抹微妙不信的情绪。
后方的三皇子见状,忍不住低声询问:“陈将军似乎不信?”
陈将军思索了一会,压低声音解释道:“三殿下,末将并非怀疑系统大人所言,但西域地广人稀,国家非常多,大约五六十个。”
三皇子听到“大约”两个字,觉得有些荒谬,忍不住严谨道:“大约?多久没派暗探调查了?没个实数?”
陈将军无奈道:“三殿下,不是我们不探明,但西域地势环境很复杂,适合居住的地方有限,西域人为了生存经常爆发战乱,大国吞小国,大国内部又会分裂出新的小国,今天53个国家,明天可能是56个,后天可能是49个。也正因此。末将不认为西域能够联合起来,给匈奴提供什么帮助。”
三皇子点了点头,又道:“若是后世,西域出现一个王朝将其统一呢?”
陈将军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有可能,但末将认为西域很难统一……”
顿了顿,陈将军又道:“另外,系统针对的是大夏“实施汉化匈奴策略”后的缺点,那么应该不会有西域大统一这个前提条件。毕竟现在西域肯定没统一。”
三皇子点点头,也对。
这时,元软有些迷惑的声音响起:【统儿你确定吗?匈奴最喜欢抢劫西域。西域对匈奴的仇恨比对我们要深多了?西域怎么会支援匈奴呢?】
系统:【对啊。匈奴本来就喜欢抢劫西域。等一部分匈奴投奔中原王朝后,剩下一部分匈奴人更喜欢抢劫西域了。西域打不过,就派人来向中原王朝求助。中原王朝选择了拒绝,甚至还反过去压榨西域,增加商税税收。以至于西域小国被匈奴给吞了,西域大国也被骚扰的不行,再加上对中原王朝有怨气,就配合匈奴。这样,西域就成为了匈奴的大后方。】
元软听到这,忍不住道:【等会,那若是中原王朝不拒绝援助西域,是不是就能彻底摁死匈奴呢?】
系统忽然笑了一声:【哈……后世某个明君也这么想,那位在又一次收拾了匈奴后,就安排人去西域当官管着了,类似于节度使之类的。但也只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