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蜉蝣:三日逃杀_张半天【完结+番外】(54)

  那么问题来了,陈情的把握从何而来呢?佟小雨说的很对,她是在听完他讲述仓库的情景后一声不响离开的,在此之前她还非常急切地打探高凡的情况,所以她一定是从仓库的场景中读懂了徐百万并非高凡最后一个目标,且悟出了高凡的去向,那一定是一个明确的地点——她很执著,但并不莽撞,没有明确的地点不会盲目地擅自行动——高凡是不会轻易现身的,他确定会去的地方,一定是他怀疑害高晓晴失踪的凶手那里。

  在佟小雨东拉西扯的那几分钟时间里,邸云峰反复回想他给陈情讲述的在仓库中发生的事,确定其中没有隐藏的信息,也没有任何可供分析的线索,那么陈情想到这个人一定是通过自己对高凡的独一份的了解,其他人都不知情。

  手机响了,他左手拿出来,看见是佟小雨的号码,直接挂断。他不想连累这个丫头,她是个好苗子,将来肯定有所作为,而他是个劣迹斑斑的人,跟他混在一起只能说不清道不明。

  挂断后,他马上拨出去一个号码,是冯桂琴,高凡和高晓晴的前婶子,那个尖酸阴险的女人。

  信号通了,但是无人接听。他又拨一遍,还是无人接听。前方一辆大货车疯狂按喇叭、闪远光,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不小心驶入了对向车道,赶紧扶正车把回到本车道,几乎擦肩而过,大货车掀起的强烈气流吹落手机,摔得粉碎。

  不通,向邸云峰猜测的方向又进了一步。是的,他怀疑陈情前去的地方就是冯桂琴家。

  在那几分钟的后半段,他产生一点灵感:假设不纠结陈情推测高凡去向的过程,能不能知道陈情的去向呢?似乎可以,因为既然这个地点是明确的,被怀疑的凶手一定是陈情知道跟高凡有关联的人。

  陈情的确比其他人更了解高凡,可她了解的仅仅是高凡这个人本身,性格、心理、价值观、特长等等,对高凡的社会关系并不比别人了解得多,在来到清河镇之前她甚至不知道高凡还有个妹妹,足以见得高凡没跟她提起过任何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陈情知道的这个人一定在这两天的探案过程中在警方的视线里出现过。

  仔细想来,屈指可数,黑皮、张军鹏、齐盼盼、喜顺、高远达、冯桂琴,事实上,这些几乎是高凡的全部社会关系——他与社会的联系停留在入狱之前,几乎整个都是孩子时代,现在前面五个人全部都死了,只剩下冯桂琴是活人,用排除法,只能是冯桂琴。

  这是一种很极端的逻辑,更近似一种直觉,邸云峰甚至用语言表达不出来,所以他没说给佟小雨听,也没打算向上报告,他要亲眼去看一看,如果猜对了,一定能见到高凡,就算猜错了,看看从小虐待高晓晴的那个禽兽婶子长什么样也好,总之行动起来能让他确定自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此时的邸云峰还不知道,这种极端的逻辑思维成为他以后屡破大案的致胜法宝,那时他才体会到,这其实就是这几天高凡掌控全局的方法——在脑海中网罗所有已知信息,明显的、隐藏的、主要的、次要的、确定的、疑似的,来者不拒,不做主观评判,只让它们顺其自然整合成一张网,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事情就有了联系。

  棒槌村,冯桂琴再婚后生活的村子,属于清河镇管辖,但距离清河镇很远,距离隔壁县倒是很近,那个年代,公路网络尚没有今天十分之一发达,乡村还都是崎岖坑洼的土路,邸云峰骑着摩托,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

  村子很小,坐落在一个山坳子里,百十户人家,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白墙灰瓦,古色古香,《双水县志》中提到过关于这个村子的历史,还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在清朝中晚期,有一伙采参人,循着棒槌鸟的叫声,来此地找棒槌,棒槌就是人参,那个历史时期几乎像仙丹一样神圣,这伙采参人经验丰富,到了没多久就准确找到棒槌的位置,花了三天时间整须整尾地挖出一棵老山参,上称一称,八两有余,人参市场流传着那么一句老话“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八两的棒槌非常罕见,价值不菲。

  采参人高兴得不得了,当晚在山坳中扎营休息,就着一些山珍野味开怀畅饮,足足喝到半夜,他们正在畅想卖参以后的生活,忽然听见窝棚里有呼噜声,诡异的是,这深山老林的,七个采参人都在窝棚外的火堆旁,谁在窝棚里睡觉呢?

  胆小的往后退,把五十多岁的参把头推到最前头,参把头奓着胆子掀开窝棚帘子,正见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小子躺在狗皮垫子上憨憨大睡,怀里搂着一个空酒坛子。

  说来奇怪,那时正是深秋,山里很冷,小小子却是光着屁股,只穿一件鲜红的肚兜,不光不觉得冷,还红光满面,再仔细看,小小子头扎双髻,眉心一点红痣,要多漂亮有多漂亮。

  一瞬间,参把头明白了,这竟是一个人参娃子。前面说过,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民间相信人参要是再往大长,就能成精,通常会在夜间变化成一个顽皮孩童,玩耍在山野间,躲在暗处跟行人开玩笑,但是从来没有恶意,采参人若能捕捉到其行踪,便能得到其原形大货,那就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了,这么说吧,要是进贡给皇上,皇上至少能赏个县太爷当。

  参把头经验老到,示意大家不要出声,悄悄退回去取来驴子脖子上的铃铛,用红绳穿好,再回到窝棚里,把这带铃铛的红绳绑在参娃子白玉一样的脚腕子上。

  刚刚绑完,参娃子醒了,不气也不恼,在参把头花白的胡子上狠狠扯了一把,大笑着跑进深林。

  采参人即刻开追,追了一宿,竟然跟丢了,但第二天天一亮,晨风吹过,山里隐隐约约传来铃铛的声音。

  这种翻身改命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大家商议,决定留下来挖到这参精再走。

  这一找就是半个多月,带来的干粮和日常用品都用光了,参把头就派人到山外购买物资,他带人继续找,但参娃子始终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那老参好像会移动一样……

  一来二去,随着他们往返山里山外的次数越来越多,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更多人赶来凑这个热闹,跑山的、打猎的、卖艺的、流放的应有尽有,后来连卖大炕的和货郎都来做买卖了,最终他们有没有找到这根参精民间没有记载,但这些人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从那时候起这里就叫棒槌屯。

  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村以后的时间里,村民们时不时就会在山中发现人参,卖到山外,补贴家用,大概二十年前,有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官员听说这段奇异故事,带队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壤和水源是最适合人参生长的,于是申请资金在这里搞起林下参种植,村民们直接致富奔了小康。

  下午四点,山里的天已经偏黑,邸云峰缓慢骑进村内,感觉到一点不同寻常的气息。

  首先,这个时间正是农村做饭的时候,但没有一家烟囱里冒烟,其次,家家户户大门敞开,却不见一个人影,村子里也静得出奇,好像大家有什么事都走了。

  好不容易,邸云峰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看见一个独自玩耍的小孩,将其叫过来问,“你家大人呢?”

  小孩胆怯地看着邸云峰胯下的大摩托,回答说:“桂琴奶奶不见了,大家都去找她。”

  第45章 吊死鬼

  不见了?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在胸中展开,邸云峰急忙让小孩说说具体情况。

  小孩说:“就是瘸爷爷家的冯桂琴奶奶不见了,村长让人找,一开始是几个人,后来全村人都去了,大人都不在家。”一边说着他一边走到近前,摸了摸摩托车的油箱。

  全村人都在找,肯定不是小事,又是这个节骨眼儿上,十有八九跟高凡有关系。

  邸云峰又问小孩知不知道去哪找了。小孩说:“不知道,好像是山里。”

  邸云峰抬头仰望,看到太阳正在落山,飞鸟还巢,植被茂密的大山中响起大自然的喧嚣,看不出人在哪里,决定先去冯桂琴家看一看。

  他把小孩抱上车,在其指引下来到村子最后方的一户人家。这座房子后面紧挨黑森森的山林。

  山村来讲,房子很气派,窗明几净,前院是红砖铺的,车棚里停着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农用三轮车,家境殷实。

  此时这户人家大门敞开着,房门虚掩着,屋子里黑咕隆咚,没有一点动静。

  邸云峰停下摩托车,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问小孩是什么时候发现冯桂琴不见的,小孩子停在原地,爱不释手地摩挲着车座,回答说是半个小时以前。

  半个小时?邸云峰有点不敢相信。通常情况下,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半个小时联系不上是不会兴师动众去寻找的,除非有人目击其遇到了危险。

  邸云峰在院子里驻足,希望能听见山里的人语直接锁定目标,然而山太深,林子太密,没有响动,他只好迈上台阶,走进屋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刑侦  张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