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98)

  “好好好,”拓跋焘下座搀他起来,“能者多劳,侍中还须为国效力才是。乞骸骨这种话不要再说了。”

  宴席极为丰盛,胡汉之味琳琅在目,蒸豚、胡羹、胡炮肉、跳丸炙、驼蹄羹、髓饼、鱼鲊等美食,都应有尽有。

  “按《食经》中记载的做法,取一头肥糯的小猪,煮至半熟时分,放入豆豉汁中浸渍。再用一升生秫米,投到浓汁中,等到它浸渍发黄之时,便可煮成熟饭,上洒豆豉汁。接着,把切丝的生姜桔皮、切段的葱白,连同小猪和洒上豆豉汁的秫米饭一起放到甑中,蒸上两三顿饭的光景。起锅时,把熟猪油和豉汁,均匀地洒在蒸猪上。”

  叱罗结的孙子叱罗玮,如是描述。

  这话说得绘声绘色,听得拓跋月食指大动,以致于,多年后她还记得这些细节,并说与拓跋月听。

  拓跋月听了后,却想,这叱罗玮好生聪明!

  彼时,崔浩被迫赋闲于室,但皇帝心中一直挂怀;而叱罗结代替崔浩成为宠臣,门庭若市……

  当日,皇帝当那个“不速之客”,怕不是为了给叱罗结贺寿,而是去看有哪些人对叱罗结阿谀奉承!

  所以,庖厨在御前献艺之时,故意提及崔浩所著的《食经》,自然是想说,他和他的主人,都对崔浩极是尊敬。

  这话一出,怕是能打消拓跋焘的些许顾虑。

  好一个聪明人!

  (1)叱罗玮,属虚构。

  第135章 将庄园善加利用

  拓跋月稍等片刻,叱罗玮便如约而至。

  这酒楼共有三层,位于宫城之西,客流量并不大,但毗邻西城门。

  二人就酒楼经营的细则商议一番,皆以为,酒楼的生意应面向往来客商。故此,美食固然紧要,但雅致舒适的住宿更是吸引客商的关键。

  商议完毕后,叱罗玮陪拓跋月驱车前往庄园。

  马车在宽阔街道上缓缓行驶,很快驶出城门,驶入一片宁静乡野。

  下了车,推开庄园的大门,便觉一股霉味。

  饶是在大雪封冻的冬日,这股霉味仍压不住,在潮湿阴冷的院落里回荡。

  见状,霍晴岚忙叮嘱随行的下人们略作打扫,转身对拓跋月道:“公主,不如先去看看后面的田庄吧。”

  拓跋月颔首。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庄园后的田庄里。

  白雪覆盖之下,天地间惟余莽莽,看不分明。

  拓跋月把地图递给叱罗玮。叱罗玮看了一会儿,便开始规划,说哪些地方种瓜果蔬菜,哪些地方种田,听得拓跋月神往不已。

  照她的想法,如能将庄园善加利用,足够酒楼之用,能保证蔬果粮食的品质。

  规划一番后,叱罗玮伏在亭中石台上,在地图上标出区域。

  旋后,他又在地图下端空白处,写上“本母子瓜”“助苗出土”“甜瓜引蔓”等语。

  “这是一些种瓜果的技艺么?”

  “是的,公主,请容我为您一一解释。‘本母子瓜’,说的是刚长出叶片就结成的瓜。这样的瓜,应该被留下当种瓜。因为它结瓜也会很早。”

  “中熟瓜不行么?”

  “不行。若是用中熟瓜来作种子,蔓要长到二三尺那么长,才会结瓜,”叱罗玮笑,“当然,晚熟瓜更不行了,要是用它来作种子,瓜蔓要长全之后才会结瓜。结瓜之后,瓜成熟的时间也很晚。”

  “好,我明白了。‘助苗出土’是何意?”

  倒也能顾名思义,但拓跋月还是想听叱罗玮解释。

  “这个是说甜瓜。它的种子顶土力很弱,需要人来助它一把。”

  “有趣有趣。”拓跋月脸上写满好奇,“古人批评揠苗助长,现下我们却能助苗出土。具体怎么做?”

  “可借黄豆替瓜子起土之法,先锄去地面的干土,开一个坑,大小像斗口一般大。其后,把四粒瓜子,三粒大豆放进去。”

  “我明白了,”拓跋月豁然开朗,“是等豆子吸水膨胀,叶子破土而出。”

  “公主颖慧。叶子顶土而出后,甜瓜子的幼芽,就会趁黄豆苗顶松的土,一起跟着出来。”

  “两种芽苗不会缠在一起么?”

  “自然不会,”叱罗玮做了个掐断的手势,“等到甜瓜苗长出真叶,就可以把黄豆苗掐去了。”

  “真是个好法子。你再说说‘甜瓜引蔓’。”

  “这是甜瓜出苗后要做的事情了。蔓就是主茎,引蔓引得好,分枝就多。分枝多的话,甜瓜就结得越多……”

  正说时,忽有仆从来报,说门外有人求见,但并未说及其身份。

  拓跋月心道,此人必不简单,遂道:“请过来吧。”

  她顿了顿,又道:“请到屋舍里吧,外面冷。”

  片刻后,拓跋月缓步行去,见一男子在大堂踱步,身影有些熟悉,但一时却想不起来。

  “您是……”

  那人转身看她,面上含着温和的笑意。

  拓跋月忙行礼如仪:“太子殿下。”

  叱罗玮等人,也纷纷行礼致意。

  拓跋月暗道:还真是意外,竟是太子拓跋晃。说起来虽是姑侄,但她和太子往来不多。今日,他忽然在此现身,更让她大惑不解。

  “叫我阿晃便是。”

  拓跋月犹豫了一下,颔首:“阿晃。”

  拓跋晃方才露出笑意:“我出了一趟城,约莫在三丈外,见这庄园半开着门,就进来看看。还以为是进了……”

  他笑意更浓,没说下去,彼此会意就好。

  拓跋月也笑了。

  “我问门子,他说阿月在这里面,我才想起,前几日父皇拨了一处田庄给你。没想到是这里……”

  当年,长宁公主被褫夺封号,此事朝中人尽皆知。

  拓跋月涩然一笑:“日后,我把这里打理好,一是不负至尊隆恩,二是孝敬母亲大人。”

  “姑姑纯孝,祖母有福气,”拓跋晃眸中含了几许欣赏之意,又环顾四下,“现如今,这田庄在你手上,必能经营妥当,不致浪费。”

  这话本属客套之语,但拓跋月心念电转,却暗暗寻

  思:何谓“在你手上”?难道,它曾经差点被拨给别人么?

  但拓跋月没问,太子拓跋晃此人,言行谨慎,不太可能从他嘴里掏出什么话。

  况且,今日他忽然造访,真是“路过”么?

  拓跋月便寻了别的话来说。

  因他说了出城的事,她便笑问:“阿晃出城是去作甚?”

  “前日,我与昙耀法师,去了三十里外的武州川。现下,他在武州川选址,我便先回来了。”(1)

  选址?难道……

  拓跋月曾听说,太子崇佛,故此他与昙耀走得近,是在谋划开窟造像么?

  没等拓跋月说话,拓跋晃遂问她,天梯山石窟是否壮观庄严。

  拓跋月想起自己曾在天梯山石窟礼佛,颔首称是。

  拓跋晃便搓着手,一脸兴奋。

  “那太好了,你知道吗,姑姑?武州川那边有断崖,很适合开窟。”

  拓跋月顺着他的意,笑道:“那便好。平城佛寺众多,却无石窟。”

  “没错,我也做此想,等昙耀法师选了址,再做打算。”

  “好,姑姑计日以俟。”

  察言观色,太子似乎是真心实意要开窟。

  按理说,此举并无不妥,不管他是真崇佛,还是单纯只想驭民。

  不过,拓跋月听李云从说,皇帝近年对佛事兴致缺缺,反倒是受白马公崔浩的影响,和一个叫寇谦之的道士走得很近。

  若皇帝有所偏好,太子的愿景恐怕便很难实现了。

  想起昙耀,拓跋月又有一丝不自在。

  刚到姑臧不久,她还抓住了昙耀的把柄,让他对自己俯首听命。

  (1)昙耀来平城的时间,没这么早。此处为虚构。另,再次强调,因情节需要,但又担心冒犯古人,故此“昙无嗔”“昙耀”的名字,取谐音。

  第136章 可以去查质库

  原来,当拓跋月发现昙无嗔的秘密之后,便以此为要挟,迫使他听命于她。

  当年,沮渠兴国遭遇不幸之后,沮渠蒙逊将怒气撒到昙无嗔的头上,决定遣斥沙门,下令罢佛。为挽回声誉,在河西宣讲佛义,昙无嗔兵行险着,竟在天梯山的车太后造像上动了手脚。

  所谓的佛像流泪的神迹,其实不过是人为之法。

  据拓跋月之言,先将黑矾擦涂在石料上,再以水反复冲刷,便能使之呈现泪痕般的水迹。她已命人查验过了,造像的眼睛之下,确有黑矾的残迹。

  证据确凿,昙耀也无法否认。

  此事只可大,不可小。若是被河西国主沮渠牧犍知晓,莫说是昙耀的性命了,整个河西的寺僧都会受其影响。欺君之罪,谁担得起?

  无奈之下,昙耀不得不应允拓跋月,若有用他之时,他必不推辞。

  拓跋月记得这话,故而,在她有孕时他如实告知大王的想法,在她炮制敦煌谶言时,昙耀不曾拆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