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_终日看山【完结】(109)

  这个道理,程以时可以想到,蒋彦辞没有道理想不到。

  “扬城整个城市发展相比苏市、海市都落后不少。一个机械厂的厂长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蒋彦辞三言两语解释了一下。

  其实有的时候,这种工厂厂长为什么能在一个地方“只手遮天”?其实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厂长的背后站着什么样一个存在。

  权力大权利小,能力大能力强,有时候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

  蒋彦辞从不插手程以时的生意,也从来不会插手她的社交,因此只道:“如果她说的生意,你感兴趣,做一下也无妨?”

  调料生意?

  程以时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他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低着头眼珠打转,在细细地想:她是否对做这个生意感兴趣?

  在林碧华给她的规划中,这个调料生意是有大的赚头的。从小火炉每天“客满为患”的经营状态中,不难看得出来,南城人活着说南方人对于这不同口味的涮锅都是有向往的。

  向往在某一刻就意味着“销量”,只要有销量就不用怕不会赚钱。

  “如果只做这些涮锅的底料的话,好像还可以,应该能赚钱。”她幽幽道。

  “能赚钱”这一点不是她乱想的,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程以时指指外面的大厅,对蒋彦辞说:“春生说,最近有很多老顾客来吃饭带了饭盒,吃完之后专门打了底汤回去,说是回去自己做做不出来那个味儿。”

  正是基于这个事实,所以她才觉得,假如生产涮锅底料,一定是会有广大受众的。

  蒋彦辞:“……”

  这个事情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程以时见他震惊,瞬间也不觉得她自己之前“孤陋寡闻”了。原来跟她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一个人。

  “那这个生意或许可以做下去。”蒋彦辞当然看出来她眸中戏谑的一面,无奈地抬起手,捏了捏她软软的脸颊。

  “哈哈哈。”程以时一边笑,倒在他身上,另一面抬起手,试图捏回去。

  蒋彦辞不说话的时候人是冷峻的,看起来生人勿近。而其实很他认识的人就会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伪装的一面。

  把一个“冷峻”的人折腾到“冷峻不起来”,这是程以时贯想看到的一面。于是,她表面上伪装在捏人,实则踮起脚,“啵”一声在他唇上啄了一口。

  蒋彦辞被人突然“攻击”,逐渐维持不住“沉稳”的神色,眸色渐深。

  “味道还不错!”不断在作死边缘试探的程以时显然忘记了前几天晚上的一些事情,故意“挑衅”他。

  之所以敢这么做这么作弄人,赌得就是一个某人在这里“吃过亏”,不会再上当。

  “小时。”蒋彦辞一把把人搂住,手按在那个纤细的腰上。

  突然。

  门外传来小刘跟其他人聊天的声音,说话声透过门传进来。

  “今个老板亲自做那个新菜,我得好好学学。”

  “什么新菜?就是过年期间小火炉要上的新菜品,好像是什么炸茄盒,炸小酥肉。”

  “这两道菜一听名字就知道很好吃,我现在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几个人说话声音越来越近,程以时迅速地把搂住她的人推开,然后板着脸整了一下衣服。

  几乎是刚整完衣服,那几个人就推开了后厨休息室的门。

  “那个…”刘明还想说些他的意见,结果一推门就看到黑着脸的蒋彦辞,以及他不远处正在看原材料的老板,瞬间前面要说的话都忘记了,呆呆地喊,“蒋哥,老板。”

  蒋彦辞点点头,但是心里却在想,他为什么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

  程以时端得那叫一脸严肃,见他进来,指着那些待处理的里脊肉以及花椒,跟他说:“既然回来了,就开始处理肉吧。争取在晚上营业前能做出来一批让客人们尝尝。”

  “好。”刘明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被他忽略了,但是一时没想明白。这会儿又听程以时提做新菜,就完全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忙不迭地穿了厨师服,戴了口罩,忙活起来了。

  见刘明忙着处理后,程以时这才给后面黑脸郁闷的蒋彦辞一个手势,打发他离开后厨。

  蒋彦辞:……

  “酥肉”在历史记载中,多见于山省和南省,属于一道传统的地方明白。就比如像被誉为十三朝古都的神都著名的“水席”名菜,其中有一道便是用酥肉做成的。

  不过这两个省做酥肉大多数最后的吃法以“蒸”和“烩”为主。“八大碗”中的蒸酥肉口感嫩滑,烩酥肉则是一般会与丸子汤结合,成为一道口感极佳的美食。

  而程以时做“酥肉”却不用它最传统的吃法,不蒸也不烩,而是要下锅涮。

  正如各地对于酥肉的吃法不太一样,其实严格一点,每个地方或者说不同厨师做酥肉取的肉的位置也不太一样。

  有的人爱用五花,认为这个部位做出来的酥肉肥瘦恰到好处,香而不腻。而有的人则更好用猪梅花肉或者是里脊这一块,肉质更紧实,口感更好。

  程以时在肉的选择上就更偏向于后者,用猪里脊来炸酥肉。

  里脊属于精瘦肉,新鲜的里脊切成长条,拌上淀粉以及适当比例的面粉,再加入鸡蛋,另外加上食用盐,胡椒粉,葱姜汁以及大量的花椒粒进行搅拌。当面粉成糊状,并能成功挂在里脊肉条就算成功。

  接着开火热油,先中火再大火,逐个下入肉条,等到肉条浮起来后就可以出锅。

  刚炸出来的酥肉颜色焦黄,口感外酥里嫩,没有加花椒的香咸可口,加入花椒的则更添了一丝椒麻的口感,一连吃下去几大块,都不会觉得腻。

  而剩下的面糊也没有浪费,程以时趁机将茄盒也一并做了出来。

  等一堆炸得金黄酥脆的茄盒出来,外面的客人们闻着从厨房里面传出来的香味,一个个地已经按捺不住了。

  其中曾在小火炉请过客的申正义,在闻到味道以后马上跟老伴李洁对视了一眼。再得到她的“回复”后,马上跟旁边正在给他们上菜的春生攀起来了关系:“春生,我跟你大娘,是不是小火炉最忠实的客户?”

  春生:“?”

  他怎么闻到了熟悉的套路。

  第92章

  “麻椒小酥肉”和“黄金茄盒”的推出, 让小火炉在新年到来之际,有多了一大堆前来订餐的客人。

  本来小火炉的铺子其实是足够用的,一楼的大堂, 二楼的包间, 装下七八十号客人绰绰有余的。

  只是从前一段时间, 小火炉靠着“水煮鱼”再一次成为了南城老餮口中的“顶级美食店”代名词后,几乎是来南城的人都可能听到过这样的对话。

  ——小火炉?那个是涮锅店吧,我想吃正宗南城菜!

  ——小火炉是个不正宗?!这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了。

  ——不是。

  ——我跟你说,整个南城要是说小火炉做菜不正宗那就没有做菜正宗的地方了。

  总之,不管做江南菜淮扬菜如何, 来南城的人都知道在门东大街里面有一家叫“小火炉”的涮锅店。

  随着名气的不断提高, 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外面等座时间越来越长的问题、包间暂时无法接待更多客人的问题,后厨每天采购的菜量和肉量基本上剩不了, 人手忙不过来等诸多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概论性的词语来解释,那就是小火炉客流量承载量已达上限了。

  在一楼二楼接待的桌数不变, 翻台率逐日增加的现在, 现有的店铺已经达到了它最大的载客量, 再多一点都接待不了。

  正因为这一点, 所以才导致外面排队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难不难, 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来说,只有一个方法——扩大店面。扩大店面这个事情为什么又说它难呢?主要还是跟店铺本身有关系。店铺所在的门东大街目前可以说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周围都是一些老店。

  老店也就意味着这些店面大多数是祖产, 做生意的人都还挺注意这一点的, 轻易不会动祖产。

  当初程以时能“捡漏”这个店铺, 除了当初中介的帮助以外,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一点运气的因素存在。

  因此, 现在还想捡漏基本上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不过当时装修店铺的时候,的的确确还有两个可以改造的地方,一个是跟后厨相连的废弃小院,另一个则是那被当做杂物间的三楼。

  程以时是一个想到什么就会去做的人,当天跑了一趟有装修业务的工程队,下午就带着人过来量尺寸了。

  木芳芳见工程队的人在废弃小院还有三楼的杂物间跑上跑下,想着装修的事情,还有店铺的事情,于是问程以时:“那装修期间,咱们店是不是刘不营业了?”

  就像之前街口有一家店改成了录像厅,当时找了工程队的人过来装修,是花了不少时间的。不过时间长也是有必要的,后来一看工程队装修的效果确实不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美食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终日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