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到是谁送来的?”
王管家摇头。
“去研墨,本官要写折子面见皇上。”姜云泽思忖片刻,收起信笺,大步朝着书房走去。
…….
日子过得飞快。
践踏事件平息。
战事还没有平息,流民也无法返回故土,如何安置流民成了当务之急。
朝臣最终商议决定,为老弱妇孺安置住所,开仓放粮,招募流民参军。
民间以陆家三娘为首的商贾自发资助御寒物资,建了粮仓,面向流民招募劳工。
解决了流民四处流浪的困境,减少了路有冻死骨的情况。
让流民得以安稳渡过寒冬。
从深冬到初春,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冰雪渐融。
绿芽冒出了枝头。
大地焕发出了新生。
姜淼淼的作息在二舅母日日的督促下,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早睡早起。
一开始是二舅母直接拿了锣鼓在她房里敲。
烦死了!
烦死了!
她怀疑二舅母是在报复她。
但这女人真的就是一根筋,非要将她的作息扳正不可。
然后她就真的习惯了。
到点就醒。
春日还好,冬日简直要命了。
吃完早饭,小姑娘背着小布兜小水壶去隔壁上学。
陆芝芝和喜儿抱着书在后边跟着。
去的时候小乘安已经提前上了半个时辰的课。
自亲眼目睹踩踏事件后,他似乎刻苦努力了许多,就好像一夜之间成长了许多。
姜淼淼第一次感受到,千雪小姨这个未来太子妃的严苛,果然准皇后不是谁都能当的。
听说她和景王一同处理流民踩踏事件,得到了百姓的称赞。
总之好评如潮。
千雪小姨硬是将景王在百姓中的口碑给拉回来了。
景王也不再继续藏拙,直接给他皇帝老子上了一堆奏折,就这次流民事件,直指朝臣的失职,玩忽职守。
老皇帝看着这个怼天怼地的儿子,眉头直抽抽。
看他无所事事的时候想踹上两脚,这会好管闲事的时候,想用臭袜子堵上他嘴。
……
这日中午。
秀秀姨匆匆回来,一进门就将陆青瑶拉到了隔壁屋,“阿姐,齐家的报应来了。”
陆青瑶给递了盏茶,“喝口水,慢慢说。”
秀秀接过一饮而尽,接着道:“阿姐,齐家的案子判下来了,抄家流放,齐尚书秋后问斩,他和肃王勾结构陷陆将军贪污军饷一事也招了。”
陆青瑶有些懵,她猜到父亲的案子与齐家有关,但一直没有证据。
颜少卿也未曾提起。
多少有些不真实。
秀秀见阿姐傻愣着,一把激动的抱住她,欢呼道:“阿姐,你们陆家得以沉冤昭雪了。”
不知为何,陆青瑶鼻尖酸酸的。
还以为要等父兄凯旋而归,爹爹才能沉冤昭雪。
要等很久。
没想到会这么快。
四年六个月,终于等到了这一日。
她无法形容此刻的心情。
喜极而泣,笑着落下泪珠。
秀秀看着阿姐一会哭一会笑,理解不了她的心情,就只静静的陪着,安慰着。
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为她拭去泪水。
陆青瑶缓过来之后,这才开口问道:“大理寺是如何查出齐家勾结逆王的?”
“听颜大人说是姜云泽递了份奏章上去,据说是肃王与齐尚书的信,齐尚书为了保全齐家女眷就全都招了,只判了齐家十岁以上男丁流放。”
“竟是姜云泽!”陆青瑶此刻的心情就是很难平。
“他……官复原职了吧。”
虽说陆家平反还多亏了姜云泽。
但他这种大义灭亲之举,多少令人不寒而栗。
这人为了往上爬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秀秀点头,“皇帝还说他深明大义,懂得感恩呢,我瞧着他心狠着呢,为了权势,什么都能放弃。”
“感恩!感谁的恩?”陆青瑶嗤笑。
……
第321章 两辈子的恨
春日。
草木复苏,冰雪消融。
清明前后漕运开航。
运河帆船往来如织,客商云集于码头。
天还未大亮,码头就已聚满了人,熙熙攘攘。
经过一个寒冬的消耗,京城大小商行都急需补充物资。
陆茗熹早早领着车马等候在码头,迎接着从江州前来的货物。
自从跟着姑姑经商,除了一品居,他几乎所有的铺子、布庄、牧场都走了个遍。
今儿还是开春以来第一次接江州的货物。
他这次来,不止接货物,最重要的是接人。
接一品居的管事靳肃,靳管事。
这人算是姑姑的恩人之一,在姑姑到江州做竹笋买卖时,靳管事帮了她不少忙。
姑姑说这人目光如炬,有大才,留在江州绝对屈才了。
所以将他召回了京城。
原本秀秀姨是同他一道来接靳管事的。
结果看到齐家那几个女人后,就策马扬鞭而去了。
陆茗熹抬眼望去,齐氏母女身后停了几辆马车,下人正准备往船上搬东西。
咦!这是要卷款跑路?
想的到美。
开春,运河通航了。
齐采薇第一时间就准备将她娘送出京城。
没了父亲相护,阿娘在齐家无依无靠,就如逐水飘零的浮萍。
她那嫡母是不会管阿娘死活的。
用了衿儿给的药方,才将她给换了出来。
幸好阿娘先前还偷偷藏了些私产,带着心腹,找个地方安度晚年不成问题。
胡氏握着女儿和外孙女的手,依依惜别。
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要背井离乡,孤零零的逃难。
她原本都想好了。
若是家主被贬或是流放,她就陪伴在侧,生死相随。
也算是全了他的相护之情。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傻女儿。
外孙女衿儿,年纪虽然小,心性却已远超同龄的孩子。
只要姜家不倒,她安分守己做姜家姑娘,此生安然无虞。
她抚摸着外孙女的小脸,“衿儿啊,外祖母离去后,照顾好你娘,看好她,别让她再做傻事。”
齐采薇觉得她娘一定是糊涂了。
该是她这个当娘的照顾女儿才对。
姜子衿乖巧点头,“外祖母放心,我会照顾好阿娘的。”
胡氏满意的点头,这才嘱咐齐采薇道:“薇儿啊,待娘离开后,你可千万要记住了,你那嫡母和嫡姐妹,没一个可信的,特别是宫里那位,一定要敬而远之,凡事留个心眼。”
她也是后来才想明白,薇儿为何会被养成这个样子。
明明她也是用心教导的,但这孩子就是少根筋。
薇儿虽然是庶女,但因家主看重她们母女,在家里的吃穿用度,甚至都比嫡女还要好。
从小到大,哪怕是犯了错,主母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与嫡姐妹间起了争执,主母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孩子。
可越是这样,她那些嫡姐妹就越厌恶她,欺负她更甚。
刚开始,她还以为主母是眉目慈善的菩萨,后来才发现,她是菩萨面蛇蝎心。
若非主母捧杀,薇儿也不至于养成这般性子。
还有她那些嫡姐,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前些日子听到女儿到她跟前哭诉,说姜云泽是如何如何设计她做妾的。
胡氏忽然意识到,这事定和她那嫡母嫡姐妹脱不了关系。
当年主母带着家里的姑娘去赴宴,齐家庶女不止薇儿一个,却偏偏只带了她。
恐怕是她们同那姜云泽设计好的。
可如今嫁都嫁了,齐家一倒,薇儿身后再无依仗,更不能与宫里那位交恶。
这事,她只能带进棺材了。
“薇儿,衿儿,我刚刚说的,你们可记住了?”
“记住了。”
姜子衿还是挺敬重外祖母的,可惜阿娘只传得了外祖母的美貌,没生的外祖母的聪慧。
齐家那些女人当然不可信。
她也没打算信,之所以帮齐昭仪复宠,也不过是希望她能救外祖父。
“外祖母,待齐家的事了,我和阿娘会亲自接您回来的。”姜子衿说着她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她和阿娘都自身难保,只不过是安慰老人家的话。
图个心安罢了。
胡氏看着精明的外孙女,笑了笑。
又再一次苦口婆心的叮嘱女儿,“薇儿啊,齐家今时不同往日了,往后你在姜家人面前,万事以夫为先,事事忍耐一些,勿要再任性,勿要再和夫君起争执,你要明白,你往后能依仗的只有他姜云泽了。”
这话她是最不愿说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