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婚事是辰王保的媒牵的线。
有了周家和辰王的助力,这往后的青云路也能顺畅些。
至于陆家。
虽然得以平反,却已早不复当年荣光了。
他那前岳父,听说还受了伤,又上了年纪,如今也只能卸甲归田。
即便立了战功,也没见皇上封官赐爵。
看来是不怎么得圣心的。
还有陆青瑶的两个哥哥,也全是庸才。
文不成武不就的,即便有亲爹助力,直到如今,也就只是混了个四五品的宁远将军。
现在的陆家,早已不如当年,开始走下坡路了。
姜云泽其实并不恨陆家。
对于陆老将军,他有敬也有畏。
甚至还有几分心虚。
不同于齐家对他的嫌弃,齐采薇她爹的打压控制,甚至是言语上的侮辱。
陆老将军对他的确是视如己出,多有照拂。
但他不后悔。
当时那种情况,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想被陆家给拖死。
他没在那种情况下休了陆青瑶,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说起来,若不是他揭发了齐尚书,陆家怎么可能平反,怎么可能回到京城。
他不欠陆家的。
他与陆清瑶两清了。
这样想着,他又加快了步伐,不想再听见有关陆家的只言片语,更不愿听这些人嚼舌根。
可越是不想听,那些讥讽之言却偏要钻进他耳朵。
御史台的几个苍蝇非要围着他转。
“姜大人居然不知道,你家五姑娘被皇上封了郡主,这可是光耀门楣的事。”
“怎么可能,她就是一个小丫头,什么都不是……”姜云泽有些不敢相信。
这怎么可能啊。
那人又继续说道:“怎么不可能,陆老将军以自己的军功,为外孙女求了个封赏,皇上就册封她为明珠郡主,这样大的事,你居然不知道!”
“你不知道也对,毕竟明珠郡主曾当街说过没有你这个父亲,不想认你呢。”
“可惜啊可惜,姜大人你当初怎么就将她们母女赶出去了呢?”
“还有你那两个儿子,听说连姜府的门都不愿意登……”
御史的嘴,诛心的刀,刀刀见血。
崔琰正好路过,淡淡的补了一句:“可惜了姜大人,这泼天的富贵落不到你头上了。”
姜云泽紧紧握着拳,气得咬牙切齿。
他告诉自己,绝不后悔。
是那老头疯了,竟然将自己满身的功劳,拿去给个小娃娃换了个封号。
而不是为自己要个爵位。
疯了,一定是疯了。
不过…….
转而一想。
说到底还是便宜了他,封就封吧,淼淼到底还是姓姜,是他的骨血。
终究是要认祖归宗的。
一回到家,姜云泽就同姜老太太说了这事。
姜老太太有些激动,一把抓着儿子的手:“儿啊,去把几个孩子接回来吧,宴哥儿虽然脾气倔了些,但却是最出息的一个,至于淼淼那丫头,小嘴虽然伶牙俐齿,也不懂规矩,可到底年纪还小,如今又被册封为郡主,都是姜家的子嗣,老是流落在外边,始终对你的名声不好,这接回来,还能帮衬帮衬你……”
她做梦都没想到,姜家居然出了个郡主。
听说郡主是有俸禄和食邑的,寻常人见了她都得行礼跪拜。
可威风了。
最重要的她还是明珠郡主的亲祖母,这往后在那些世家贵妇面前,也能抬起头了。
她从前都不爱去参加各种宴席,也不乐意设宴请人来。
总觉得那些贵夫人贵女看她的眼神,都是充满鄙夷的。
特别是齐家那些嫡子嫡女们。
还在背后嚼舌根子,说她是乡下来的老婆子,说她粗鄙,说她粗俗土气……
现在好了,那些女人全成了罪臣之后,都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吃糠咽菜。
而她成了明珠郡主的祖母。
倒要叫那些贵女们瞧瞧,还得在新妇面前摆摆婆婆的款。
否则以后如何管束那高门大户出来的儿媳。
她抓着儿子不松手:“儿啊,你今日就把孩子们接回来吧,就说祖母想他们了。”
姜云泽有些为难。
他是想去接孩子的,但拉不下脸面。
况且这马上就要成亲了,他也不想惹新妇不快。
“娘,要不然等我成完亲再去接他们?”
“不成,必须在成婚前接回来。”姜老太太甩开儿子的手,抚着胸口,一脸痛苦的表情。
她本来就是要借着孙女的身份耍耍威风,这婚宴都办完了。
接回来给谁看?
“娘,万一……淼淼和宴哥儿不愿回来呢?”这个可能很大。
两个孩子的性子都很倔。
特别是小的那个,从始至终就没喊过他一声爹。
看见他还横眉竖眼的。
姜老太太哪里肯依:“不是说读书人最重孝道,你就说我病了,要见他们,不来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姜云泽拗不过他娘,只得答应了。
但他来找姜老太太还有另一件事:“娘,还有一事,儿子想请您帮忙拿个主意。”
“什么事?”
“周氏昨日让人送了信过来,说让我将陶桃给送走,否则婚期继续延迟。”
……
第437章 跑路
送走陶桃,姜云泽当然是不愿意的。
难得身边有这么一个可心的人儿。
就是不知道周氏听了谁乱嚼舌根,知道了他和陶桃的过往。
认为陶桃的存在,会影响他们的夫妻感情。
人都还没过门,就非逼着他将陶桃送走,送离京城,要接回来也只能在她诞下子嗣后。
霸道。
这周氏实在是太霸道了!
要不是看在她是侯府嫡女,又是辰王保媒的份上。
谁会愿意娶一个寡妇。
衿儿生前不是说周氏温婉贤淑,治家管事有一手。
这般跋扈善妒。
还能叫温婉贤淑?
他都怀疑,衿儿给她找这样一个人,是不是故意的。
但事已至此,不就是个女人,还能厉害到哪里去。
还是前途比较重要。
当即对姜老太太道:“娘,您帮我劝劝桃儿,让她回江州先呆些时日,待我与周氏成亲后再接她回来。”
大概是先前承诺太多,这话他当着陶桃面就有些说不出口了。
姜老太太正为孙女被册封的事开心呢。
一听新妇还没过门,就要求这要求那的,顿时就不高兴了。
倒不是她多喜欢陶桃,主要是儿子娶的这些女人,个个都是高门大户出身。
一个比一个跋扈。
一个不如一个。
她这个做婆母的是打不得骂不得,甚至都使唤不得。
只有陶桃身份卑贱,能任由她使唤,服侍的倒也算上心,平日里还能陪她说说话。
这要送走了,她找谁说话去。
总不能找那新妇吧。
这些个高门贵女,向来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说不定还在背后骂你老虔婆呢。
前边两个都知道送东西讨她欢心。
周家这个,直到如今,也没见有任何表示。
不孝敬她就算了,还对儿子指手画脚的。
姜老太哪里肯轻易答应,攥着儿子的手:“儿啊,你可不能由着她,还没过门就如此跋扈,进了门还了得,是不是连我这老婆子也要一并撵走?”
“娘,您别动怒,周氏要是敢对您不敬,我一定休了她,眼下答应她只是权宜之计,等成了亲做了姜家妇,哪里还能由着她。”
姜云泽话是这样说的,心里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他娶周琴势在必得,并不是他真依着周氏,主要是做给周侯爷看的。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这周琴可不如齐采薇和陆青瑶,有个真心疼爱她们的父亲。
嫁过来之后还不是他说了算。
别说他娘不舍陶桃走,他也十分不舍。
陶桃走了,就无人为他用心做羹汤了。
那些个金枝玉叶,打小就远离庖厨,给夫君准备的汤羹。
嘴上说着是亲手做的,实际上都是让丫鬟婆子代劳。
齐采薇就是这样日日将他当傻子的。
而陆青瑶是骗都不想骗,直接就说自己不会,勉强学了,也做了。
煮个面却让人无法下咽。
姜老太太想想也是,先娶回来再说,便答应了下来。
和姜云泽姜老太太的态度不同。
陶桃一听她可以回江州了,巴不得立刻收拾行囊就走呢。
但面上却是十分不舍。
这样的日子她过够了。
日日待在自己的一方小院,哪也不能去,动不动就是规矩。
如今又娶进来个高门贵女,她以后有好日子过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