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喜满鸿福小农女_云淡淡【完结】(404)

  在朝堂上,无罪。

  哪怕弹劾的是太后皇上,同样无罪。

  这是御史职责所在。

  穆云戟没有气恼,很淡定的站在那里,也没有辩解。

  因为御史说的没错,他的确是无诏回京的。

  当时那种情况,向皇上请旨,不就暴露了他们的计划。

  敌人有了防备,那还怎么引蛇出洞,

  此时弹劾他,倒没觉得这个御史有什么坏心眼,就觉得他脑子不太好使。

  或者就是脑子太好使了,居心叵测。

  但那又如何。

  满朝文武百官,多的是世家门阀子弟,关系错综复杂,见不惯他的比比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同皇上一条心的。

  水至清则无鱼。

  仗着权势排除异己,这种事他也做不来。

  此番回京,幸好他只带了三千精兵,要是多带一些,这些人就该怀疑他造反了。

  不过这也不是他该担心的,有人自会替他想法子。

  穆云戟看向金銮宝殿上的那位。

  新皇仁慈,体弱,见不得血腥,太过血腥的场面,容易把他送走。

  像玉清公主那样砍人是不可能的。

  他虽然体弱,但却是个心思通透之人,有的是法子忽悠这些老顽固。

  新皇其实一点都不想当这个皇,只是走个过场,这江山不是他打下来的,他也守不住。

  身体和精力都不允许。

  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还是很敬业的坚持上朝。

  御史的弹劾奏章,他还是得看。

  看了一会,咳嗽几声,这才正色道:“穆公爷自然是奉诏回京的,只不过奉的不是先帝的诏,而是太皇太后的诏,爱卿觉得有问题?”

  穿着一身龙袍,坐在金銮宝座上,即便是精神头有些弱的新皇。

  也很威严。

  虽然没有太皇太后颁旨,让前线将军回朝的先例,但谁敢说有问题。

  除非活腻了。

  这位御史也不敢抬抬杠。

  张了张嘴,结舌道:“没,当然没问题,是臣失察。”

  说完便没敢再吱声。

  找茬的事告一段落,却有人打起了立储的主意。

  看新皇说句话都要喘一下,或者咳嗽几声,总感觉会突然倒下就起不来了。

  到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争来争去,他们又得重新站队,刚死里逃生,这种拿命去赌的事,他们怕了。

  还是尽早立太子为宜。

  “众卿说说看,该立谁为太子。”

  看新皇的神情,并未恼怒,不像是考验他们,还让他们各抒己见。

  群臣一听,就放开来畅所欲言。

  有支持立小皇子符钰的,也有支持立景王的。

  新皇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他们吵,直到双方都吵不动了,偃旗息鼓。

  才开口:“吵够了没?”

  新皇起身,由内侍搀扶着,颤颤巍巍的走下金銮宝座,朝着群臣走来。

  在群臣面前走了一圈,打量着每一个人:“众卿也不必急着立储,立储事小,眼下还有一件更大的事……”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新皇路都快走不稳了,眼下还有比立储更大的事?

  立储迫在眉睫。

  “朕决定将皇位禅位于吾弟景王,诸卿以为如何?”

  朝堂上依旧鸦雀无声。

  心里却拍手叫好。

  多数人是乐意的,谁不想要一个健康强壮的君主,不想要一个长治久安的繁华盛世。

  这是病恹恹的君主和黄口小儿给不了的。

  都是嫡出正统,他们当然选景王。

  这是明智之选。

  哪怕是一些守旧的老臣也开始犹豫了。

  但新皇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当即颁布了禅位诏书,禅位于景王,把景王推上了王座,颁完诏书就坐着轿撵走了。

  走出去了一截,内侍抬头,就看到主子不咳不喘了。

  没了方才的虚弱状。

  内侍瞪大了眼:“……皇上,我们去哪?”

  “错了,唤太上皇,去接钰儿。”

  ……

  景王呆愣愣的坐在龙椅上,接受众臣朝拜。

  “皇上万岁万万岁……”

  感觉龙椅有点烫屁股。

  太快了!

  他想过这位置有一天会落他头上。

  看皇兄的状态,三五年后吧。

  没想到这才半月都不到。

  他其实对当这个皇帝没什么欲望,也不恋权,但母后似乎和太后达成了什么协议。

  让皇兄立他为储。

  为避免一些没必要的纷争,他认了。

  他内心里边是更希望陪着雪儿和孩子,继续做他的逍遥王爷。

  人人都道做皇帝好,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可他们不知高处不胜寒,就像小淼淼说的,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还会短寿。

  想想也是啊,做了皇帝,就得终生困在宫里,看不完的奏章,处理不完的政事,没日没夜跟熬鹰似的,还得肩负延绵子嗣的重任,娶不完的嫔妃,生不完的孩子,身体都吃不消。

  双重压力下,不短命才怪。

  当然,不想守规矩也可以。

  做个昏君,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但做昏君招人恨啊,命更短,不是被刺杀,就是被毒死,历史上的昏君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不是被囚,就是自缢自焚,还有被戮尸的,甚至还殃及亲人。

  想想就不寒而栗。

  这皇帝啊,当好了短命,当不好命短。

  景王想想有些心酸,但为了让皇兄多活几年,让孩子们能在他庇护下平安长大,为了所爱之人,更为了大梁百姓,也为了他心中掩藏已久的抱负。

  他扪心自问。

  这大梁的皇子,没有谁比他更懂百姓的苦,也没有谁比他吃的苦头多。

  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众人跪了半晌,也不见有动静,抬头一看。

  他们的新皇正在发呆,还愁眉苦脸的。

  是他们惹得龙颜不悦了?

  先前还主张立符钰为太子的朝臣,现下肠子都悔青了,心里直打鼓。

  谁能想到太上皇会直接让位啊。

  这会就巴不得将自己缩小,最好是有个地缝给他们钻进去。

  这样景皇就瞧不见了。

  他们跪趴在地上,腰弯得更低了。

  又高声齐呼万岁。

  这一年。

  大梁皇帝驾崩,新帝继位。

  仅仅不到半月,又换了一位新帝。

  景帝继位。

  平息内乱,铲除奸佞,肃清朝纲。

  但边疆的战事还在继续,都是些北夷的残存势力。

  姜子枫就挺佩服北夷人这一点,哪怕是打得只剩一个兵将,他们还要打,宁死不降。

  或许只有将他们打怕了,将北夷灭了,让他们归顺大梁。

  才有和平的一日。

  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面对一些爱好和平的国家,或许可以用和谈解决。

  但是面对一些好斗的民族,和谈是没用的,犹如对牛弹琴。

  只有止戈为武,将他们打趴下,死死按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或许还有和平的可能。

  姜子枫心中默默生出了一个宏愿。

  最后一战了,即便不能将北夷人打趴下,也得让他们三五年内不敢犯边。

  越是接近尾声,大梁的将士越是慷慨激昂。

  他们已经多年未曾归家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

  此战若胜,他们若还活着,就可以凯旋归家。

  他们会使出平生所习的本事,粉身碎骨,也要打赢这一战。

  大战前一夜。

  营帐外。

  熊熊的篝火,照亮了整个夜空。

  将士们都围着几个会识文断字的同僚,让他们帮忙写家书。

  活着,这些就是家书。

  若战死,就是遗书。

  虽说遗书两个字晦气,但大家都想在出征前交代几句。

  有多少人是十五从军,花甲方归,甚至埋骨他乡,永不得归。

  与家里失了联络。

  可不管家人能不能收到,活没活着,终归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

  多数人都会在结尾写上一句,此战若胜,吾便可凯旋归家了。

  这一句,是他们的宏愿,也是他们的念想。

  不论结果如何。

  死了的人,将军还会给很丰厚的补贴。

  有时候他们都不知是活着好,还是战死好。

  活着,可以回故乡见家人,娶媳妇,生一个胖娃娃。

  死了,有大笔的津贴,能让全家活下去,过的更好。

  这或许就是穷人的悲哀。

  连活都活不起。

  崔六郎将自己写好的家书翻来覆去,左看右看,生怕流露出任何一句不好的话,让爹娘担心。

  都是些琐事,身体康健之类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