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姜姓人家都如此天赋异禀吗?
若是给他儿娶个姜姓媳妇,生出的娃会不会要聪慧一些?
陆青瑶看着扁嘴的姜淼淼,连忙哄了哄,“淼淼乖,回去就让哥哥给你念,好不好?”
姜淼淼:.....
不要!不要听书!
姜淼淼挥舞着小拳头抗议。
陆青瑶这才想起了正事,“孙掌柜,这几本书多少钱?”
“除了三字经是三百文一本,其它三本都是五百文一本,共计一千八百文。”
与京城相比,那可便宜许多。
陆青瑶毫不犹疑的掏出铜钱给他。
孙掌柜接过,想了想,“不知夫人给小公子请了哪位名师?”
他们开书肆的,向来就好结交名流雅士,他也就是闲来无事,才来做了这掌柜。
陆青瑶:“也不怕掌柜笑话,我儿暂时还未寻得良师,只能在家自己读一读了,不知这青石镇可有什么名师大儒?”
孙掌柜笑了笑,眼中意味不明,“若夫人是冲着崔老先生来的,那你恐怕要打消这个念头了。”
“此话怎讲?”
孙掌柜猜的不错,陆青瑶此行的确是为着这位崔先生来的。
“崔先生如今上了年纪,已经不常见外客了,更别说收徒,贸贸然恐怕连人都见不到......”
“多谢孙掌柜提醒!”陆青瑶抱着娃福了福身。
她其实是能见到崔先生的。
早些年父亲回京的时候,救过正被流寇袭击的崔先生。
但拜师这种事情,却不能挟恩以报。
陆青瑶眼珠转了转,“孙掌柜书肆里的书都是手抄的吗?”
京城也有手抄的。
但是许多科考类的书籍,几乎都是印刷的。
能问出这话,孙掌柜就知她来历不凡,不免多唠嗑了几句。
“夫人有所不知,除了四书五经是刻印版,但其它书全是手抄,印刷虽然便捷,但成本相对高昂,需要大量的松香、油蜡,不论是从技艺还是工匠,都十分难寻......”
“而且你看咱这地方,能识文断字的也少,印刷出来也卖不了那么多。”
“是这个理。”陆青瑶点头赞同。
姜淼淼竖着耳朵听着,困意全无。
原来她穿过来的这个时代,已经有活字印刷术了吗?
她多少是能够理解孙掌柜的。
别说在古代印刷昂贵,就是现代,想要印刷个书籍什么的。
都少不了要收个制版费。
你若印的少了,平摊下来单本书的成本就蹭蹭的往上涨。
自是不划算的。
陆青瑶看着姜子宴若有所思,“不知手抄一本书给多少酬劳?”
“夫人是想自己抄还是......”孙掌柜觉得自己这话问得有些多余。
这孩子再天赋异禀,也没到抄书的程度。
读书好是一回事,这字写的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
“掌柜这里可有纸笔?”
“有,自然有。”孙掌柜会意,取来纸笔递给她。
却被姜子宴接了过去,洋洋洒洒书写了起来。
默写了《论语》中的一段。
“老先生,您觉得我的字能抄否?”姜子宴将写好的纸张双手呈递给孙掌柜。
就见他瞪大了双眼,感叹道:“小公子握笔虽然欠缺些力道,但字迹清新秀逸,这个年岁,已经称得上是极好了.....”
“老先生谬赞。”姜子宴拱手行了一礼。
“夫人,就冲着小公子这字,抄三百千老夫给六十文一本,你看可否?”孙展柜眼中全是赞许。
若是自家孩儿也能像他这般聪慧。
他一定做梦都能笑醒。
《三字经》其它人他只能给到五十五文,因为他还要提供纸张。
“可以可以!多谢!”
陆青瑶哪里没有看出,这位孙掌柜是个惜才爱才之人。
临走前,孙掌柜还有意无意的说了句,“崔老先生每月初五会来书肆找老夫下棋饮茶......”
每月初五,差不多得等一月。
“多谢先生指点。”姜子宴会意,朝他行了个大礼。
“孺子可教也......”
姜淼淼听得孙掌柜这么来了一句。
心想二哥这是拜师有望了吧!
“书买了,去给枫儿买把弓箭吧。”陆青瑶笑意盈盈的看着三兄妹。
“娘,再给我买个扑满吧。”
“娘我也要。”
“买它作甚?”
陆青瑶上了马车,准备给姜淼淼喂奶。
“存钱,给娘,给妹妹买好吃的......”
“好,买,都买,再去买些桂花糕.....”她都不敢相信,儿子居然能自个赚钱了。
看来她也得奋起直追啊!
看着怀里的小囡囡,愈加欢喜。
这一路居然不哭也不闹,给她省了不少心。
驾着马车离开。
路过布庄。
“娘,那是不是大伯母,她怎么在捡别人裁剩的碎布头?”姜子枫指着布庄里地上蹲着的人。
就见柳玉娘把地上的碎布头都捡了起来后,放到自己布袋里。
捡完后,又帮店家洒扫,擦拭桌椅门窗。
“走,去另外一家布庄。”陆青瑶咬了咬唇,趁柳玉娘没注意,驾着马车匆匆离开。
姜子宴知道妹妹好奇,将她抱得高高的。
姜淼淼也看到了这一幕。
娘亲不是才还了大伯钱。
大伯母怎会在这里捡别人不要的碎布?
……
第10章 善意
“回去什么都不要说。”
兄弟俩齐齐点头。
“也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提及此事。”陆青瑶叮嘱俩儿子。
“知道了娘,我们保证谁都不说,也不会跟巧儿姐说的。”兄弟俩拍着胸脯保证。
买了扑满,买了弓箭,买了布料,还买了桂花糕......
到城门时,柳玉娘早已等在那里。
背篓里背着两只半大的母鸡。
怀里还抱着个布袋。
陆青瑶没问,她也没说。
一路沉默不语。
姜淼淼识趣的不哭也不闹。
吃饱喝足,换了尿布,这会子正在大哥怀里呼呼大睡。
好似在坐摇摇车。
到桃溪村时,车停了。
她才迷迷糊糊醒过来。
就听见娘亲和大伯母在闲聊。
“大嫂,我看这母鸡还得养一阵子才能下蛋,何不买两只大的?”
“大的贵,小的养一养不就大了嘛.....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是不是想问,你都还了我们银钱,为何家里还会这样艰难?”
陆青瑶没说话。
不过也的确好奇她还的那些钱都去哪了。
自家现在住的院子荒芜了许多年,破旧一些也说得过去。
可大哥家日日住着的屋子,竟也没比她们的好。
什么都是破破旧旧的。
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只产奶的羊了。
巧姐和轩哥姐弟俩穿的衣裳,都跟百衲衣似的。
补了又补。
大嫂今儿个穿的花棉袄,恐怕是她最好的一件。
应该是平时都舍不得穿的那种。
柳玉娘垂着眸,“那些钱被你大哥拿去还债了.......”
陆青瑶母女俩心里一惊。
不会是欠的赌债吧?
柳玉娘无奈苦笑,“这十来年,家里给你大哥,给你婶婶看病花了不少钱,又没什么大的进项,这不,借的借,欠的欠,利滚利,常年累积下来可不是笔小数目......”
“现在还清了吗?”
“还没.......还有刘地主家的二十两没还......”
“嫂嫂,这些年......辛苦你了!”陆青瑶轻拍了拍她的手。
上百两银在庄户人家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十来年高额的利钱滚下来,也不由得让人心惊。
若逼不得已,恐怕也不敢这么借。
“辛苦什么,乡下女人不都是这么过的,遇上灾荒年,谁家不都得欠着些,好在都快还清了......”柳玉娘说着别过脸去。
傍晚的夕阳洒下一片金光。
空气中却是一片沉寂。
只听见偶尔飞过的几声鸟鸣。
还有车轮轱辘轱辘的转动声。
“大嫂,我想请你帮我个忙。”陆青瑶开口道:“你也看到了,我这第一天回来就把厨房给点了......我想让你教我做饭。”
“这有什么难的!”
柳玉娘一拍大腿,满脸自信,“别的不好说,做饭嘛.....村里哪家娶媳妇不都得找我去帮忙,就没人说我做饭不好吃的......”
“三日,保准能教会你。”柳玉娘拍着胸脯保证。
“大嫂,还有做女红我也不太会......但是我会画花儿鸟儿什么的......”
“那有什么,我针线活也是这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柳玉娘一说到自己擅长的,那股得意劲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