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你把屋里的这块地稍微整理一下,总不能站在草地里干活吧。”
棚子已经搭好了,但地下的杂草还没有完全清除。
刘晓燕指挥着安思远开始干活,林晚晚却是又去了村里,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几块门板。
又在剩下的那面空着的墙底下装了门桩。
这样,晚上只要将门锥往上下凹槽里一对齐,就可以合上锁起来。
比起之前的竹板子更加安全。
但是之前的竹板子也不能完全浪费。
林晚晚将这些竹板子拿到棚子的后面,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围了个简易的厕所。
这样就不担心他们不在的时候,会有人在他们的竹屋里大小便。
“娘,我在后面围了个简易厕所,你要是想方便的话可以去那里。”
想到昨天她们两人方便,都是走到很远的林子里。
如今有了简易厕所,就不用跑那么远了。
“好的,我知道了!”
“晚晚你带你爹去泉眼的地方看一眼,等会儿提几桶水回来。”
今天他们专门多带了两个木桶,就是为了节省时间。
“好嘞!”
林晚晚听了以后,便带着安思远去了山上。
因为带着安思远,所以林晚晚的速度并不快,回来的就比昨天迟上很多。
但是刘晓燕也没问,此时的她正忙着收拾铺子。
“娘,你先把水烧上,我来揉点面,回头咱们包馄饨吃。”
林晚晚将昨天晚上安奶奶理干净的韭菜拿出来,因为是放在通风的地方,除了有一点蔫之外倒也还算新鲜。
刚提回来的四桶水,瞬间被消耗了一桶。
她就提着那个空了的水桶,去河里弄了点水回来作为洗菜用水。
这个年代的河水还是很干净的,从河面能看到河底的沙石。
水深的地方则是一片湛蓝,根本不像后世那般浑浊。
而且加上水一直是流动的,所以也比较干净。
只不过喝生水容易拉肚子,所以即便是在这里做工的工人,也不会喝河里的生水。
即便想喝这里的水,也会先想办法烧开以后放凉了再喝。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
他们,也并不是毫无医学常识的笨蛋。
这些都是从老一辈开始,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经验。
只有干这行的人,才会知道要避免的方法。
因为天气晴朗,所以他们在外面搭了个灶台。
林晚晚这边刚包好的馄饨,安思远那边就已经将锅烧开了。
今天除了平底锅以外,还带了一口深铁锅。
想着,有人如果要点面条的话,只要价钱给的足够他们也会做。
再加上今天安思远也来了,人手足够,所以刘晓燕才会有此尝试。
“哟,这一大早,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
闻言抬头,就看到刘虎带着几个穿着细棉布料子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刘大叔早上好啊,我们正打算下点馄饨来吃呢!”
“这不一大早就赶过来,早饭还没来得及吃。”
“刘叔赶紧里边坐,一会儿一起吃点呗!”
刘虎带着的这两个中年人,是他这次接头的船管事。
平日里,他们来到这里只能跟着刘虎他们简单吃一口。
都是大锅饭,那味道可不咋地。
除了吃饱之外,唯一的优点也就只剩下干净了。
可今天不同,刘虎想到安家人在这边做生意,便将人直接给带了过来。
“还别说,我们也没吃早饭呢,不过这次可不用你们请了,我们花钱!”
“这是下的云吞吗?”
馄饨的叫法有很多,即便是同一个镇上的人,村子不同叫法也不同。
就比如原主所在的安家村,管馄饨叫做馄饨,而相隔没多远的渡口这边,工头刘虎的村子里叫的就是云吞。
还有像什么元宝,水饺,水捞……都是对馄饨的一种叫法。
“是的,如果你们不想吃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们擀点手擀面!”
林晚晚将馄饨捞到碗里,然后放了点汤,往上面撒了点虾皮,又撒了点葱花。
因为馅料调的比较好,所以汤里就没放盐。
这样的馄饨皮一咬破,里面的汤汁就会流出来,整碗馄饨的味道就有了灵魂。
而且也不会感觉到咸和腻。
刘虎和他带来的两个管事,一看顿时就来了食欲。
“今天早上我们就吃馄饨了,小林子,赶紧给我们盛一碗。”
忙了一大清早,刘虎早就已经饿了,此时也不再做作,开始招呼着林晚晚给他们上饭。
所以,原本是想要做自己家早饭的馄饨,直接就被三人包圆了。
每个人都吃了两碗,让林晚晚本来就留了额外预算也落了空。
“那里还有馅儿,再去包点就行!”
刘晓燕见此状况,连忙安慰儿媳妇。
她则是将面团拿了一块出来,擀成了薄薄的面皮。
刘虎他们吃完饭便扔下银子走了。
馄饨的价格要比鸡蛋饼贵。
一碗馄饨得7分钱,这是加的虾皮的价。
如果不加虾皮的话,只需要六文。
第172章 童养媳她乐无忧十二
早上的生意并不多,愿意来吃饭和喝茶的,一般都是路过这里的船商。
他们在船上待的时间长了,遇到个渡口,便想出来透透气。
刚好发现这里有个茶摊子,便过来看看了。
这一看,不仅喝茶,还在摊子上点了点吃的。
不管是馄饨面条还是鸡蛋饼,都受到了来往船商的欢迎。
而且这些船商和船工花起起钱来,比扛大包的苦力要大方的多。
他们今天带过来的面粉,刚过中午就用完了。
下午的时候,还是林晚晚找借口去村里买了一点,才糊弄过了这一天。
今天来往的船商比较多,而且渡口这边有个摊子的事情也已经传开了。
挣的钱自然比昨天还多。
晚上例行惯例,刚到家,刘晓燕就将铜板全都倒在了桌上。
经过一番清点,今天挣了678枚铜钱,刨去成本也能净赚500多枚铜钱。
这可把安爷爷安奶奶高兴坏了。
虽然渡口不是每天都有船商经过,大多数时候也就只能挣个一二百文。
但这样的收入,也是他们家以前不敢想的。
“晚晚啊,隔壁几家的鸡蛋已经被我买空了,明天咱们可能就要没有鸡蛋用了!”
晚上算完账后,刘晓燕有些忧愁的找到了林晚晚。
“娘,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天一早我去一趟镇上,你跟爹两人去摊子那边。”
“先把该准备的准备好,我最多比你们晚上半个小时就能赶过去。”
林晚晚见刘晓燕着急的模样,也知道她这婆婆是没做过生意。
真正的生意人都知道,靠着自己养的鸡鸭,那点蛋根本就不够。
必要的开支是无法节省的。
“那行,你路上小心一点,如果害怕的话,娘就跟你一起去,让你爹去收拾摊子。”
说实话,刘晓燕还真不放心林晚晚一个人行动。
虽然儿媳妇做了男子打扮,但也算是个白面俊后生。
就她儿媳妇打扮成男装的模样,放到镇上,那也能当得起一声小白脸。
说不定,就有哪家的小姐把她儿媳妇撸了去,要给人家当上门女婿。
刘晓燕的脑海里闪过了很多想法,最后又被她强行驱逐了出去,心里嘀咕一声,怎么自己岁数越大,这脑子想的就越不着调了呢?
第二天早上,林晚晚比以往起的更早一些。
她也不顾山里的露水去了趟后山,从枯树枝里面逮了两只野鸡回来。
“娘,你把这只鸡带上,回头炖成鸡汤。”
“我听刘大叔说,今天还是会有不少船商路过这里,到时候他们如果有需要,咱们可以在面条和馄饨里面加一些鸡汤。”
“每加一碗鸡汤,多收他们5文钱,这买卖绝对划算。”
一只野鸡的价格大概在18文~25文之间。
回头他们用大锅炖,鸡汤5文钱一碗,如果要鸡肉的话,那价格可就得另算了。
见婆婆将那只野鸡收好,林晚晚则是将另外一只交给了安奶奶。
“这只野鸡,奶奶你在家里做了跟爷爷一起吃,野鸡养不住的,别舍不得。”
将两只鸡分配好,林晚晚便背上背篓去了镇上。
镇上距离渡口不远,不过她从家里去镇上再到渡口,可就要绕很大一段路。
刘晓燕和安思远,在林晚晚走后也开始出发。
两人结伴,路上倒也有说有笑。
林晚晚到镇上,先是逛了一圈,这时候大部分店铺才刚刚开门。
不过有不少百姓,已经在开始摆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