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不留个地址吧,要是以后厂里再出现修不了的机子,我会让人去请你。”
“我们这边会按次给你结算工资,就当你是我们厂的编外人员了。”
常驻厂里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当个编外人员,时不时的挣点外快,林晚晚却是愿意的。
“那就太谢谢老师傅了,我现在住在沂水村,村东头唯一一个知青租的院子就是我在住。”
“你们到了村里,就说是租院子住的林知青,大家就知道是找我的了。”
又跟师傅们聊了几句,就拿到了这次的辛苦费,一共6块8毛钱。
别看这6块8毛钱不多,但也能买不少东西了。
毕竟,一个正式工的工资也就在三四十块钱左右。
告别了修理厂的师傅们,林晚晚坐上了姚立明的自行车。
“林知青,能稍等我一会儿吗?我想去供销社买点东西。”
回去的路上,姚立明歉意的说道。
“可以呀,正好我也想去逛逛。”
原本林晚晚是没想着去供销社的,不过既然姚立明要去,她也可以去逛一圈。
反正数量最多的玉米脱粒机,已经被送回了去,剩下的只有两个。
早一点回去或者晚一点回去,应该也没什么关系。
刚走进供销社,姚立明便掏出了一个单子,那都是知青院的知青们托他买的东西。
林晚晚则是走到了卖布匹的地方,随意挑了挑,挑了几块布,打算回去给自家爸妈做两身衣服。
两人的衣服不能做得太好,到时候她想想办法给做旧一下。
总不能一直穿那两身,现在还好,过两天气温低了,穿那么点可是要生病的。
北边这边的天气本来就寒冷,其他地方的秋老虎很吓人,但是这个地方估计早晚就得穿秋裤了。
买了两块灰扑扑的布料,又顺手给爸妈买了秋衣秋裤,等到天冷的时候给他们送过去。
现在不买的话,她担心自己会忘掉。
又买了点大白兔奶糖,买了点烧刀的酒,称了点玉米碴子。
七零八碎的买了一大堆,最后单独买了个袋子拎在手上。
“林知青怎么也买这么多?”
姚立明买完东西,刚觉得这次带的东西有些多,结果一转头就看到林晚晚手上的一大包。
这都比他们整个知青院买的东西还多了,这林知青可真有钱啊!
有钱也就算了,人家是真的舍得花。
不过想想,林晚晚一小会儿的功夫就挣了6块8,心理就平衡了。
人家挣的多,是因为人家有本事。
不像他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能赚几十块外快。
这还是担了极大风险的前提下。
“这是我给村里人带的东西,之前因为挣了点钱心里高兴给忘了,刚刚你要来供销社我才想起来。”
“走吧,咱们这就回去吧!”
林晚晚说着,便拎着自己的一袋子东西往外走。
到了外面以后,他把背篓里的东西重新归置了一下,然后把两人的东西捆在了前面。
“姚知青你能行吗?不行的话我来骑。”
看着这硕大的包裹,林晚晚有些担心。
“放心吧,就算再多两倍我也能行。”
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呢?
姚立明修长笔直的长腿,稳稳的支在自行车两边。
林晚晚见他没问题,于是招呼一声,两人就此出发。
一路上,姚立明骑的稳稳当当,但林晚晚的心里始终七上八下。
农村的道路不好走。
虽然通往红旗公社的路每年都有人修理,但依然有不少坑坑洼洼的地方。
特别是在经过那些有坑的地方,无可避免的要遭受颠簸,林晚晚感觉自己几乎要被颠到车下面去。
好在她用灵力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没有真的出丑。
回到了村里,姚立明坚持把她送到了院门口。
提着自己的东西下了车,林晚晚挥了挥手跟姚知青道别。
然后快速的打开了院门,把自己的东西拎了进去。
这要是被村里的婶子们知道,她去一趟镇上买这么多东西,估计要在背地里骂她败家了。
先把东西放到了卧室,然后把灶堂的火点着,往里面丢了几根排骨。
放了一大锅水以后,林晚晚就不再管,关上院门往打骨场走。
她得去找村长报销一下,收破烂的钱。
除此之外,还要问问村里,需不需要谷物脱粒机。
虽然材料她都买好了,并且放在了修理厂那边,但是如果村里不需要,那她就没有必要往村里拿。
到时候做好了直接找人卖掉,省得来回搬太麻烦。
那东西再怎么说也是个大件儿,靠她一个人搬到村里,怎么说别人都不会相信。
如果村里要的话,就让村民们自己跟着她去推回来。
可以出一点手艺,证明自己的存在,但绝对不会出力气。
毕竟给村里做东西,她可是没有收手工钱的。
虽然村长给她算了满公分,但她的手艺不是满公分能够衡量的。
“哟,林知青来了,赶紧到我这边坐。”
“下午有人受伤了,村长把人送去了镇上,这会儿还没回来。”
“林知青你先坐我这儿,估计村长一会儿就回来了。”
“我跟你说,今天我们村里可是出了大事儿……”
第215章 七零知青有点拽二十五
林晚晚刚一到,之前借板凳的那个大婶便将她拉到了自己身边。
一把抽出屁股底下的凳子,塞在了林晚晚脚边,然后又从隔壁拖了把马扎过来。
也不管这马扎是谁的,反正现在没人用,她拿过来就坐。
“今天出什么事儿了,有人受伤了吗,严不严重?”
林晚晚坐下来,象征性的帮忙剥着玉米。
“严重,那怎么能不严重呢?”
“就在今天下午,大概……三四点的样子,从山上冲下来一群野猪,那家伙直奔咱们的庄稼地里。”
“村长得到消息,立马就组织好人手,扛着锄头,端着铁锹,一大群人乌泱泱的就冲了上去。”
“只可惜那群野猪太坏了,不仅破坏了庄稼,还吃了咱们不少粮食呢,结果我们一头都没拦住,全让它们跑了。”
婶子说着,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原本野猪下山就够倒霉的了,结果一口肉都没留下。
这但凡打到一头,家家户户也能分到一口肉吃啊。
虽然沂水村的人比较多,一头野猪,每家每户分到的不多。
但毕竟是有油水的食物,对于现在的老百姓来说,一片肉都是弥足珍贵的。
不是谁家,都像封士花奶奶那么开明,舍得拿手里的钱票,去买肉给家里人补身体。
“婶子,你说那群野猪往哪跑了?”
一听野猪,林晚晚的眼睛就亮了,也顾不得问那些受伤的人,连忙询问起了野猪的下落。
“就那片山头,看到了没有?”
婶子伸手一指,指向了晒谷场对面,农田对个的那座大山。
那座大山上没有人生活,就连猎户都没有。
听说那里时常有猛兽出没,像什么东北虎和大黑熊,都有出没的痕迹。
没人敢到那边,也不太敢深入那座大山。
“婶子想吃肉吗?”
野猪才离开没几个小时,不会走得太远,现在追上去的话肯定能打到猎物。
“想啊,那咋能不想?”
“我也不瞒你说,我们家一共有六个小子,三个丫头。”
“我跟他爹忙了这么些年,也只给老大老二老三娶到媳妇儿,这老四老五老六还是单身。”
“平日里别说肉了,就连下水都舍不得买呀!”
婶子说着说着,居然流下了眼泪,可见她这些年过得有多憋屈。
但那个年头就是喜欢生孩子,谁家没几个孩子都要被人嘲笑。
更何况,计划生育还没有开始,节育措施也没有流传到乡下。
但凡怀上就得生。
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子孙满堂,热热闹闹,却穷的两袖清风。
“想吃肉的话,代我跟村长说一声,我去打野猪了,让他们两个小时后去山脚下接应。”
林晚晚说着,便站起了身子,一转身就往家里跑去。
那婶子听到林晚晚的话,忍不住“嘿”了一声。
“没看出来,林知青还是个有趣的人儿,还跟我开上玩笑咧。”
“果然这小林知青跟别的知青就是不一样,看这平易近人的态度,也没嫌弃我是乡下老婆子。”
其实这大婶岁数也不大,目测也就40多岁。
她们平日里,都不怎么跟知青院的女知青说话。
看到男知青还能打声招呼,有时候也会让对方搭把手,偶尔碰到,说不定还要调侃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