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过两拨刺杀。”玉珠说:“顾元嘉说,应该是冲他来的。”
瑞王霍炀多次招揽顾元嘉不成,怕是恼羞成怒,才派人在他们前往西州的路上刺杀。
好在顾元嘉早有防备。
遭遇两次刺杀都有惊无险。
春枝听到玉珠这样说,才稍稍放下心来,可转头一想又觉得玉珠说起这事的语气似乎跟以前提起顾公子的时候全然不同。
她微微扬眉,“顾元嘉?”
要知道玉珠曾在顾府当过奴婢,哪怕后来住进长安王府,春枝多次跟她说起她跟顾元嘉早已不是主仆关系,不必再那样怕他。
玉珠也从未直呼顾元嘉其名,再怎么样,也还是称一声“顾公子”。
可今日。
玉珠这一声又一声的“顾元嘉”说的可不是一般的顺口。
春枝忽然来了这么一句,玉珠对上她的视线之后,不免有些心虚起来,“我……”
“你若是不想说,那就不说。”春枝不想为难玉珠,当即道:“我只问你,今后在此住下,你是想跟顾公子住的近一些,还是远一些?”
玉珠哪里能听不出春枝这话的意思,微微低头道:“全听姐姐安排。”
春枝明白了。
玉珠不再躲着顾元嘉,那必然是因为她在京城照顾了顾元嘉这么多天,两人的关系已经有所好转,可到底到了哪一步就说不准了。
反正现在玉珠不想将两人的关系挑明,春枝这个做姐姐的自然是向着她的。
从前春枝就不会一味地撮合玉珠和顾元嘉,因为她知道女子一生,先要立得住,有所仪仗,再图情爱。
若为了情爱,迷失自己,反倒不好。
如今的玉珠远比从前要明媚自信,春枝为妹妹的转变由衷地感到高兴。
“那我就看着安排了。”
春枝把管家叫过来,将顾公子安排在外院最靠近内院的院子,将玉珠安排在内院最靠近的院子。
两个院子仅一墙之隔。
但是有一道垂花门隔开了内院外院。
从外头看,看不出一点端倪。
只有隔墙而居的两个人知道他们离得有多近。
他们自己关起门来,做什么事旁人都不知。
春枝用“姐姐只能帮你到这了”的眼神看着玉珠。
玉珠不免有些脸热,连忙转移话题说起了宋婉儿托她带了一马车的东西给姐姐,让人赶紧搬进来给姐姐看看。
春枝顺势让玉珠母女先去新院子看看,歇歇脚,她自己则去看宋婉儿托人捎来的东西了。
而此刻,书房之中。
霍峥把小星回放在椅子上,让他坐着玩,然后招呼顾元嘉同坐。
侍从沏了茶来,然后退到门外。
书房里十分静谧,小星回也不吵不闹,把大圣舔的没了猴样。
顾元嘉从袖中取出一封供认状,递给霍峥过目,“此来我来西州的路上遇上了两拨刺客,捉到活口之后,审问了一番,是瑞王的人。”
霍峥一边看按了血手印的供认状,一边问:“你可有受伤?”
“有王妃和王爷遇刺的前车之鉴,我此来西州多有防备,并未让刺客近身。”顾元嘉说:“这次活捉的刺客在被攻心审问之下牵扯出了先前刺杀王爷王妃的都是瑞王指使的,只是先前那些刺客都死了,光凭这次的刺客片面之词,很难让皇帝相信。”
霍峥自然知道父皇多疑,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证据。
他沉声道:“霍、炀。”
同为皇子,霍炀占了一个“长”字,霍峥养在王皇后膝下,占了“嫡”字,即便朝中为了立太子之后多有争论,他也从未想过要对这位皇兄动手。
甚至连西州起了叛乱,原本该带兵平叛的霍炀却忽然摔断了腿,只能换成霍峥去,霍峥都不曾怪过皇兄自私胆怯。
可霍炀却再三对他和春枝出手。
实在可恨。
霍峥眼里起了杀意,连表面的兄友弟恭都不愿维持,那就我活、你死。
顾元嘉见霍峥起了杀心,连忙劝道:“眼下还不是清算的时候,王爷还是先壮大西州,来日才能压制瑞王。”
他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留在京城的皇子总归是占着天时地利的,一旦皇帝病了薨了,离得近的皇子能及时应对,即便是篡位也快人一步。
霍峥闭了闭眼,压下心中杀意,转而跟顾元嘉说起了和北离开通互市的事实行在即。
顾元嘉先前虽远在京城,但与西州书信往来不断,没少参与此事,更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说到这里,顾公子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王爷为两国开通互市之事,已经连上数封奏折,皇帝却迟迟没有答复,眼看互市开通在即,若京城那边没有点头,只怕要怪西州擅作主张。”
“此事本王已有对策。”霍峥说:“北离那边派穆盱递国书到大兴京城,成不成就看这次了。”
第400章 越来越好
京城,议政殿。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就北离向大兴递上国书要求开通两国互市之事,问众大臣怎么看?
先前长安王霍峥就已经上过好几封奏折奏请开通两国互市,陈明各项好处,以及如何规避风险,但皇帝觉得他已经把长宁公主嫁到北离联姻,可保两国数十年太平。
此时开通两国互市,实属无事生非。
皇帝原本想驳回西州的奏折,可近来京城总是非议他刻意打压长安王,人贬去西州不算,若是再驳回他开通两国互市的奏折,难免雪上加霜,所以皇帝迟迟没有答复霍峥。
只是没想到北离那边这么快就又递上了国书,提起两国互市。
许是长宁在里头使了力。
既然北离都把这事放到国事上来谈了,那就不能像对待西州奏折一样随意放置着,皇帝在大朝会的时候,问群臣的意见。
瑞王霍炀知道父皇的心思,也不想让霍峥在西州做出什么政绩来,他第一个开口道:“儿臣以为,两国互市之事实不可取。”
皇帝闻言,当即问道:“因何不可取,说来听听。”
霍炀道:“北离物资贫乏,时常要我大兴接济,此时求娶我朝长宁公主才得到了那么多粮食和布匹,他们一转头要跟我们大兴开通互市,他们有什么能拿来交易的?难不成把我们大兴接济他们北离的东西再拿回大兴来换银钱?”
一众瑞王党闻言纷纷出声附和,还说:“北离人此时要求我朝开通互市必有所图!”
“北离人贪得无厌!”
霍炀本来觉得霍峥被贬去西州做藩王之后,就已经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他也逐渐不把霍峥当做对手,可他多次派人招揽顾元嘉,这个姓顾的却宁可千里迢迢跑去西州,也不愿转投他麾下。
霍炀因此怀疑霍峥在西州暗戳戳搞什么大动作,这次开通两国互市可能就只是一个开始,他必须要掐断霍峥翻身的可能。
一众瑞王党唯霍炀马首是瞻,在朝堂自然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就在这时,九皇子霍炎忽然上前一步,开口道:“儿臣倒觉得开通两国互市,利大于弊,实乃当世之盛举。”
“哦。”皇帝近来看九皇子霍炎比从前沉着了许多,问道:“你觉得开通两国互市之事可行?”
九皇子霍炎自从去西州平叛,失手被擒,关押了一段时日之后回到京城就被许多大臣诟病,他们说他没有天子之命,才会被乱军所擒。
这番言论是霍炀暗中派人传出去的,霍炎其实早就查出来了,可他母妃失宠,他又一直在养伤,还因为拒婚西陵长公主一事失了圣心,这些时日倒是让霍炀得意了。
霍炎沉淀了一段时日,比从前稳重了许多,谈起两国开通互市的利大于弊来亦是侃侃而谈,有理有据。
连皇帝和一众原本有些看不上九皇子的大臣都震惊于霍炎的变化。
没有人知道霍炎为什么会如此了解两国互市。
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些时日霍炎一直让人暗中盯着忍冬的动向,忍冬在西州很忙,忙着治病救人,还忙着跟长安王妃一起做事。
他知道霍峥和春枝他们为了两国互市做出了多少努力,虽然他不愿意承认霍峥比他强,但霍峥肯定比霍炀强。
至少霍峥是个能做实事的,真的爱民如子,心怀天下。
连皇帝都没想到,九皇子会在朝堂上为西州说话。
瑞王党更是有些始料未及。
只有霍炀很快就明白过来,霍炎就是为了跟他对着干,不惜站在霍峥那边。
九皇子党见霍炎都这样说了,立刻就出声为大兴跟北离开通互市之事说话。
甚至有人说,互市放在西州,西州本来就穷,也没什么能让北离图谋的,这事可行。
慕青山适时出列,开口道:“西州贫瘠,若是长安王能做出政绩安顿百姓最好,若是长安王做不出什么政绩,到时还得朝廷拨银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