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二海和江大成最为开心,就连吃饭都是存在粮仓里,看一眼粮食垛子吃一口饭。
看着两个儿子这副傻样子,林春花心里有些酸涩,但更多的还是欢喜,“好了,这两天天好,赶紧晒晒粮,这天就和孩子的脸似的,万一下雨阴天,这粮食可就要遭灾喽。”
江家的房子不算大,可是前后的院子加起来不小,地上铺着打着补丁的凉席,将收回来的麦子粒不断的翻晒着。
农忙这两日不少人家因为劳累或者中暑出问题,姝奕突然在村子里忙了起来。
兰村本就比不上府城那边,村里人看病给不出那么多的诊金,多是给些东西。
第一日因为那不过来那么多,还是村民帮着送回来的,这次林春花直接将江林木划出去。
“家里晒粮不用你,你好好跟着你媳妇给人治病去,大热天的照顾好她,记得打着伞遮阳。”
江林木这功夫已经一手提着她的小药箱,一手帮她打着伞准备出门了,姝奕手里拿着一个空篮子,这是专门收“诊金”的。
坐在院子里纳着凉,林春花看着小夫妻走远的身影,和身边忙着翻晒的儿子和儿媳说道:“咱们这粮食今年卖一半,剩下的一半换一些米,其余的都留着咱们慢慢吃,卖粮的钱咱们攒着,明年秋若再是一个丰收年,秋收之后咱们就翻盖一下房子。”
第32章
晚上吃过饭, 姝奕和江林木也得知了家里要翻盖房子的想法,江林木倒是没有多想什么,现在家里也够住, 倒是觉得无所谓翻不翻盖。
可林春花可不是这样想的,“之前二郎读书,家里倒腾不开这个钱, 现如今咱们也不用交税粮, 剩下不少的钱, 二郎读书也没动公帐上的, 明年翻修钱也凑手,转过年来大郎也该相看相看,找个媳妇在身边知冷知热的, 再给我多添几个重孙子孙女, 这家里的房子可就不够用了嘛。”
想到家里这会儿的确多出来两个人,禄安倒也还好,可以和他大哥或者他爹挤挤,但是雁奴是个姑娘家的, 需要有一间房子,那耳房暂时住着还好, 因为没有火炕, 冬天异常的冷。
日后大哥成亲那小屋子也不够住, 的确翻盖一些房子更好。
姝奕其实心里早就惦记着这个事儿了, 特别是看到了府城那些青瓦白墙的房子后, 她就想着买一个那样的房子, 或者将家里的翻盖好。
这下全家都有了新目标, 一个个也都更有干劲儿。
这些日子全家都在忙, 老天爷帮扶, 这些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家的粮食全部晒干,没有损失一点儿。
更是让百姓里心里愉悦不少,这会儿天热大家睡不着,也都不爱窝在自己的小屋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
“这段时间,家里没有什么旁的事儿吧?”江林木突然问了一句。
姝奕疑惑的看着他们,家里这不是挺好的吗,也没听祖母谁的说起来什么啊。
林春花看了小孙子一眼,就晓得他这是在担心什么,“这三个月的确是有几个人登门,但都让我们给挡了回去。”
江二海在一旁喝着凉茶点点头,“可都带着不少礼那,后山陆旺村你晓得吧,那个村里有个地主,带着这么大个儿的珍珠过来,拿东西拿到城里能换五十两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食指和拇指圈出一个圈,比划着珍珠的大小,江大成也点点头,“还有一个都来了两三回了,开始拿着一个玉如意,后来许是看出咱们担心什么,又带着布匹和一头牛过来,可也让你阿奶挡了回去。”
这会儿姝奕也明白江林木在担心什么了,这事儿的确需要谨慎些。
“这事儿一但开了口子,日后为官只会有更多的束缚,这会儿拿的那点子东西,日后他们挟恩图报二郎还怎么挺得起腰杆子啊。”
不得不说,林春花虽然是个乡下人,可这人是个有远见的聪明人,在江林木执意不许他们随便收礼之后,也就明白了江林木在担心着什么事儿。
见家里人都晓得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江林木送客一口气,他虽然才考上秀才,不过这样的事儿他倒是在书院听到过不少。
还有些人会一脸真诚的供着书生读书,等着书生做了官,他们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帮着通融些小事儿也就罢了,可还有些人仗着这些曾经的恩惠,胡作非为之后拉着拿官儿一起下水。
最后案子越做越大,贪得越来越多,成了一跳绳上的蚂蚱,便是当官儿的受够了想放手都甩不掉。
又过了两日,村长带着县衙里的衙差过来收粮,江家自然是不需要交税粮的,但衙役仍旧端着册子站在了江家的门前。
“江大成。”他念着册子上户主的名字,村里的老风俗了,老子没了家里的大儿子便是下一任的户主,除非是分了家。
只要不分家,哪怕这个大儿子是个傻子,名字也得落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江家当家的是林春花,可户籍登记的却是江大成。
见到衙役站在院门前,江家人都跟着紧张了一下,江大成立马跑上前。
“官爷,官爷,我家侄儿今年刚中了秀才,按说我们家……”
不是让你们交粮税,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院子里的江长生脸色差点白了,他也没干啥啊,这官差怎么找到了他这里呀。
“是,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那人点点头,拿着一支毛笔放舌尖上舔了一下,“江长生年十九,延婚税二两六钱。”
听到这个家里人都蒙了一下,逐而反应过来,江王氏赶忙回屋取出来自己的钱袋子,扒拉出二两银子,这都是大方自己攒着的私房钱,这延婚税自然不会让林春花从公账上走。
只是这钱数好像和去年的不一样了,“去年不是二两吗?”
大晋新朝建立,人口急需扩充,于是盛安帝下了旨意,男子年过十六未娶妻者每年是二两银子的延婚税。
女子年过十五未订亲者也是每年二两银子。
那衙役看了一眼江王氏,“那不是去年嘛,今年是二两六钱,明年若是再不娶妻,便是三两三钱,逐年递增。”
听到这里江王氏心里懊恼又气愤,这会儿也觉得婆母是对的,当初就该打的这小子不敢想着那个祸害李盈盈,这若是再不成亲,他们家别说盖房子了,日后都有可能交不上这个钱,关键这个税不能免,便是二郎考中状元都不好使。
一旁的江长生也心虚的低下头,这平白无故在家里花了二两银子,却连个响儿都没有听到。
看出了大伯母的为难,姝奕赶忙上前掏出来六钱银子,当着衙役的面,江王氏也没有说什么,看着衙役收了钱,再江长生的名字底下登记好,江家人关上了院门。
江王氏一把拉住了姝奕,“你且在这里等等,我去屋里拿钱。”
这段时间江长生也挣了不少,刚才也只是一时慌张,以为和去年的税钱一样,只拿了二两银子出来,这会儿反应过来自然是要补给姝奕的。
明白大伯母手里现在有钱,这六钱银子也拿得出,姝奕便也没和她客气。
江林木的假期总共只有二十天,这来回就去了两天,又在家里忙这收麦子,等着彻底忙完的时候,他们也要收拾东西准备进城了。
林春花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许多东西,这段时间也因为姝奕帮着村里人诊脉看病,挣了不少的鸡蛋,林春花给他们装了一篮子,厚的被褥和衣裳也都给他们装好。
更多的却是家里这会儿刚下来的瓜果青菜,“这都是咱们在家地里种出来的,这冬瓜和南瓜只要不伤着能存放很久,芋头也给你们装上了,扁豆豆角茄子,带过去吃不了就做成干菜,冬日里也能吃。”
“知道了祖母,您也要在家里照顾好自己,现在家里有雁奴帮着,有什么事儿就让她帮衬着,别太累了。”
姝奕一回来,也给林春花和家里都号了脉,家人身体健康,是她和江林木最爱看到的事儿。
“现在地里的事儿都忙完了,以后地里也都是你大伯和公爹的事儿,家里有你大伯母和雁奴,我哪里就能累着呢,你们放心找过好自己,二郎踏实的读书就行。”
祖孙正在这里说这话,江王氏拿着一个包袱进来,“二郎啊,姝奕,我在家闲着无事,给你们做了两双鞋,前两日忙着家里的事儿忘了,你们赶紧试试合不合脚,不合适我今晚就给你们改改。”
做些用的都是碎布头,这些布头也都是姝奕给人诊脉挣来的,她不光给他们二人做了,几乎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了一双。
饶是如此,还有好多布料呢,这可是她曾经不敢想的,以前要做一双鞋,都得拿破旧到不能穿的衣服裁,出来的鞋也不怎么结实,那是补丁摞着补丁。
现如今的鞋随是碎布拼接纳出来的鞋底子,可是鞋面都是囫囵布做的,穿出去体面的很。
姝奕大小爱好学医,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将时间和精力放下了医术上,便也没有多少时间学习女红,虽然缝缝补补还是可以的,但是做衣服做鞋到底是有些生疏,做出来的样子也不如林春花和江王氏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