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白白的富有,一定好过不得不节俭的贫穷。臣有一夙愿,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和臣一样,脱离贫困,衣服富足,甚至可以挥金如土。如果此愿成真,那我嬅国便是当世第一大国,皇上便是古往今来第一能君。”
赵敏成笑出了声,“朕看你是爱做梦,还爱作美梦。百姓要是都能过上挥金如土的日子,朕确实算古往今来第一能君,真有那时候,朕便封你为古往今来第一能臣。”
哎?不对呀!殿上的大臣感受到了一丝罕见的说笑的氛围,这哪是问罪啊?
尤其是参陆锦澜那几个人,有点懵了。
陆锦澜信口开河也就算了,皇上怎么也被她带跑偏了?
俩人在这儿做起嬅国梦了,什么我是能君你是能臣。没影儿的事儿,还分封上了?
秦岭暗觉不好,她知道陆锦澜能言善辩,但今日一见,还是觉得低估她了。
陆锦澜比众人想象中更为老成,她仗着自己年轻,装出一副天真直爽口无遮拦的样子,实际上她比谁都精明。
她装得越口无遮拦,皇上对她说出的颂扬之语越受用。
有人在楚岭耳边嘀咕:“楚大人,咱怎么办?拍马屁咱拍不过她,皇上站在她那边。”
秦岭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声道:“此人心机深沉,咱们先前准备的那套没用了。不过皇上既然喜欢她,咱们就换路数。捧她去别的地方,只要她不在礼部任职,就不碍咱们的事儿。”
于是几位大人话锋一转,纷纷给陆锦澜致歉。
“哎呀陆侯,误会误会,经你一说,下官恍然大悟。陆侯为国舍身,如此高风亮节,做礼部左卿实在委屈。皇上,臣斗胆,举荐靖安侯去工部任职。她心思灵巧,一定能带领能工巧匠带给皇上不少惊喜。”
陆锦澜:呵呵,让我带人去修堤筑坝,统领铁匠木匠石匠等等,天天带着一帮手艺人叮叮当当?我不去!
“启禀皇上,臣觉得陆侯到户部任职更加合适。前任户部尚书获罪出缺,国库吃紧,户部正需要能人。陆侯能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必定也能在户部大有作为。”
陆锦澜:啥?前任都被抓起来了,那得留下什么样的烂摊子?还想丢给我接盘,我不要!
陆锦澜对皇上道:“臣不觉得礼部委屈,礼部左卿很好,臣愿意去。”
那几个人又看向楚岭,楚岭再次出列:“皇上,臣参奏陆侯的三宗罪,虽然有许多误会。但陆侯好色,天下皆知。”
“陆侯一旦去了礼部,以后掌管教育面对天下学子,难免造成不良影响,难以成为天下学子的表率,还是不妥。臣恳请皇上,赏陆侯一个更合适的官职。”
赵敏成微微点头,“也几分道理。那依你的意思,该让谁去做这个礼部左卿?”
楚岭看了看殿上这三个人,除了陆锦澜,待任职的就只有项如蓁和晏无辛。
楚岭想:项如蓁断不可用,此人为人固执爱较真。陆锦澜和她关系不错,她都没为陆锦澜做伪证,可见是个死心眼儿。
晏无辛,是晏氏族人,是相尊大人的女儿。虽然之前参与过闹事,但晏氏一族人口众多,到时候她家亲戚纷纷找上门,她还能铁面无私吗?
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就好说了,各大家族便可闻风而上。仍旧可以世世代代,享尽荣华。
楚岭想到这儿,立刻道:“臣以为,左将军晏无辛合适。”
晏无辛心底哎呦一声,心道:你莫要害我!我要是去了礼部,以后晏氏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都到我家来,让我安排她们家孩子上学的事儿,我可顶不住。
晏无辛忙道:“启禀皇上,臣就更不合适了。臣还未成婚,已经有八个应子了。臣比靖安侯还好色,也不宜为学子表率。”
殿里又发出一阵笑声,晏维津嫌她丢脸,咬着牙瞪了她一眼。
晏无辛又道:“论学院成绩,靖安侯是第一名,项将军是第二名,臣排不上号。臣既好色又没有才学,从哪方面来说,都做不得表率。”
“也不能这么说。”陆锦澜突然插嘴道:“其实,晏将军能考入皇家学院,已经证明是栋梁之材。”
嗯?晏无辛有点懵,什么意思啊?别推我啊。
楚岭等人也有点懵,但听着陆锦澜好像愿意促成晏无辛去礼部。于是,几个大臣连忙附和:“是啊是啊,晏将军能文能武,不要过于自谦啦。”
陆锦澜又道:“好色也不是什么罪过,女欢男爱,人之常情。俗话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天下学子相信,好好读书能够变得富有,抱得美夫郎,大家不就更爱读书了吗?晏将军有几个应子,也不算什么。”
众人纷纷点头,话说到这儿,大家都以为陆锦澜赞同晏无辛任职。
晏维津不得不出声反对:“皇上,小女贪玩好色才学浅薄,教育是大事,礼部的担子太重了,她不合适,请皇上还是给她个别的差事吧。”
楚岭忙道:“相尊大人不要谦虚了,陆侯不是说了吗?好色也不算什么。晏将军能在皇家学院那般人才济济的地方,取得中上等的成绩,足够了不起。这次战场上又立了大功,怎么会不合适呢?”
“是啊!是啊!”陆锦澜跟着楚岭大声附和:“晏将军合适,但……”
陆锦澜差点没憋住笑,她顿了一下,方朗声道:“但我更合适。”
啊?这话锋转得突然,群臣集体呆滞。
陆锦澜笑道:“刚才楚大人已经认同了,好色也不算什么。那论文论武,甚至论好色,都该让我来做天下学子的表率,我真是合适极了。”
赵敏成微微一笑,“那就不必再议了,你明日就去礼部上任。”
“谢皇上隆恩!”陆锦澜跪地谢恩,特意朝楚岭眨了眨眼。
气得楚岭都快脸色铁青,都快当朝厥过去了。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那群边关回来那群武将在太和殿外等着,一直没走。
大家等着陆锦澜她们散朝,一起去忠勇园赴宴呢。
不一会儿里面传出消息,说陆锦澜被几个文官给参了。
孔鸾一听火冒三丈,撸胳膊挽袖子,气道:“我就知道这些文官嘀嘀咕咕的不干好事,我们在前线洒血断头,回来还得受这鸟气?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左隋之一看情况不太妙,忙道:“你先别急,先打听打听怎么回事。项将军和晏将军也在朝上呢,陆侯不会吃亏的。”
孔鸾哪听这个?怒道:“咱跟这些文官废什么话?我今儿就要教训教训这些书呆子。”
孔鸾先前在宋婧骁处,宋婧骁待她不薄。她到了陆锦澜麾下效力后,陆锦澜待她更是亲厚,保着她一路升官委以重任。另外有十三那层关系,孔鸾觉得算沾亲带故,比旁人更近一层。
陆锦澜受了排挤,别人可以不出声,她必须得为她出了这口气。
有几个像她一样没读过书的莽人,也跟着跃跃欲试。孙乐闻等连忙拉着,众人正撕巴着,群臣下朝了。
一大群人从太和殿出来,孔鸾立刻挣开左隋之的手,指着骂道:“哪个是御史楚岭?操/你爹的,给老娘滚出来!”
*
散朝后,皇上把赵祉钰、陆锦澜、项如蓁和晏无辛留下来,打算再商量一下其她人的任职安排。
刚说了两句话,侍卫慌慌张张跑进来。
还未开口,赵敏成便皱着眉一拍桌子,“慌什么?宫变了?”
第104章
“回……回皇上,横野将军孔鸾听说御史楚岭参奏靖安侯,正在太和殿外破口大骂。”
陆锦澜眼前一黑,晏无辛忙道:“也许只是一时误会,理论几句。”
赵祉钰好奇地问:“她骂什么了?”
侍卫垂首道:“回殿下,骂得极其难听,楚御史上到祖宗十八代,下到夫郎孩子,都没能幸免,属下实在难以转述。”
陆锦澜忙求情道:“皇上开恩,孔鸾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个性彪悍了些。可她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是一员猛将。军前骂阵,没人能骂得过她。请皇上看她刚立了战功的份上,不要与粗人计较,原谅她无礼。”
赵敏成拧着眉,催道:“那你还不快去看看,一会儿打起来,就算朕不跟她计较,那些老臣可不会放过她。”
“呃,那臣先告退。”
陆锦澜几乎一路小跑往外赶,项如蓁和晏无辛对视一眼,生怕局面失控,也连忙告退。
剩下赵敏成和赵祉钰母女俩大眼瞪小眼,赵敏成:“没读过书的武将京中一个都不留,赶紧外放。”
*
三人赶到事发地的时候,真快打起来了。
文官武将几十人搅合在一起,推推搡搡吵吵嚷嚷。陆锦澜冲进人堆里,只见孔鸾揪着楚岭的脖领子,挥拳就要打。
陆锦澜连忙抓住她的手腕,喊左隋之孙乐闻把她带走。
陆锦澜站在中间调停,两方人马终于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