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们医院不是没有遇到这类病人,但基本上都是在大病初愈,好了大半才会送到他们科室疗养。
可听到周雪问的介绍,他忽然觉得他们中医科可以更进一步。
“来来来!你仔细说说病人是什么情况?陈大夫又是如何用药的?”
“梁主任长话短说,电话费有点贵。更仔细的情况我将会写信给您,届时您可以仔细看一看。”
梁怀友已经陈茵和病例勾引的心痒痒,哪里还等得了寄信的时间。
“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们科室给你拨款。”
“那…好吧。”
在梁怀友的强烈要求下,两人的对话持续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里,类似的对话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
陈茵对此有所了解,毕竟周雪问来她们这里进修,就是为了学习更好的技术,并将其带回去,和梁怀友互通再正常不过。
……
“梁主任,陈大夫筹建的医馆马上就要揭牌、正式运营了,我们的工作也会从云川县医院转到铜溪镇的惠民堂。”
“不管在哪里工作,你的任务不变,努力学习
,医院等着你回来。”
梁怀友谆谆教诲,最后还不忘提醒周雪问的身份。
周雪问被最后一句话惊的心一跳,心口涌出一股别样的滋味,她也说不清是什么,因而并未正面回答梁主任的话。
“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会跟在陈大夫身后认真学习的。”
“好好好!”
梁怀友在电话的另一端,得意地摇头晃脑,想起陈茵的惠民堂马上就要重新开业,腿上的动作忽然停住。
“揭牌的日子具体定在了哪一天?”
“十二月六号,是个适宜开业、搬新房的好日子。”
“还好还有几天,”梁怀友忍不住低语庆幸。
很快,他对着电话说:“这种大日子,作为进修、合作单位,我们医院也应该送上贺礼才对。我明天和科室、医院商量一下,届时由你代表我们医院送上贺礼。”
“好的,老师。”周雪问迅速答道。
说完正事,两人简单说了两句告别的话,迅速挂断。
周雪问挂断电话后,双手抱紧按住砰砰直跳的胸口,对着皎洁的月色长吐一口白气。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见雪?”
时光匆匆,很快就到了陈茵离开县医院的时候。
陈茵在的这段日子,县医院看病人数激增,每天都有全市各个县区的人特意赶来看病,时不时还有外地寻来的。
医院的治愈率也极速攀升,尤其是中医科,频频受到上级表扬。
县医院无论是领导,还是医护人员,根本舍不得陈茵离开。
尤其是廖徳桦,听到陈茵今天就要结束门诊离开的消息,拦住陈茵的脚步根本挪不动。
“陈大夫,我们大家都很舍不得你。”
陈茵无奈地笑着摇头,安抚道:
“廖主任,我只是回铜溪镇,又不是去什么天涯海角,还是能够经常见面的。你有空,也可以来我们医馆看看,指导指导工作。”
“那怎么能一样?”廖徳桦忍不住腹诽。
无论如何,陈茵今天都是要离开的,挥起告别的手,在廖徳桦一众县医院同事们的目送中,缓缓离开。
廖徳桦站在原地看了许久,直至再也看不见卡车的后车厢。
他忧伤地低下头,迅速抬起来,振奋精神,准备继续今天的工作。
刚抬起脚步,却看到身边还有一根钉在地上的柱子——刘显华。
廖徳桦无奈地长叹一口气,拍拍弟子的肩膀,安慰道:
“老师知道陈大夫在医院里,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最久,感情最深。以后要想见陈大夫,跟着学习,轮休的时候就去镇上看一看。”
“老师,连周医生都跟着一起离开了。”
刘显华一席话把廖徳桦听的一头雾水,人家周医生本来就是从羊城追随陈大夫而来,不跟着陈茵一起去医馆,还能去哪?
“这不对吗?”廖徳桦疑惑地问。
刘显华并没有回答,而是望着陈茵一行人离开的方向出神。
最后还是廖徳桦看不过眼,拉着刘显华一起回科室,开展工作。
就在跨入办公室的前一秒,刘显华迷茫的双眼忽然焕发出一道光彩。
下一秒,他紧紧抓住廖徳桦的双手,激动摇晃,追问道:
“老师!老师!您觉得我可不可以和周大夫一样,跟在陈大夫身后学习?”
廖徳桦刚开始以为刘显华把自己的话听进耳朵里,误以为对方是想要休假时去惠民堂学习。
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徒弟这是看上了周大夫的身份。
“怎么?你也想去惠民堂进修?”
“老师,你觉得如何!”
“这种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你别着急,先把手里头的事情做完再说。”
不可否认,廖徳桦也有些心动。
这样一来,他岂不是也有理由经常去惠民堂学习了吗?
另一边,陈茵几人分别乘坐两辆卡车前往铜溪镇。
自从新的惠民堂外轮廓初见雏形后,镇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忍不住将目光放在新大楼上。
更深层次的期待则是想看看陈茵她们什么时候回来。
所以,当熟悉的卡车和人出现在镇上的时候,迅速吸引大家的目光。
“诶!你们看!”
“车上的是陈大夫对吧?”
“哇!县医院总算是把陈大夫给我们还回来了。虽然去县医院也不是太远,但是我还是喜欢陈大夫待在镇上看病的日子。”
“谁说不是呢?陈大夫一回来,我都觉得镇上安心不少。”
……
不多时,镇上居民们的目光随着卡车的移动,一直来到惠民堂侧门。
除了大门和后门,医馆还在左边留有一道侧门,供大家平时行走。
像是现在还未正式开始营业的时候,走侧门就非常方便。
司机看到惠民堂的变化,忍不住感叹道:“陈大夫,你们家医馆修的可真好!”
“和上次离开的时候比起来,简直就是脱胎换骨。”
陈茵笑笑没说话,拒绝街坊邻居们帮忙搬东西的好意后,将保存好的药材搬到一楼新装修的药房。
刚跨入新医馆,柳梦溪看着能把自己模样照出来的地板,忍不住夸赞道:
“我感觉现在的瓷砖都能把人看清楚!到处都是白色,看起来就干净整洁。”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一起表达心中的震惊。
“还有药房,这么大!可以保存多少药啊?”
“你们看!在院子里还有两部电梯,以后上楼路都不用走了。”
听到这个声音,所有人都朝着院子的方向看去。
新的惠民堂是个简单的“回”字形结构,因为占地有限,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和休息,中间区域的小花园种植花草树木,还建有一个小型的喷水池。
齐闻仲提到的电梯,正是建在小花园左右两侧,这是前期并未提及的内容,应该是孙明颖的自作主张。
不得不说,这个自作主张对医馆更为便利,就是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随即,陈茵一行人对医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参观。
发现除了电梯之外,医馆并没有其他多出来的东西,一切都和设计师描述的一模一样。
按照规划,医馆一楼是挂号区、药房和食堂。
前面是负责医药费的收缴、抓药和熬药;后面是负责患者和医护人员用餐的食堂。
没错,现在的医院面积宽裕,总算是可以提高熬药的这项服务。
二楼就是各个大夫的诊疗室、办公室,医馆现在也就两个执业医师,一个进修医生和一个实习医生,隔出来的诊室和办公室明显多很多。
三楼到五楼暂时定为病房区,房间很多,后面有新的安排可以及时修整。
六楼则是留给医护人员的休息区,房间格局和下面的楼层都不同,基本上都是一室一卫的宿舍,除了陈茵和母亲的房间。
一路逛下来,就没有一个人不夸赞新医馆的漂亮。
但是一个大问题也接踵而来,那就是医馆的人员问题。
就目前而言,就算是只招最少的人,那也需要十个人。
挂号一个,抓药两个,熬药一个,食堂两个,保洁人员四个。
以上和大夫息息相关的护士都没还没计算在内,不然陈茵也不知道具体要招多少人。
柳梦溪看了空荡荡的新医馆,无奈地说:
“茵茵,现在新医馆那么大,人少了可不行。没想到,一年前还是我们去应聘,现在就轮到我们招人了。”
“其他的人还好说,只要是读书认字,应付起来都不难。但是护士,在镇上招人,估计有点难办。”
周雪问的话就是陈茵现在最担忧的问题,去哪里找护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