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小心着,没事的,一年来我已经把山头摸的一清二楚。”
“难道你没听说过,溺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跑那么快干什么!”
吴秋丰不敢在冒犯母亲的威严,也不想要再丢面子,连忙转移话题。
“茵茵,你今天怎么有空回村了?医馆不忙吗?”
“前些天为了治病,去了首都一趟,带回来不少特产,全都放在家里了。难得今天休假有空,就想着回村看看,顺便看看种植情况。”
第115章 视察
“首都啊!”吴秋丰听后忍不住感叹出声。
一听到首都两个字,他的脑海中就情不自禁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模样,当初他还是在报纸上看见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他竟然还没有去过心中的圣地。
感慨间,想到身后的果树,只要挣上钱,去首都就不再是空想,一颗心越发火热,恨不得时间一下子就来到明年六七月。
陈茵留意到大舅炙热的眼神,立即明白对方心中所想。
这一次她是应邀前去,只能独自前往,等李爷爷那边传来好消息,到时候她们一家都可以去首都逛一圈。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她转移话题,问起山上的果树。
“大舅,这些枳子树看起来可比种下去的时候长大多了,你养的很好。”
“哈哈哈!”吴秋丰抑制不住地笑出声,眼角眉梢都是得意,“都是你和小齐推荐的书好,也多亏当初因为你爸的缘故,压着文博念书,不然我们这些老家伙认字起来,还是有不少麻烦的。”
心想:老话没说错,不管什么年头,读书总是不会出错的。
“我看其中不止文博哥出了大力气,一家子都为了果树费心劳力。”
面对陈茵的夸赞,大家笑而不语。
为了挣钱,一点点力气而已,对一直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陈茵看出大家在高兴之余眼神中的担忧,将自己已经想好的规划说出来。
“不久后在西蜀,就会有一次行业大会,届时我多打听,帮着山上的果树一起寻找出路。”
说起来,目前为止一家子挣钱都是依靠小一辈,吴秋丰有些不得劲,抓了抓后脑勺。
“茵茵,你也别把担子扛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你还是看病治人最要紧。这边要明年六七月才忙起来,我和你文博哥准备去市里看一看,那么大的中药材市场,肯定不会卖不出去的。”
“就是在炮制手法上,大舅还得找你帮帮忙。现在你越来越忙,我还真担心到时候找不到你。”
“最近快过年,时间充裕,回家的时候我们用其他人家不成熟的橘子试试手。”
“好
!”
又一桩烦心事定下,吴秋丰的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
说完正事,陈茵跟着大舅往山上走,观察枳子树的长势,预估明年的产量。
就在她们一家人在山上忙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另一波人正气喘吁吁地朝着青山村靠近。
傅蕤走在人群中最前方,之前称呼她为傅县长,现在就应该是傅书记了。
刚到云川县的这两年,傅蕤每年都会在农时时下乡视察,观察最重要的三农变化。
今年身份变化,作为云川县的一把手,临近过年,她立即拉住整个县各个部门的一把手下乡视察。
在她看来,只有实地体验过,才具有发言权。
政策变化不过区区十几年,一些人坐在岗位上尸位素餐,下个乡和要了他的命一样,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气喘吁吁,一看就知道平日里什么都没干。
傅蕤梗着一口气走在最前面,一侧是经常跟在她身边上下忙活的秘书,一侧则是部队退伍转业公安局长。
前年大王山村的事,让整个云川县出了一次大丑,公安局更是直接把脸伸出去让人打。
刘威自身难保,但是看到身后上气不接下气的人,还是忍不住劝说一句,“傅书记,大家有些走不动了,不如休息一会儿吧?”
“休息!”
傅蕤猛地转身,锐利的目光朝一个个弯腰、大口喘息的人看去,叫人不敢直视。
“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想要休息,那我们县里平日里住在深山村子里的百姓是怎么走的!”
“难不成她们比你们这群干部要多出来两条腿?两只胳膊?”
“她们为了卖那一点点农产品,挣上一点辛苦钱,一天走上一个来回都不敢说累,你们有什么好说的?”
一连串锥心刺骨的话说出口,没有一个人敢反驳。
傅蕤见众人不说话,继续埋头往前走。
身后跟着的一群人默默将目光对准主管道路建设的交通局局长,都是他主管的乡村道路建设,现在村民的出行成为问题,他需要付主要责任。
交通局不甘示弱,将目光对准财政局。
如果不是没钱,他们怎么会不好建设乡村,这些都是没钱的问题,财政局负主要责任。
财政局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下发的钱都是在预算内的。收上来的钱,也不是他们能够主导的,都怪其他部门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
反正说来说去,他们都没有责任。
难道傅蕤不清楚县里的窘境吗?
没钱的确是一大原因,但是有些事情,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也可以到达为民服务的目的。
比如现在走的山路,不说和县里一样用水泥过一遍,使其平整开阔,但是每年冬日,农闲的时候,号召百姓们一起扩一扩,总没有问题吧?
再从县里的石材厂低价购买一批碎石子,铺在路面上,总会比现在好走吧?
一群人不是没想到、不知道,而是觉得这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种心理在她傅蕤主政一方之后,是一定不能再有的。
她今天特意视察下面的情况,就是准备给普通百姓们找一找富起来的路子。也是给坐在上面太久,不懂得为民服务的人一些切实的事做一做。
在来到铜溪镇之前,傅蕤已经看过不少乡镇和下面的村子。
大部分乡镇都是发展水果种植业,算是本地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同质化明显,产量增多。
老话说得好,谷贱伤农。
她们云川县的水果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相似的水果集中在相同的时段大量上市,根本买不上价钱。
其他的一些养殖业都是小打小闹,毕竟养殖一旦遇上疫病,全军覆没的概率太大,大家都不敢冒太大风险。
如此一来,傅蕤想要推动本地居民致富,如何选择产业就是一大问题。
此刻,在傅蕤眼中,见效最快的当然是和其他地方一样,招商引资,哪怕是在一定时间内倒贴也行。
只要有外面的企业愿意入驻,就算是政府不赚钱,企业能够招聘本地职工,盘活一些上下游环节,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提升。
傅蕤愁眉紧锁地往前走,思索她们云川的出路。
身后的人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傅蕤来了云川之后,大家都隐隐约约了解了这位傅县长的信息,听说军方的背景很是雄厚。
如此关系之下,地头蛇也不敢压这条过江龙。
不管大家心中是什么想法,一行人终于进入了青山村的地界。
寒冷的冬日,除了会去吴秋丰山头周边晃荡的人之外,大家都在家中烤火休息。
更何况现在的时间点还是下午,连出门摘菜的人都少。
因此,进入村头好一会儿,傅蕤一行人都没有看见村里有人影经过,只有屋顶上空飘荡的袅袅炊烟告诉她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在生活,没有全部外出打工。
行走在乡间小路,傅蕤往道路两旁看去,青山村和其他村子一样,都在田地里种着油菜,等来年榨油。无论是自用还是卖钱,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农民们的智慧。
如果不是山区适合种植油菜的土地面积太少,油菜也是一个合适的经济作物。
一行人一边看村里的情况,一边循着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往前走。
在大众的印象当众,村里最好的建筑物一般都是村委的办公室,找到村干部,也方便她们了解情况。
可还没等傅蕤走到目的地,听到狗叫声的吴剩已经从屋子里走出来。
刚看见对面一大片身穿干部衣服的人时,他还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出错了。
吴剩努力地闭眼、睁眼,来回好几次,都没看见眼前的画面消失,瞬间意识到自己没看见,声音下意识地激昂,都有些劈叉。
“快快快!收拾收拾干净,上面的干部来了——”
屋内的其他村干部听到声音,第一反应是支书在开什么玩笑。
吴剩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是干实事的好支书,绝对不是做这种没意义的事,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支书说的是对的。
一群人迅速忙起来,将乱成一团的办公桌收拾好,不愿露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