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想到劝诫的话在王婶听来很是刺耳,根本不领情,反驳道:
“种地谁不会种啊?有什么好学的!”
“我吃过的盐比秋丰那小子吃过的米还要多,不就是问问挣不挣钱而已,用得着这么藏着掖着的。”
“这年头有挣钱的本事谁不是藏着掖着的,也就你们傻乎乎的以为人家的好心?”
说罢,王婶一把推开劝诫自己的人,怒气冲冲地朝着门外走去。
大家看了一眼离开的王婶,又看了一眼表情不好的吴家人,眼神中闪烁着退却的意味。
顷刻间,心中千回百转,纷纷表达去意。
“呵呵呵!茵茵难得回来一次,红英,我们就先回家了。”
“不耽误你们一家团聚,我们先离开,先离开。”
“等下次有时间再聊聊中药材的事,你们先忙、先忙。”
……
不一会儿,刚刚还熙熙攘攘的院子只剩下陈茵三人。
感受到冒犯的安红英攒了一肚子的火,没了外人在,总算是可以宣泄出来。
“小妹,你听听,你听听!村里有些人都是什么人啊!我们好心教技术,还要被这样误会,真的是狗咬吕洞宾。”
“我刚刚来的时候不是听村支书说文博和玉树正在教村里人种植技术吗?怎么还会有人追到家里?”
“还不是那点小心思,觉得我们两家人在藏私,指望追到家里,聊天的时候透露一点。”
安红英说起来都觉得好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
吴冬梅见大嫂胸口起伏不定,显然是被气到了,连忙走到身边安慰。
“有些人就是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大嫂你不要记在心里,不然还真就到达他们的目的了。”
在吴冬梅的安慰下,安红英冷哼一声,转身朝厨房走去,准备开始制作午饭。
家里有高压锅,正好把陈茵她们带来的牛排骨压上十几分钟,待会儿爱人和儿子回来,就可以吃上热乎的饭菜。
安红英和吴冬梅在厨房里忙活,陈茵则是和吴鸣凤、吴青鸾在一起交流医学上的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吴鸣凤现在对医学的重要性更有切身体会。
她还没忘记自己特意考医专的目的,底气十足地说:
“茵茵姐,等我毕业,我立马来惠民堂给你帮忙。”
第120章 修路矛盾
“好啊!我在医馆等着你。”
陈茵认真地说,她是真的觉得医馆或许还需要继续扩充人手。
之前住院的人不多,人手紧缺的状况并不明显,可随着外地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住院患者激增,护士一下子就有些不够用了。
年前,大家就已经在商议继续招聘人手的事宜。
“嗯嗯嗯!”吴鸣凤激动地连连点头,开始畅想自己在医馆忙碌的模样。
身旁的吴青鸾眼神中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她多想自己也快成年了,这样就可以天天跟在师父身边学习。
说完吴鸣凤的事,陈茵和两人聊起了医馆遇见的病例。
一方面是给吴青鸾教学、指导,一方面是帮助吴鸣凤更好的了解医馆的工作内容。
吴鸣凤考上的大专,仅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其中最后一年还需要去到医院实习。
满打满算,距离她回到惠民堂工作,也就不到一年多的时间。
吴鸣凤也知道自己的时间紧迫,倾听中,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积极提问。
三人聊的正欢,忙完手里事的吴秋丰和吴文博碰巧在院门口遇见。
吴秋丰看了一眼自己狼狈的模样,再看一眼儿子浑身上下干净整洁,冷哼一声,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还是得读书。
吴文博看着父亲潇洒扭头的身影,不明所以的抓了抓后脑勺,紧跟着进入院子。
“爸!大哥,你们总算是回来了。”
看见两人的身影,吴鸣凤激动地喊出声,闻着厨房传来的牛排骨香味,她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两人回来,总算是可以开饭了。
吴秋丰看一眼女儿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忍不住装作生气的模样问道:
“就等这么一小会儿,你就着急了!以前也没见你期待我和你大哥回家。”
“那怎么能一样?”吴鸣凤傲娇地抬起下巴,丝毫不见外地说:“今天小姑和茵茵可是带了好吃的回来,再晚一会儿,骨头都要压烂了。”
说着,她一手拽着陈茵,一手拽着青鸾往厨房走去,只留给吴秋丰两人快速消失的背影。
吴秋丰无奈地笑着摇摇头,跟着三人的步伐。
刚靠近厨房门,他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香辣气息,混合着独属于牛肉的香味,口水直流。
堵在嗓子眼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只能用吃饭的速度来表达对午饭的喜爱。
一家人吃的是口水、鼻涕一起流,嘶嘶哈哈的声音在厨房中不绝于耳。
午饭结束,吴秋丰摸着明显凸出的肚子,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忍不住舔嘴唇。
趁着此时休息,陈茵向大舅打听更加详细的村子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的信息。
经过吴秋丰的描述,可以了解到村子目前决定大力发展的是艾草种植。
因为艾草的用途更为广泛,并且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促使种植户加快种植速度,再扩大种植范围和品种。
不得不说,县里的规划很是清晰,已经想好了后面几步。
可陈茵想到今天回来时看见的场景,心中闪过一抹担忧。
“大舅,我看村里人种植的积极性似乎不怎么高?有很多人家都在犹豫吗?”
话刚出口,安红英就不满地将刚刚在院子里发生的事一股脑倒出来。
言辞激烈
,动作激动,看得出是真的非常生气。
吴秋丰和吴文博听了也觉得心里不舒服,他们是好心没错,但也不是欠村里人的。
按照现在的架势,估计现在大家积极修路的举动就是表面光,内里还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村支书说修路是为了方便和镇上往来,也提了一嘴傅书记的安排,大家听到能挣钱,都很激动。但听你舅妈这样说,估计村里还有的磨,我待会儿问问村支书再说。”
*
村支书听说吴家院子里发生的事情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明明有一个挣钱的机会摆在大家面前,竟然还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绷着一张脸,朝吴秋丰摆手,“这事你别管了,待会儿修路的时候,我集中和大家说一说。”
“成,听您的。”村支书一向明事理,吴秋丰放下心来。
不一会儿,修路的青壮年们再次聚集在一起。
众人看见村支书和吴秋丰站在一起,并未察觉到任何异样。因为自打两人一起种植中药材之后,两家人聚在一起的次数越来越多。
但人群中也有听说了早上在吴家发生的闹剧,颇有些看好戏的视线在当事人之间来回移动。
很快,消息灵通的人的猜测验证了。
“咳咳!”村支书清了清嗓子,目光敏锐地扫过在吴家闹事的家属身上,“修路!是县里下达的指示,是为了我们村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政府不是说了吗?要想富先修路!就算是没有种植中药材这一遭,我们村也该把路修一修,方便进城买卖、读书,全都是为了我们自己。”
“你们说是不是?”
有些人刚开始还有些不明所以,可听到后面越听越奇怪。
他们村通往镇上的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特地修整,不就是为了方便将村里种植的药材运出去吗?怎么现在全都是为了自己?
有人想要反驳,可对上村支书严肃认真的眼神,迅速将嗓子眼的话全部吞回去。
“是,”一阵稀稀拉拉的应和声响起。
这下子村支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有许多人现在都还觉得是为其他人出力,对于县里特意把他们村当做示范村的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里。
他立即抬起一只手,下面用另外一只手顶住,喊道:“停停停!”
“我看你们这意思是觉得修路就是为了运药材。”
此言一出,众人不明所以地嘟囔出声。
“难道不是吗?”
“今年修路不就是为了拓宽,方便车子往来吗?”
“不然还能是为了什么?”
……
闻言,村支书也不再遮掩真实的目的,大声问道:
“所以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是不乐意来修路的,对吗?自家也不想要种植中药材。”
哪想到最后一句话直接捅了马蜂窝,就连目光短浅的吴建行都忍不住高声反驳。
“谁家!谁家?村支书,我们家可是要种药材的,你可别把我们家落下。”
“我们家也要种!”
“还有我们家。”
……
积极附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村支书还是敏锐地发现有人混在人群中一言不发,企图蒙混过关,正好是之前在吴家院子闹事的人的家属。